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九届解放健康讲坛上公布了与市民信箱联合进行的《上海市民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内容显示位列首位的压力源是“学习工作”,而“老人健康问题”、“买房”等经济压力、“孩子的教育问题”分列其后。
本届健康讲坛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前夕举行。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授、博导肖泽萍,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上海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赵旭东,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导,上海市心理协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应急管理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耿文秀,共同作客解放健康讲坛,详解现代人的心理高发病,并为现场观众答疑解惑。
“21世纪是精神疾病的世纪”
怎么知道自己心理是否健康?“吃得香,睡得好,感到非常祥和舒心,身心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肖泽萍给出一个最简易的评价方法。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到身体健康,这是判定心理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体现。如果没有任何的躯体原因,而出现了睡不好、吃不下的状况,就要想一想是不是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
“21世纪是精神疾病的世纪。”肖泽萍的幻灯片上此句一出,震撼全场。
肖泽萍解释说,各种躯体疾病在现代医学条件下都可以得到较好控制,但精神疾病却没有得到重视,再加上有的疾病病因不清楚,诊断治疗也尚未达到痊愈的水平,所以累积的患病率比较高。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字显示,25%的世界人口曾有精神障碍。
国内情况不容乐观。近几年,儿童心理问题增长了近1倍,老年痴呆症也在增加。具体到上海,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已超过18%。“这些疾病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自杀。”肖泽萍表示担忧。
性格是不是导致精神疾病产生的原因呢?“内向与外向的性格都是好的,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就可以。重要的是性格是否稳定。”肖泽萍说。
焦虑会有身体症状
城市人的一天中,什么样的情况下压力最大?赵旭东用一位45岁大学女老师的24小时动态血压图表来间接呈现。图表上显示,两个血压高峰都是出现在上班的时候,一个是要去开会,一个是要跟上司谈写论文的事;而血压最低的时候是跟自己的儿子谈话和探望自己的妈妈。“血压增高的前后都是伴随着心情不好。”
赵旭东列举了焦虑的多种表现。除了有莫名其妙的紧张和担忧情绪,也会有很多身体上的症状,最常见的是心慌,胸闷,出汗。“有人早上要拉三次肚子才能出门上班”;有小朋友怕上学,怕跟人打交道,感到手足无措,这属于社交恐惧;还有最强烈的发作叫做惊恐发作,“那就像天塌下来了,怕死,怕发疯,这时候心狂跳,常常会跑到急诊科去看医生”。
这样的病人很忌讳来精神科。赵旭东一再强调,希望市民不要怕看精神科。
肖泽萍也提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心理预防资源非常丰厚,就是担心市民不去问及,不去采纳。医生能够帮助患者更了解自己,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常常加班的人是没有效率的人,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以加班为荣,少干就是多干,”赵旭东最后提到一位精神卫生中心老前辈的话,他认为上班族应该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要过得健康,有效率,但是不紧张”。
守住自我,抗击焦虑
如果上班或外出办事忘带手机或iPad,你会有什么感觉?41.51%的上海市民感觉到“焦虑,怕误事”。
“这是一种新型的依赖。我们内心缺乏安全感。”耿文秀评价道。“我们今天对手机太依赖,那些信息是真的生活中必须要读的吗?不读就会影响到学习功能、工作功能了吗?无所选择是压力,选择太多同样是压力。”她提到现代社会有太多人们并不需要的东西。“守住自我,拒绝诱惑,是对一个人最高也是最低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人平和快乐的根本,是幸福感的最大保证,也是抗击焦虑的最有效处方。在我们走向小康的时候,不能缺了精神标杆。”
记者 王潇 实习生 尹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