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子?技术如何赋能未来教育发展?4月11日,一场由重庆、深圳、杭州联合举办的“未来教育之春”三地空中论坛“云端”启幕,重庆江北区、深圳南山区、杭州滨江区三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三地区域中小学校长,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探讨未来教育发展路径。
“未来教育之春”三地空中论坛主会场现场。
重庆江北分论坛现场。
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到来
要求学生具备8大核心素养和能力
伴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到来的时代,教育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当前的基础教育如何为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基?国际知名教育专家、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教授佐藤学以《第四次产业革命与教育的未来》为题,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了在线分享。
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教授佐藤学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作主题分享。
佐藤学指出,在未来的教育中,孩子们是可以自由地创造、探究、合作的,学校不仅是学生相互学习的场所,而且是教师共同钻研、共同学习更高专业性内容的地方,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未来,很多东西已经被人工智能取代,需要学生能够胜任更高级别的脑力活动。
基于这样的时代发展背景,佐藤学认为,未来的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8个核心素养和能力:即国际素养、创新创造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统筹学习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首席专家、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研究院副院长施建国作《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愿景与路径》主题报告。
新技术的发展,如何让其真正赋能教育,助力教育教学创新?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首席专家、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研究院副院长施建国以《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愿景与路径》为题,提出教育创新的路径要从“赋能教育新基建、赋能业务数字化转型、赋能智慧校园建设”等八方面着手,同时注重教育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
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
以育师方式转型夯实育人方式变革基础
随着技术赋能未来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蔡晓莉以《以育师方式转型夯实育人方式变革基础》为题,介绍了面向未来教育,如何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与水平的创新做法。
蔡晓莉以案例呈现的形式分享了江北区小学数学教师研修转型走过的历程,回顾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五要素研修从1.0版的研修转型到4.0版的研修转型,最终目标是要聚焦教师教学真问题与教师素养能力提升。
为此,他们设计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项目式、工作坊式、主题式等多元学习方式让老师亲身实践、体验;创设了现代技术环境和开放、包容、相互批判、相互理解、彼此接纳的人际环境,努力实现教师为中心的自我提升。
“每一次研修,要让老师切身体会什么是学习方式转型?转成什么样态?转型后作为学习者的感受是什么?”蔡晓莉提出,老师应该将所经历的、所体验的运用到课堂中去,实现通过“以教师为中心”的育师方式转型夯实“以学生为中心”育人方式变革,共同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区域教育生态,实现面向未来的人的素养的培育。
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改革
面向未来教育的区域创新实践
未来已来!由此,各区域、学校如何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
重庆市江北区教委主任马培高、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局长来江飞围绕“未来学校建设”“技术赋能教育”“教育教学变革”等前沿话题展开了深度解析,并针对各地教育创新成果与探索实践作分享交流。
重庆市江北区教委主任马培高介绍该区在未来学校建设方面的探索经验。
“未来学校是怎样的?未来学校的管理方式会变,但教育的本质不变;未来学校课程教学会变,但教育价值追求不变;未来学校评价标准会变,但育人功能不变……”马培高阐述了未来学校建设的四个“变”与“不变”,并介绍江北区在推进未来学校建设的路径选择和以STEAM教育为突破口,深化未来学校建设的做法。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以《科技驱动教育创新》为题,讲述技术如何赋能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用科技赋能教育。”刘根平以《科技驱动教育创新》为题作了分享。他从技术层面入手,以教育面临的挑战谈起,指出教育面临着公众对教育结果和教育效果的关注与追问、疫情要求重构教育、新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现实挑战和科技带来的挑战。他还与在场人员分享了南山区教育近年来整合高新技术企业、科普基地资源,成立南山少年创新院,常态化开展各类创新活动,构建南山科创教育创新型生态的实践案例。
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局长来江飞以《教育的定力与变革》为题作分享。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于两个关键词:定力与变革。这是教育者的理想、责任与信念。”来江飞以《教育的定力与变革》为题,对未来教育从“道”的层面剖析了教育的本质和初心。他与大家共同探讨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师生校园生活的高质量。他提出,教育需要改变,需要创新,才能更加接近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变革是活力、是求真。要对“五育并举,融合发展”有新的认识与实践,要让数字赋能教学,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要反思教学方式,让教育回归本质。
据了解,本次空中论坛设置有“局长视角”“圆桌会谈”“专家报告”“学校代表分享”等多个环节,与会教育人通过“主论坛+分论坛”的方式线上线下同步参与,多方对话,多维度畅谈未来教育发展愿景,分享教育教学的创新经验与成果,以期在未来发展中赋予教育新内涵,构建教育新生态。(邓红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