rss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典重庆

  • 经典CLASSIC
  • 重庆
  • 新闻中心
  • 经济频道
  • 交通频道
  • 重庆图库
  • 中企互联
  • 重庆论坛
  • 圈子
  • 许愿墙
  • 宣传片
  • 摩天迷
  • 企业免费推广,请来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网
    无标题文档
    一个坚守37年的乡村文学社

    【来源】:经典重庆   【时间】:2023/11/6 10:11:03  [发表评论]

    九月十三日,沙坪坝区青木关镇文化服务中心,滴翠文学社社员们正在交流学习。首席记者 龙帆 见习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一晃37载,一张1986年诞生于沙坪坝区青木关镇的《滴翠报》,即将迎来它的第300期。

      “这么些年不容易,但我们还是要坚持把这张报纸办下去,办得更好。”“还要多招收一些社员进来,补充点‘新鲜血液’。”“我们今后还要多组织采风活动,一方面多贴近乡村,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多交流交流。”10月13日,在青木关镇文化服务中心,几名滴翠文学社的成员又聚在一起,激情饱满地讨论着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畅想起文学社的未来。

      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社员都不再年轻,但说起文学创作,已生华发的他们热情不减当年。

      一群得了“文化病”的人

      说起这个文学社的建立,首任社长罗成友频频提到一个关键词——“文化病”。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热潮从乡村掀起。解放的生产力,让农村发展日新月异,农民精神生活得到提升,一股“文学热”随之在农村地区掀起,一个个乡镇文学社相继涌现。

      这股热潮同样刮到了青木关。罗成友就是这股“文学热”中的一员。当时,他是青木关镇文化站站长,工作之余爱搞点文学创作,且涉猎广泛,散文、短篇小说等体裁兼而有之。

      一开始,他的作品长期被报刊退稿,但他仍坚持写作,“那时候热衷写作的人都戏谑地称自己有‘文化病’,我就是得了‘文化病’。”罗成友笑着说。

      在青木关,罗成友的“病友”还不少。

      1986年1月18日,罗成友仍记得那一天。寒冬腊月里,听说镇上要成立文学社,42名村民一下涌进他的办公室,有些人甚至刚从田里出来,腿上还沾着泥巴。

      在当时,从事文学、群众文化工作是极其艰苦的:全靠业余创作,且没有报酬,甚至还要自己贴钱。

      没有经费,没有刊登作品的阵地,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文学社怎么搞?大家商定,每人每年交2元钱用于买办刊物的纸张,自己编稿、刻蜡纸、油印、装订。靠着一块刻蜡纸的钢板,一部文化站的油印机,文学社开张了,办起了每月出一期的《滴翠报》和每季度一期的《滴翠》文学杂志。

      滴翠文学社的成立,把青木关的文学爱好者集聚到了一起。社员们一有空,就爱到文化站的办公室,相互交流作品和创作心得。甚至,由于长期人员聚集,还闹出过被举报疑似聚众****的小插曲。

      就在这样艰苦的创作环境下,文学社很快推出了一系列反映改革开放的鲜活作品。“其中有一篇《抓团鱼的小伙子》,讲述了青木关一个年轻农民在改革开放前后抓团鱼卖的故事,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文学社的推荐,在重庆日报副刊投稿刊发后,在当地引起了很好的反响。”罗成友回忆。

      如今,滴翠文学社的办公地点已经搬进了新装修的青木关镇文化服务中心。在中心的展柜里,仍摆放着开办《滴翠报》时使用的油印、装订等老物件以及部分作品手稿。

      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滴翠文学社一路走来不容易,特别是有几年,经费紧张,文学社差点就散了。”滴翠文学社现任社长李承萍说。

      其实,作为一份镇街报纸,《滴翠报》的忠实读者不少,也是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考虑到这份报纸对当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后来,沙坪坝区和青木关镇加大了对文学社的资金支持,解除了文学社的存续危机,这也让社员们更加珍惜这个平台。

      虽然现在社员们都散在各地,难有常常见面交流的机会,但在文学社组建的微信群里,大家依然十分活跃,不时分享一些优秀的作品。有哪位社员的作品发表了、获奖了,群里也是道贺声一片。

      “大家也不是只说好听话,有时候也会有争论。我觉得特别好,说明你分享的作品,人家都认真看了,也有思考。这样更有利于大家进步。”社员徐光惠说,自己加了不少作家的群,但很少有像滴翠这样氛围浓厚的平台,给人一种“大家庭”的感觉。

      正因为如此,滴翠文学社每年仍有新的社员加入。正在读高三的陈凤娟就是今年3月刚被吸纳进文学社的成员。

      陈凤娟一直热爱文学创作,今年,经初中校长的引荐,她加入了滴翠文学社,并由副社长秦开勇负责对她进行指导。

      “其实,我也算刚正式踏上文学创作的路,有段时间挺迷茫的,也不知道自己写的东西到底怎么样。”陈凤娟说,加入文学社后,她把自己的作品发到微信群里,大家都会热心地指导并鼓励她,老师秦开勇也帮她推荐更多投稿渠道,随着部分作品在《滴翠报》甚至区级报刊上刊发,她感受到了莫大的鼓励,“今后,我一定会继续写下去。”

      截至目前,滴翠文学社已吸纳社员300余名,共刊发作品7000余篇,出版《陪都求学记》《山乡寒梅报春来》等长篇小说20部,作品曾登上《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等刊物,社员张儒学的散文集《照亮我人生的那盏灯》还入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参评。滴翠文学社也先后被授予沙坪坝区“农民文学之乡”和重庆市“农民文学创作基地”称号。

      一股乡村振兴的力量

      37年一路走来,滴翠文学社的社员一直关注乡村、记录乡村。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山乡发生的巨变更是给了他们更多创作的激情和动力。

      就在最近,社员张儒学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的长篇小说《暖阳》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即将上市发行。

      20多年前,张儒学在青木关打工时加入了滴翠文学社,在这个平台上,他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现,成功进入市作协,后来又被老家大足作为人才引进,并给他设立了一间“张儒学文学创作室”。多年来,他一直关注大足农村的变化。

      “以前写乡村,很多都是一些艰苦、贫困的往事和愚昧的人物。现在,农村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写作内容也随之变化。”张儒学说。

      以张儒学2019年出版的《偏西的太阳》为例,写作时还没有提出乡村振兴,他笔下的主人公身上仍存在外出打工返乡后的迷茫,不知如何融入乡村。但在去年出版的《爱情总是对的》里面,主人公王大虎的经历已截然不同,在这本书里,王大虎返乡后发展鱼塘,得到了****的政策、技术支持,享受到了无息贷款,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还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这本书就是以我老家三驱镇板桥村的新农村建设为背景,将农村真实发生的故事集中在王大虎身上展现。可以说,我写的王大虎的故事,就是现在千千万万农民身上真切发生的故事,就是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张儒学说。

      在青木关,当地社员则关注起了本土汽摩配套产业科技转型的话题。李承萍说,青木关现有汽摩相关企业四五百家,科技型企业仅30余家,科技创新氛围不够浓厚。

      今年以来,社员们通过走访部分科技型企业,在《滴翠报》上刊发企业转型故事,为全镇汽摩企业的转型升级营造氛围。“可喜的是已经初步见到成效,就在不久前区工商联在我们这里开了一个座谈会,提到科技创新问题,会上部分企业已表态准备着手开干。我们的创作是有价值的!”李承萍说。

      访谈>>>

      “那是作家梦开始的地方”

      ——对话滴翠文学社社员

      上世纪80年代盛行的乡村文学社,至今已寥寥无几。但青木关的滴翠文学社历久弥新,不断有新人加入,不断有作品产出,成为沙坪坝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对社员来讲,滴翠文学社究竟意味着什么?目前发展情况如何?未来有何打算?近日,在青木关镇文化服务中心,重庆日报记者与李承萍、秦开勇、张儒学等几名社员进行了交流。

      重庆日报:在提到滴翠文学社时,你们好多人都提到“氛围好”3个字。对你们来说,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张儒学:滴翠文学社对我来说,是梦开始的地方。我是有作家梦的,但此前因为身体原因我几乎已经放弃写作了,是《滴翠报》重新唤起了我写作的冲动,当时的社长得知我的事情,经常上门来劝我、鼓励我、关心我,得知我窘迫,还让我免费在文学社打印文章,这才让我又重新拿起了笔。

      李承萍:我以前是在青木关开办企业的,平时喜欢写点东西,但从没想过成为一名作者公开发表文章。当张儒学“打工作家”的名号传出来后,我受到了鼓舞,59岁才开始提笔创作,是这个平台给了我勇气。

      重庆日报:这么多年过去了,文学社现在发展情况如何?

      秦开勇:现在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是,年轻的社员很少,目前社员活跃的有100名左右,其中1980年以后的作家占比也就10%左右,有点青黄不接。

      张儒学:是的。现在大家对农村的关注也没有以前多了,这对整体创作氛围有一定影响,活跃的社员也慢慢减少。

      重庆日报:那文学社未来有什么打算?

      李承萍:还是要多招些学员,尤其是着重在乡镇上挖掘一些好苗子。他们在农村生活、工作,对乡村发展变化有感悟,有助于文学创作。

      秦开勇:我们还要多举办采风活动,甚至考虑与其他一些文学组织联合搞活动,多给社员一些外出看看、交流的机会,提高大家创作的积极性。(记者 栗园园)




    我要投放>>推荐广告



    更多>>网友评论


    温馨提示:当前还没有评论!欢迎发表评论!

      用户名
      评 论
    验证码   

    新闻中心>>相关新闻

    成长再出发 全国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

    重庆“不断线”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聚焦五个方面 重庆加强直供学校农产

    聚焦五个方面 重庆加强直供学校农产

    艺绘黄桷:一面涂鸦墙的新生折射的超

    中匈青少年国际魔方公开赛总决赛在重

    家校社联动 社区学院的暑期班让孩子

    ****主导+社会参与 看三位残疾人大

    成长再出发 全国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

    重庆“不断线”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聚焦五个方面 重庆加强直供学校农产

    聚焦五个方面 重庆加强直供学校农产

    艺绘黄桷:一面涂鸦墙的新生折射的超

    中匈青少年国际魔方公开赛总决赛在重

    家校社联动 社区学院的暑期班让孩子

    ****主导+社会参与 看三位残疾人大

    更多>>论坛新帖

    更多>>最新视频

    培养造就创新型的人才,促进科技自立

    中国的|大足石刻,有点东西!

    全球连线|加拿大“网红”体验中国式

    全球连线|加拿大“网红”体验中国式

    重庆奉节:层层梯田景如画 绿水青山

    航拍五月三峡 赏看江山如画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

    重庆多地现日晕奇观

    三峡橘海又到“花果同树”时

    走进企业看信心|高效“全球购”在这

    重庆巫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花开

    重庆江边浮现“小方块” 扎堆成片犹

    更多>>图片新闻

    祈个福>>最新祈福

    ZKE|发财发财发财,平安幸福!

    深圳重庆人|菩萨保佑我早日在深圳全款买

    柏塆人|寻找小学同学刘春兰,万州区

    不孝子|妈妈我想好您,您在那边还好

    李宇|祝愿我身体没有疾病,舒舒服

    李宇|祝愿我尿频疾病痊愈,舒舒服

    李宇|祝福我舒舒服服的身体。

    甲乙|重庆更美好

    创金|创金MBR膜超滤膜

    李宇|祝福我舒舒服服身体,尿频疾

    更多>>投票调查


    你希望从经典重庆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
    重庆房产置业方面的最新信息
    重庆统筹城乡方面的及时信息
    重庆美食方面的信息
    二手,黄页,招聘,交友方面的信息
    有关重庆生活方面的及时信息
    有关重庆发展的最新信息
    重庆高楼大厦最新资讯
      

    更多>>实用工具

    手机归属地查询 快递查询

    万年历 手机话费查询

    常用电话号码 邮编查询

    QQ强制对话 QQ号码吉凶

    地图查询 股市行情查询

    IP地址查询 预产期自测

    英文词典、翻译 交通标志大全

    生男生女 列车时刻表

    车牌号码查询 中国朝代表

    古书排版 身份证号码查询

    火星文转换 全国著名医院查询

    下载地址转换 绕口令

    电视节目 购房计算器

    两日距离天数计算 网速测试

    ICO图标生成 汉字转换拼音

    重庆论坛!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