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正努力將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和出口拉動轉向內需拉動,幷試圖縮小內地和沿海差距之時,武漢經濟正是中國所面臨挑戰的縮影。
儘管人均收入和零售價格都在上漲,但武漢已落後于全國經濟發展的浪潮了,****希望振興當地經濟。當遠在千里之外的****决定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時,武漢市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該市計劃到2010年將港口吞吐能力提高6倍,還將修建長達800多公里的鐵路,把武漢至廣州的行程縮至5小時……不僅僅是****在籌劃,本土和海外商家受到內地消費熱潮前景的誘惑,也爭先恐後涌進武漢。
超市是能看得見硝烟的戰場。同本土商家進行競爭的法國家樂福和泰國蓮花近年以飛快的速度在武漢開店。面對武漢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每年10827元的誘惑,家樂福打算10年內把武漢的4家店增至10家。同時,由於東部和南部生産成本不斷攀昇,從紡織品到空調等産品的製造商也開始將工廠設在快速現代化的武漢,以推進當地消費能力。
儘管如此,武漢仍比不上上海、廣州等大都市。這裡的消費者對價格較敏感,那些在他們承受能力內的商品銷售要比奢侈品牌好。例如,在中國許多城市有專賣店的卡蒂爾品牌,對其2000年開始就設在武漢的專賣櫃從未有過高奢望。
對一些品牌來說,進入武漢市場意味著要大幅調整自己的預期。百安居中國零售負責人馬藍德(音)說:“坦白地講,這裡起步太慢了。”3年前,該公司在武漢開了分店。他們很快意識到,當地消費者更願意選擇便宜的國産商品。於是他們不得不把那些進口貨挪到庫房中,“我們改變了策略,現在銷售增長强勁。我們對未來市場很樂觀。”
而那些試圖通過奢侈商品或服務獲取利潤的外商却沒這麽樂觀。他們表示,大部分武漢人還不具備對昂貴商品的品位,也沒有享受自己購買力的樂趣。一位生活在武漢的外國公司高管說:“許多投資者將自己定位在奢侈品市場。奢侈品市場的春風終究會來到,但不會在一夜之間。”
來源:環球時報 (摘自9月6日美國《紐約時報》,原題:武漢處在中國消費夢的十字路口,作者塔莫拉·維蒂萊特,伊文譯)
:::::::相关文章:::::::::::::::::::::::::::::::::::::::::::::::::::::: 中国“温泉之都”——福州、重庆、天津 (2014/5/17 23:58:05) 全球新兴都市前景排行近日出炉 重庆名列第四位 (2012/4/5 12:14:19) 2011中国十大创新城市出炉 重庆位居“榜眼” (2011/7/28 13:05:03)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名调查:广州居首 北京第八 (2011/6/13 0:46:39) 2010年上半年全国省市前10名的地区电影票房排名 (2010/7/29 13:19:53) 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香港位列第8广州列第38名 (2010/7/29 13:05:03) 《福布斯》公布最新10大富豪排名 盖茨重回榜首 (2009/5/20 12:02:59) 中国的文化影响力高居世界第七 (2009/1/18 18:06: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