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学科育人和生活实际有效融合,帮助学生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7月3日上午,以“学科与生活融合,转变育人方式”为主题的重庆市新时代城市学校生活教育研讨会暨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第四届教学成果学术年会在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开幕。
重庆市新时代城市学校生活教育研讨会暨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第四届教学成果学术年会开幕。
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学生开场舞表演。
会议由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学会指导;重庆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重庆市教育学会未来教育研究分会主办;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承办。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时间里,来自内蒙古、四川、贵州、湖北、重庆等地的教育专家、一线教育人将通过成果分享、主旨报告、学术分享、教师教学成果展示、学生论坛、圆桌论坛、班主任论坛、年会演讲等环节,共同探讨新时代城市学校生活教育的有效路径。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李常明主持开幕式。
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邹渝讲话。
开幕式上,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邹渝引用陶行知关于生活教育的理念和生活教育的本质特征,强调了生活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剖析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和突出现象,提出生活教育是破除当前教育问题的有效突破点之一,强调需要进一步掌握实践生活教育的路径,增强学生素养。讲话中,邹渝肯定了玉带山小学借鉴芬兰教育的经验开展学校生活教育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希望各学校、各教育专家学者不断坚持、坚守教育初心,并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继续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生活教育的实践路径,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校长邹红分享该校基于生活融合的学科育人实践路径。
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校长邹红以“基于生活融合的小学学科育人实践研究”为题,介绍了该校基于生活融合的学科育人实践路径的探索。27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从生活理论到系统论,从认识论到方法论,通过构建基于生活融合的“第一站”课程体系、基于生活融合的教与学改革、基于生活融合的“1+1+1”学业评价,和建立具有玉带山小学特点的教师发展保障机制等举措,逐渐让教学效率得到提升,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让教师的发展成为可能,让学校整体的学科育人效力得到保障。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实验学校校长晁宁分享该校劳动教育的探索实践和成果。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实验学校校长晁宁从“研读指导纲要,把握劳动教育方向;贴近学生生活,设计劳动教育场景;建校内外基地,破解劳动场所难题;拓宽实施途径,强化劳动课程实效;完善课程评价,突出劳动育人导向”五个方面分享了该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有效探索。
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第一小学副校长鲁飞介绍学校结合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教育的探索实践。
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第一小学副校长鲁飞从红色文化教育的“根”和“源”、目标和思路、开展方式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校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内开展红色教育的探索经验和丰硕成果。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柳夕浪作主旨报告。
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作主旨报告。
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柳夕浪以“新时代如何加强劳动教育”为主题;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围绕“中小学问题提出的理论和实践”分别作专家主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