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东西不是用钱买的,也不是钱能买到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知足、快乐”
“在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如是说。微笑,如同阳光、空气、水分,被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节奏紧张、竞争加剧的现代社会,许多人感到无尽的焦虑和压力,微笑也成为一件“奢侈品”。究竟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微笑?
5月8日,“世界微笑日”之际,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去寻找答案。
1、近一半人认为 自己的微笑比过去减少
“微笑?谁说我不会。”面对记者提问,“80后”白领罗婷婷显然不服气,生硬地扯动嘴角,将眼睛挤成一条缝。
“好像有些假。”她撇了撇嘴,尴尬地笑了。
“以前我很爱笑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笑容越来越难看了。”罗婷婷翻着自己过去的照片对记者说。
丢失笑容的,并不只有罗婷婷。
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无论是上班、下班,还是逛街、买菜,无论在家里、单位还是公交车、地铁上,人们的状态似乎不是“行色匆匆”,就是“昏昏沉沉”。一些本该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青少年,似乎也“暮气沉沉”。
“与过去相比,你的微笑有没有减少?”在今年的“世界微笑日”前夕,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的微笑比过去明显减少。
知名文化人高晓松曾在一档视频节目中说:“在现代化的北京和上海,那些在高楼大厦和立交桥间来回穿梭的人们,很少有笑的。都绷着个脸,很紧张。”
2、烦恼、压力在挤压幸福空间?
究竟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微笑?
记者在解放碑随机采访了20多位“70后”“80后”白领。当被问及在生活中为何“难得一笑”时,得到最多的回答是:“微笑需要理由,压力这么大,哪笑得出来?”
有调查显示,46%的网友坦言“工作压力大”,33%的网友认为“生活压力大”、“有烦心事”,26%的网友认为“没有值得我高兴的事情”。
日益升高的生活成本,特别是“房格尔系数”(房租、房贷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居高不下,让不少青年痛失“微笑”。
“重庆房价虽然相对不算太高,但每平方米七八千元的价格,让我这个刚刚参加工作的人望而生畏。”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陈刚愁眉苦脸地说。
文学评论家鄢烈山认为,人们之所以“不爱笑”,与当下社会风气浮躁有关。
一位网友则认为,我国人口密度大,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过近,因此常常互相干扰,警惕心理强,也是造成现在国人缺少微笑的原因。
3、提高“乐商”,找回遗失的微笑
“微笑其实很简单,找到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用心参与,自然就容易笑起来。”我市心理咨询师朱美云说。微笑是双向的,你对生活微笑,生活也会对你微笑。
“应注重‘乐商’的培养,研究表明,‘乐商’可能是一个比智商和情商更能决定人未来发展的因素。”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任俊称,所谓“乐商”,是指一个人乐观的能力,它既包括一个人乐观程度的高低,也包括个体从所经历的消极事件中获取积极成分的能力,以及影响、感染他人的能力。
任俊表示,“乐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天养成,因此应当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增加以提高“乐商”为核心的内容。
市社科院专家邓平建议,选择回归自然、平淡的生活,“不要上了欲望的当,开心微笑不需要钱。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东西不是用钱买的,也不是钱能买到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知足、快乐与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