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专家与学院部分教师线上合影。新华网发
新华网重庆8月26日电 25日上午,围绕“面向新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水平提升计划”第2期研讨会在线上平台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学院的新闻传播学专家受邀出席,分享在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卓识,助力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建设。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表示,新闻学已被列为需要加快建设的、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11个学科之一。面对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新闻传播学科如何适应大趋势,如何更好地发展是当下亟需思考的问题。从既往经验看,学科方向建设和学科基地建设是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进步,迈入博士点建设的新阶段,诚挚期待与会专家为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
围绕******程、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现状、博士点学科方向、师资队伍规模、研究生培养质量、学科特色与相对优势,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简要介绍了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基本情况。董天策表示,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年轻而充满活力,进取而快速成长,互联网与社会治理研究形成较好学术基础,抗战新闻传播史研究正在形成良好发展态势,正在拓展新的学科领域,特别期待各位专家分享在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真知灼见与宝贵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唐绪军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在实施的科教融合改革举措: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融为一体,现有院系整合成12个本硕博一体化的学院,这种改革举措需要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战略性思考。对于人才培养,唐绪军提出四点意见:第一,要有批判的思维,尤其是在后真相时代,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要有沟通的能力,沟通能力不仅表现在和观点一致的人沟通,更重要的是说服观点不一致的人;第三,分析的技巧,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抓住事实,核实真相,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第四,表达的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核心就是要靠表达。唐绪军还提到,培养人才要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相结合,培养能够统揽全局、综合思考、发现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喻国明指出,智能时代的研究要以人为本,必须以人对外来信息的感受与信息加工的全部层级的把握为前提。当前传媒早已超越物理世界的连接,由物理性的连接到生理、心理的连接,从现实的连接到虚拟的连接,传媒的边界已大大拓展,其中人成为诸多连接的重要节点,这不仅需要传统的哲学、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等的支撑,也需要认知神经学科等加强对人的生理、心理的认知加工机理与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为学科建设的基点。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凌晓明表示,此次研讨会专家们的主题发言是对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老师们一次重要的培训、辅导和启发,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将不断深化学科建设认识,努力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大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对外交流开放,为学院的发展增强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