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与新媒体时代,学校如何有效建设品牌?怎样应对可能发生的舆情事件?11月2日,四川外国语大学媒介实务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杨清波,应邀为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和小学校的170多名教职工带来《校园品牌建设和舆情应对》专题讲座。
杨清波副教授作专题讲座。
人和小学170余名教职工参加讲座。
讲座现场,杨清波从读图开始,以大家熟知的品牌案例,提出品牌即形象,是建立在公众脑海中的全方位感受,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资产增值、关系构建、促销、激励、扩张等五个价值功能。同时,品牌建设要抢抓先机,越早越好。
讲座现场,杨清波副教授以实际案例讲品牌建设。
那么,学校如何进行品牌建设?杨清波认为,从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和认知,是做好品牌文化建设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要认真践行品牌建设的“123”原则,即“一中心”原则,以品牌战略为中心;“两抓手”原则,坚持塑造正面形象、有效防范负面风险;“三媒介”原则,全员提升媒介素养,构建和优化媒介关系,合理配置媒介顾问。
此外,杨清波以“战略、全员、传播”三个关键词强调:品牌建设必须以顶层设计形成战略思路,使之成为一个组织共同遵守的“法治性”内容;以“一个都不能少”来体现品牌建设全员参与和践行的显著特性;以全媒体融合传播,营造品牌建设的内在氛围与形象生态。三者都做好了,才能让品牌文化成为竞争制胜的利器。
老师认真做笔记。
对于如何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舆情,杨清波深刻阐释了品牌建设与舆情应对的相互关系和内在逻辑,并从新媒体素养懂与用、认知和强化危机公关能力的视角,对做好舆情应对提出了可行性路径。
杨清波以网络传播案例,指出互联网的力量来自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传播话语体系发生嬗变,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传播者。由此,他指出,在这个媒介生存的时代,媒介素养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老师,应当了解媒体的特点和功能,合理地利用媒体获取信息、沟通观众、提升品牌,注重自身媒介知识、媒介意识、媒介能力的培养。
九龙坡人和小学校长方涛表示,此次讲座干货满满,精彩纷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案例,提高了与会教职工对网络与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