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以“聚焦核心素养培养 追求中学地理长效教学”为主题的全国中学地理“长效教学”暨省级教学专家工作室建设工作会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开幕。市内外教育专家学者、教学专家(名师)工作室团队、一线地理教师等齐聚一堂,共探中学地理“长效教学”的实践路径,共享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成果。
全国中学地理“长效教学”暨省级教学专家工作室建设工作会现场。
会议由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主办,重庆市教学专家付申珍工作室承办。旨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新一轮课程改革先进理念与时代精神,深化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引领教师卓越发展,推进教学专家工作室发展。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党委****、校长唐宏宇致辞。
开幕式上,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党委****、校长唐宏宇表示,此次会议既是工作会,也是汇报会和展示会,通过专题报告、专家讲座、成果展示、现场示范课、学术研讨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将进一步助推重庆市教学专家付申珍工作室的建设发展。
重庆市沙坪坝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刘婷婷讲话。
重庆市沙坪坝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刘婷婷介绍了沙坪坝区在课程改革建设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创新成果,肯定了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正高级教师付申珍作为重庆市教学专家付申珍工作室主持人在地理学科建设、改革,以及教师团队培养方面所做的贡献。
刘婷婷说,新课程改革离不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长效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增强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段玉山讲话。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段玉山表示,地理学是一个应用场景广泛,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演变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有着良好的作用。希望此次工作会通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探究中学地理的长效教学改革范式,成为推动重庆乃至全国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
重庆市教学专家付申珍工作室主持人付申珍作专题报告。
长效教学的内涵和特征有哪些?什么样的长效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推进地理学科的课程改革建设?重庆市教学专家付申珍工作室主持人付申珍在《走向卓越——中学地理长效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专题报告中提出,长效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既重视近期效果目标达成,又追求教学的长远效益,其教学过程开放度大、教学内容鲜活度高,突出教会学习方法,坚持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教学理念与实施框架。在发现学习、建构主义、研究性学习教学思想、有效教学、地理教学论等理论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付申珍及工作室教师团队构建起了“三阶六环四步”长效教学模式。
随后,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级教师刘宇、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高级教师熊俊卿、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级教师杨华等重庆市教学专家付申珍工作室成员分别以“自制教具在地理长效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式教学法在地理长效教学中的应用——以《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为例”“课堂教学设计与创新——基于长效教学模式下的几点思考”作成果汇报交流。
据悉,本次工作会为期两天,期间还将开展专家报告、优秀地理教师现场示范课展示、学术研讨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