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男女比例失衡是单身人口多的主要原因,但本次调查仅2.79%的女性和7.72%的男性表示因此而单身。调查显示,“婚恋观太物质,难找到真正谈感情的人”和“难找到相近或合拍的价值观的人”位居原因前两位。也有16.36%的男士明确表示“恋爱和结婚成本太高,承担不起”,而12.29%的女士认为“现在的人更独立,没必要一定要结婚”,远远超过男士在此项的比例4.94%。
上述结果与另一项问卷不谋而合。当被问及最看重另一半哪些因素时,超过40%的男女将“对家庭婚姻、学历学识和社会地位的看法”放在首位。其次,男性对年龄、以往的感情史更加注重,女性则更看重工作情况、有无房车、存款等物质基础。
近年来,迫于日渐高涨的物价和房价,生活成本压力致使许多人选择“裸婚”。调查显示,“裸婚”受到56.6%男士的青睐,却仅被31.33%的女士接受。同时,39.76%的女士明确反对这种方式,认为“贫贱夫妻百事哀”。除了经济因素外,也有接近五分之一的人表示愿意用“裸婚”这种比较低调的方式完成人生大事。
与“裸婚”相比,闪婚成为不少人快速解决人生问题的选择途径。调查显示,约20%的人选择因父母和生活给予的压力大而闪婚,但约4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没有深入了解”,拒绝闪婚。
同时,男性对感情的要求程度远低于女性,22.36%的男性表示“对感情没太高要求,先结婚再培养感情”,而仅有11.25%的女性表示能因这样的原因而闪婚。当遭遇家庭和外界压力时,女性的自我意识更高于男性,16.25%的女性选择不因压力而婚,比男性高出近5%。
别以为“脱光”是指“以裸奔来发泄光棍的忧郁”,光棍节单身男女口中的“大脱光”,不仅因为“脱光”除了“脱离光棍”的意思,还有一层“寻求温暖”的含义在里面,每个单身男女相信,世界上总有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脱光”成了广大男女的口号,纷纷争取在这一天告别单身生活。
而根据近日百合网所发布的“中国光棍盛产地排行榜”榜单显示,广东光棍总数居全国之首,男光棍数量亦为全国最多。而在广东省,光棍总量位列前三的城市分别是广州、深圳、东莞。其中,广东男性的脱光成功率最高,占到了全国的12.75%。其次是北京、上海、山东的男性。
啥是“脱光”路上的绊脚石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则达到206∶100。据专家预测,当“90后”普遍到达婚龄时,可能将有10%的男青年不能成婚。剩男、剩女不断增多,婚嫁压力不断增大,促使最近几年“相亲文化”大行其道。但高昂的生活成本特别是“房格尔系数”(房租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的不断攀升,依旧是剩男、剩女“脱光”之路上的绊脚石。
过半人认为相亲靠谱
早在2011年,由某婚恋网站发起一项对包括北上广等10个城市的结婚年龄调查,报告显示,男性平均年龄为29 .2岁,女性为27.1岁。晚婚晚育已经成了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次调查中,45 .89%的受访者认为最合适的结婚年龄为25-28岁,33.77%的人选择28-30岁,仅有11.69%的人表示在25岁前适合结婚。
为了“脱光”,相亲成为现在人们常选的方式。在此次调查中,受访者中认为相亲靠谱的超一半。
你还相信爱情吗
然而新华社记者11月10日在北京商务中心区(CBD)、中关村等地进行的随机采访中,有80%以上的职场白领仍然坚持“相信爱情”。“我觉得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属于他们的痛苦与幸福,没必要比较,更没必要怨天尤人。最重要的是热爱生活,珍惜当下的幸福,那样不管是单身还是已经‘脱光’,内心都会是充实的。”“北漂”女孩林晶说。

关键词:网购盛宴
如果要考证第一个用“网上购物”来发泄单身忧郁心情的人,或许很难。但自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网络零售商已经看到了这其中巨大的商机,并逐渐将“光棍节”从一个小众且年轻化的娱乐性网上调侃变成了现实且具有影响力的购物盛宴。
让我们看看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光棍节”吧——“在美国,是感恩节加上年底假期的临近引发一年当中规模最大的购物狂潮。而在中国,阿里巴巴的促销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9日报道,每年的11月11日,都会有数百万中国消费者拥向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子商务网站。仅在这一天的打折促销期间,他们在这些网站的购物金额就超过美国人在“黑色星期五”(11月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后开业的第一天,人们通常由此开始圣诞节大采购。传统上商家用不同颜色的墨水来记账,红色表示亏损,黑色表示盈利,所以称为黑色星期五)和“网购星期一”在所有网络零售商的消费总额。
报道指出,淘宝是一个巨型市场,有700万商家入驻,在线商品数量达到8亿件,它就像一个中国集市,小商贩在此出售从豹纹皮夹克到折纸装饰品等各类商品。天猫更像是传统的购物中心。
报道称,在淘宝购物已成为中国社会的组成部分。27岁的周女士在中国南方的一家室内用品公司上班。她说,淘宝的衣服包裹送达她的办公室会促成一场即兴时装秀。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11月8日报道称,据说,“光棍节”起源于大约20年前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笑话,曾经是一个人向那个特别的他/她表白的日子。但从2009年开始,网络零售商已经将这个节日(也称为“双十一”)变成类似于美国“网购星期一”的网购盛宴。
报道指出,中国有2.71亿网上购物者,这意味着在中国5.91亿网民中有近一半的人在线消费。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网站都将在“光棍节”进行促销活动。2012年,这两家网站的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
中国互联网巨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说,阿里巴巴在2012年“光棍节”的销售额近33亿美元,是2012年美国“网购星期一”近15亿美元销售额的两倍多。
关键词:咋过单身节?
话说回来,“光棍节”虽然时至今日闹得红红火火,但终归起源是出自网上的娱乐性调侃,并无太多内涵性质在里面,所以很多人也是图个热闹,并不曾真把这货当一“节日”看待。但许多“光棍”们并不这么看,他们想出了各式各样的法子来“过节”。
积极脱光派:相亲进行时
随着光棍节逼近,各式各样的相亲交友活动也遍地开花。
某高校论坛发起了光棍节“脱光舞会”招募,上百人回帖报名。24岁的研二女生小张,说服三位室友一起组团“脱光”。她在回帖中贴出了四人照片,并详细说明四人特点及择偶要求:“鼓起勇气缘分才会来得快,一横心一跺脚就贴出照片了。”现在,已有十几位男生私信给她,而她决定,将在光棍节舞会上认真考察“应聘者”。
29岁的IT男冯先生,几天前就开始比较几个相亲活动,决定选一个最合适的参加。为打扮出一个光鲜形象,冯先生拉上同事当参谋,逛了一下午,花高价给自己购置了一件新外套,“明年就30岁了,连女朋友都没有,天天想着怎么把自己推销出去呢。”
抱团取暖派:闺蜜也浪漫
接到通知前往上海出差一周,在西北湖一证券公司上班的28岁童先生却很开心。他说,以前很怕过光棍节,这次三个一起出差的同事恰好都单身,计划在动车上一起看片、聊天、打牌:“咱就当旅行了,只希望车厢里别出现卿卿我我的情侣。”
黄小姐25岁,大学毕业后在高校做行政。上周末,黄小姐和两名闺蜜计划,今晚前往八一路一咖啡馆。黄小姐说,咖啡馆曾老板同样单身,四个女人决定在咖啡的浓郁香气、文艺片的浪漫气息中度过光棍节之夜。“和闺蜜一起享受好时光,女光棍也可以很精彩。”
据了解,不少咖啡馆、书吧瞄准了光棍节商机,邀请单身男女用喝咖啡、玩桌游、看电影等方式一起过节。
知足常乐派:吃货很幸福
就算不是情侣,也找不到闺蜜,32岁的吴小姐也可以将光棍节过得格外惬意—因为有美食相伴。
家住青山钢都花园的吴小姐,上周五晚就提前开车去附近一家大型超市购买了排骨、猪蹄、卤牛肉和大包零食,准备在家以大吃大喝的方式度过光棍节。她还将50平方米的小家精心布置了一番,显得格外温馨。吴小姐认为,光棍节不是光棍的悲哀日,像她这样的“吃货”,就应以吃吃喝喝的方式来过节。
“我心态很好,生活自给自足,小日子过得滋润,也很幸福。不管未来如何,我现在很知足,我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另一半。”吴小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