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因水立校、因水兴校、因水强校。近年来,学院把“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活动与学院节水校园建设结合起来、与水文化建设发展结合起来、与水利人才培养结合起来,通过河小青工作站、水立方宣讲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文化推广联盟、出版节水读本,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和社会大众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培养节水、爱水、惜水、护水和科学用水的习惯,切实让学院师生成为节约用水理念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
加强宣传 营造氛围 努力建设节水型校园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中,志愿者讲解水情水文知识。
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提前研究、周密部署,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节水宣传活动,让节水知识讲座和科普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发挥主题班会作用,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环境教育和国情水情教育;制作展板条幅海报、发放宣传材料、张贴节水宣传海报、发放节水技巧提示、播放节水宣传视频,营造节约用水氛围;开展节水征文比赛、节水海报大赛、节水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不断提高节水活动参与率。
学校扎实推进宣传教育,激发了广大师生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广大师生群众积极行动,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降低人均日用水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防止和杜绝水的浪费,共同努力建设节水型校园、节水型社会。
校地联动 志愿服务 为区域节水贡献智慧
2018年夏天,在“水立方”守护绿水志愿服务行动项目基础上,共青团永川区委与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共用的“河小青”志愿服务工作站揭牌并正式投入使用。
“河小青”志愿服务工作站志愿者向群众普及节水、护水知识。
荣昌区河流保护标语。
依托“河小青”志愿服务工作站,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筹建水利环保等专业大学生“青年志愿河长”队伍进驻工作站。组建QQ工作群或者微信工作群,吸纳学生志愿者,统筹各支小分队配合开展工作;筹建了一支由专家学者(教授)和学生组成的“河小青”调研小分队。每半年对流经南大街街道、朱沱镇、松溉镇等21个镇(街道)的河(溪)流水样进行1次水质监测,每季度对流经青峰镇和何埂镇的河(溪)流水祥进行1次水质监测,并将水质监测结果整理成册,归档备查;筹建多支“河小青”宣传小分队,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专业、群众喜欢的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环保低碳知识宣讲的活动,深入社区、学校等地,传播绿色生态理念。
近年来,“河小青”志愿服务工作共吸纳了1000余名居民成为节水、护水志愿者,辖区居民节水、护水意识明显提升。
成渝携手 社会实践 发挥水利院校服务社会职能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首站到达永川区松溉镇。
抢抓双城建设东风,凝聚社会共识。为落实川渝两地水利部门签订的《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合作备忘录》和川渝两地水利院校签订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高等院校及人才培养合作备忘录》精神,2020年8月,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发起“寻美巴渝水文化·唱响成渝经济圈”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水利院校服务社会职能,辐射带动周边区县参与节水、护水行动。
社会实践团在双溪盘龙便民服务社区为孩子们讲解水文化。
此次实践活动组建了1支校级实践调研团队,6支二级学院实践小分队,陆续进入永川、荣昌、合川、江津、涪陵、忠县、巫山7个地区,开展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注重向当地民众宣传防汛抗旱和节水护水知识,将“人人节水、人人护水”的全民环保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根植于群众心中。
学校与多地共建水文化教育推广基地并授牌。
实践团捐赠水文化相关书籍。
同时,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成熟的水文化育人体系,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实践参观当地历史遗迹和生态治理综合工程,与多地共建水文化教育推广基地并授牌,捐赠水文化相关书籍,将专业知识付诸社会实践,充分挖掘并保存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