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夜,来得似乎很早,晚上8点来钟,刚过解放碑走到新华路就明显能够感受到“歇市”的氛围,临街的店铺关门上锁,偶尔一两家坚持营业的小店,昏暗的灯让街显得更加寂静和深幽,来往的车比白天提速了很多,站在高处看江对岸,除了几栋高楼被自备的灯光系统映得金碧辉煌之外,目光所能看到的,是一片片深深浅浅的黑。
这让我和我的同伴们,多多少少有些不适应——深圳普遍是下午6点下班,到了晚9点路上依然人来人往,直到12点,才渐渐消散。一些繁华的商业街区,8点钟正是搞活动促销的黄金时段,流行音乐、T台秀、业余歌手、野模、港味主持、抽奖互动……10点钟准时go to bed是一种老人行为。
没有想过要深入去了解重庆夜生活,K歌、上网聊天、泡吧、足浴、吃吃喝喝……这些被称为“时尚”的东西,在每个城市都是少部分人的生活方式,绝大多数百姓人家到了城市散场的时候,大多是和家人守在自己的屋子里,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于是,我撑着胆子走进重庆的居民区。
说“撑着胆子走”,其实是一种生活常识——除非身怀绝技的少数高人,谁独自走在陌生的夜路上,不害怕从旁边突然冒出来几个黑影?可是望着黑幕里黑漆漆的楼群,还是感到有些好奇。
重庆的回家之路,走起来真的不轻松,临街整齐排列的店面突然闪现出的一个入口,要么是向上的慢坡、要么就是向下的几十阶楼梯,而且路灯都有点象《花样年华》里梁朝伟和张曼玉发生故事的场景,昏暗、稀落,明明燃着却让黑夜显得更黑。沿着坡向上走,路边一排排居民楼相临紧密,家家拉着窗帘,深不可测的样子,从这也可以看出,不论与山谋地的重庆多少自豪于自己过去的成就,可对渝中区这一带的住宅楼居民,天天都在做着一种比量平衡——居住私密性与视野通透感之间的艰难平衡——拉开窗帘吗?3000万人口,对于城市来说是一笔财富,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走在我前面不远处的那位女孩,步伐越行越慢了,腰弯着,肩膀起伏频率加大。这让我想起在路边看到的一则广告——城市的中心在变,但心不变。重庆向北,向更平坦更开阔的地域发展,这不是多么高瞻远瞩的决策,而是一种改善生活的本能,作为一位普通人,比如我,比如前面的那位女孩,如果每天回家都要经过如此的攀登,很难在回到家之后,心情充满百分百愉快。
这几个晚上,并没有走得太远就感到有点累了,来日方长,如果不到重庆的普通人家去做做客,就算白来重庆了。我想,终是会有机会的。
重庆印象(五)
深圳最繁华的商业街是华强北地段,人挤人、人推人,治安问题一直是让****和广大市民头痛的问题,前些日子说,警察为了加大对不法分子的威慑,正在加急驯练警犬,以便于日后随警察一起巡逻。这一提议刚刚见报,立刻引起正反两面截然不同的议论,其中有一部分人称,这太模仿英国警察的作法了!大家都知道,每每英超联赛的焦点大战既将入场时,为了对付足球流氓,都会动用大批的警察和警犬——警察顶着高高的帽子用皮带拴着条吐长舌头的大狗,这一形象几乎成了英国警察的标准像。
其实,关于树立自我形象方面的成就,英国不仅仅只拥有个“牵犬警察”形象,比如同样是雾城的伦敦,由于二战时的表现,被冠予“欧洲脊梁”的荣誉。
同样是二战的堡垒,英国由于抵抗住了德国对伦敦的疯狂轰炸,成为了“日不落帝国”,成为了二战中欧洲人民战胜法西斯的精神图腾,时至今日,英国人还常常会在二战纪念日时大力宣传这一伟大抵抗,光以此为题材拍摄的影片不胜枚举,英国皇家空军也因此名誉全球……那么,重庆呢?被日军整整“战略轰炸”了5年半,昂首不倒,直到抗战胜利,日本人都没能在重庆留下一个脚印,相比当时全国性的大溃败,作为“陪都”的重庆,保卫的不仅仅是一座城,保卫的是中国人反击的信心!当时当地,重庆何尝不是一个图腾……如此伟大的一段历史,单凭抗战胜利时的几章文章、几个活动去纪念和宣传,力度何其微弱。现在,全中国的城市都在打造自己的“城市名片”,光称自己是“高科技型城市”的就是60多家,甚至连美女都能充当名片了,没有特色的宣传引发不了多大的兴致,重庆,一个拥有如此壮烈、如此伟大历史的城市,何必和它们站在同一口径上竞争呢?“保卫重庆”,当时是全中国的共同使命,那么,今天为何不去把这种信念加以延续?没有日本兵,但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同样需要保卫,为什么不是重庆?
不论重庆被冠予多少头衔——中国第一江城也好、第四座直辖市也好、中西部地区经济中心也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心也好……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大都市,就先在具有国际大都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而文化才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成扮演着世界大工厂的角色,当产业工人,为全世界大企业打工,这几乎成为中国各地经济成长、城市建设的主要支柱,暂且不论这种角色定位合理与否,光从“增加城市魅力”的角度上来,拼劳动力的低廉、拼政策的宽松、拼资源的雄厚……拼到最后,一个城市的文化才能为这个城市带来更多的尊重与机遇。
可是重庆对自身的文化是如何定位的呢?大连是旅游文化、深圳是移民文化、上海是大都市文化、北京是京城文化,不论褒贬都有自己的味道,可重庆该用哪种文化还命名自己?红岩文化、江城文化、三峡文化、火锅文化、茶馆文化、棒棒文化、码头文化……林林总总,却又各占江山一两天,很难对外达成统一的共识。现在做企业的,一是找准项目、二是看好市场,第三就要给自己起个好名字、设计一个好LOGO,眼球经济时代里,连解放碑附近的班尼璐都知道叫两个小女孩使劲拍巴掌招人注意,更何况一个在全中国都举足轻重的大城市呢?确定一个文化调性,相当于拟好了一份自我介绍、自我规范,对内能够统一城市居民,对外能够让人记忆清楚。何乐而不为?
走过许多城市,比如泉州、厦门、西安、兰州、南京……每一个城市的主流媒体上都在宣扬自己一个“活力四射、务实开明”的城市,经济转型使各大产业重新洗牌,企业转制又迫使大量的城市居民成为失业、下岗、待岗人群,有哪个城市愿意说自己死气沉沉呢?所以,“活力”、“热情”不能是城市标榜自我的唯一措辞,太常见、太泛泛。重庆人梗直、直爽,这只能赢得认可,却难以赢得尊重,如果重庆加大力度对自己的历史、自己3000年的文化进行归纳与宣传,使全中国的人一说到抗日,不仅仅能想到南京大屠杀的悲愤,还能想到重庆式抵抗的骄傲,将会赢得多少由衷的尊重……总是有很多专家学者站出来说:中国现阶段缺乏统一的信仰,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却是最好的拢聚人心的思想,如果说到“宝”,我感觉,重庆怀宝,只可惜把宝包裹的太深、埋得太严,多可惜。
站在轰炸遗址前,突然想到,如此有朝一日全世界人都在公映一部类似于《珍珠港》式的重庆保卫战大片,多少经历和没经历过的人将会为之心速加快?“重庆=抗日战争精神图腾”、“保卫重庆=保卫全中国”,这样的概念一旦树立,将是一代又一代的财富与骄傲……
敬礼,1938——1943
重庆印象(六)
扁担挑出来的城市
实实在在地感受了倒春寒的滋味,雷雨交加的夜过后,气温骤降到13度,风大,风筝在大江的上空盘恒,像架性能超强的新式飞机,分不清牵线的手是在渝中还是渝北。每天晚上都能听见轮船汽笛声,低气十足,滚滚远去,突然想起来一位在深圳的朋友,去年通电话闲聊的时候他说:“那天去趟海边,喝了口海水才想起来,原来深圳是个海滨城市!”外人听了或许觉得这话矫情,可身在海边不见海,却也成了个深圳特色——海,已变成一种商品、一种象征地位和生活品味的奢侈品,别墅建在海边就成为了顶级豪宅;填海建广场招来一些店铺,就成为了风情商业街;甚至连沙滩游泳场,也远远地落在盐田,来时塞车回时塞车,中间那段“享受时光”也要在水中人挤着人……
可是,人终究是无法抵御城市的魅力,因为只有城市才能满足人们的一切欲望,继而激发和引导出新的欲望。走在重庆的街上,同样能够感觉到这种氛围的存在。始终在门口挂着“七折”牌子的华伦天奴、总能三两成群围坐谈心的星巴克、以及夹克平均价为1500块的BOSS……倘若是场无声电影,城市与城市之间在很多元素上只是一种复制,而且越是大型的城市就越相似。然而那无处不在的重庆话,却又时时刻刻地提醒着我:这是重庆。
重庆是什么?我没办法回答,可关于重庆有什么,还是能够马上浮现出一二的。比如“扁担”。
街头巷尾总是能够看见一些夹着根扁担,并在扁担上捆卷绳子的人,他们三五成群,抽烟、打牌、聊天、等生意,要价不高,干的却是包罗万象:打墙、搬家、扛电器、拆装空调,甚至还帮着打扫一下施工后的卫生。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话不多,也许这与我本人不善言语有关吧,问起家乡,浓重的口音吐露出的地名,我更是不知所云了,不过可以断定,他们所说的地名,与重庆无关,起码与最初的“重庆港”无关。
有一天晚上在街上散步,正逢几家店铺从卡车上卸货,大多是小型的家用电器,
别看门面不大,拿货还真不少。当然,负责卸货的就是这些“扁担”了,对于手中的工具,他们运用的相当纯熟,人员间的配合同样很流畅,看了足足有半个小时,很为之着迷。一些时尚杂志上说“专心工作时的男人,最性感。”此言不虚。他们就是最好的明证。
当重庆还以“港”自居的时候,江面上又是怎样一番帆起桨落的场景!朝天门码头上又聚集着多少手执扁担和绳子等待挣营生的人,当然,小商小贩肯定是少不了的,因为有港,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的重要水运枢纽,因为有港,重庆人才会注重效率、性格直爽——船入船出,那容得人闲情漫步。然而,码头自古以来就是个江湖,外地人多、油水大,谁能在码头上呼风唤雨也就相当于谁把财富装在了自家腰包,强者生存、强者为王、强者崇拜,也就造就了码头文化中“好勇斗狠、热情冲动、讲究义气、本土意识浓”的成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长江就在身边流淌,城市离不开经济,经济发展离不开码头,码头文化自然上升为城市文化<
:::::::相关文章:::::::::::::::::::::::::::::::::::::::::::::::::::::: 一座两次改变世界历史的城池--重庆 (2010/8/19 0:01:10) 中国各省份世界级富豪数量排名 (2010/7/29 13:17:23) 全球最具创新公司TOP50出炉 苹果摘冠(组图) (2008/6/11 12:37:36) 一则网帖引发的激辩:天津抛离重庆? (2008/4/30 11:14:31) 重庆-中国未来的摩天之都! (2008/4/8 16:45:41) 四直辖市集体走上改革前台 战略布局呈现新亮点 (2007/6/21 17:05:58) 中国最有文化的五个城市排行榜 (2007/5/23 10:47:37) 民国****时期的中国十二大直辖市 (2007/5/23 10:39: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