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典重庆

  • 经典CLASSIC
  • 重庆
  • 新闻中心
  • 经济频道
  • 交通频道
  • 重庆图库
  • 中企互联
  • 重庆论坛
  • 圈子
  • 许愿墙
  • 宣传片
  • 摩天迷
  • 企业免费推广,请来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网
    一个深圳人的重庆印象<一><二><三>
    【来源】:经典重庆 【时间】:2006-5-25 17:50:45 【阅读】2684
    听传言说,以前有位很牛的高人,给蒋介石算前程,送老蒋八个字——胜不离川,败不离湾。老蒋定都重庆的时候在剿匪,迁到南京,被匪给剿了,一退再退,终于退到台湾,应验了高人的八字真言。

    从飞机上看重庆,觉得“山城雾都”这个称谓不是白叫的,今天的天气不错,可看重庆还是有些迷离,弯弯的公路像白带子似的,从一个山沿向另一个山,“怀水背山”是中国最经典的风水学定理,重庆不仅仅是背山,而且把屋子建到了山上,于是跨江大桥也随之多了起来。曾经有位外国大师级的建筑学家说,重庆的本身就是个奇迹——人类战胜自然又享受自然的奇迹。老外这么说,只能说明他没什么见识,到大西北去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战胜自然”!只不过,大西北没有重庆这么繁华吧。

    机场到解放碑,一辆桑塔那收了我120块钱,司机一脸的真诚,用着川味普通话一再保证,价格绝对的公道。他说他是机场的,制度改了,把机关里的小汽车都下放,以接受乘客为主,平时机关科室用车也要付费的。听他这么说,暗暗地给重庆加了10分,起码是在倡廉,而且看报纸上说,重庆将是第一个限制警车特权的城市,天才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但重庆****的态度还是有几分新意。

    重庆仿佛是中国内陆城市的一个特写——到处都是塔吊,到处都在修路盖桥,放眼看去户外广告牌几乎全是新楼盘的广告,开车的师付说,重庆的楼价和全国相比是便宜的,不过每年都会慢慢地升一些,楼盖得也很漂亮。其实他说的不是很全面,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的城市,和中游的武汉、下游的上海相比,房价很是“共产主义”,平均3000元的价钱放在那两个城市能抢得出人命。难怪山西的一些煤矿土财主卖了矿到重庆来炒房。

    不知道重庆的房价共产主义还能保持几年……

    开车师付说,重庆的一般从业者(原话是“工人”、“营业员”)每个月的收入也就是1000左右,有的还不到1000,公务员要多一些,3000块。他说重庆下岗的人特别多,现在一些大厂子都搬到附近的郊区了,重庆的摩托生产的特别好,全世界都有。忍了忍,没打击他——重庆的摩托是以东南亚为主要出口对象的,至于远销到欧洲的,是中国用高科技技术和产品的配额作为交换条件去换来的,否则,力帆为什么会投资足球?比起哈林,嘉林摩托连蓝领都算不上。但话又说回来了,若大中国,除了“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之外,又有什么真正的世界名牌……

    车在高速的时候,远远的能看见一排排的高楼,第一感觉是惊呼!——楼怎么这么密啊!远远的看去,仿佛是人工的一线天,楼与楼之间的缝隙,象刀片一样,把空间切成细细的缝,在深圳,这样的楼间距只会在农民村出现。转过头,看见一些保存很不错的古屋,开车的师付说那都是以前的老房子了,****出钱又完善了一下,也算是种保护吧。那木楼上晒着几件滴水的衣服,突然觉得似乎到了江南水城,很远很久的记忆。感谢重庆,没有把一切都拆光。

    终于到了目的地,在宾馆下车时保安看见我付车费之后很热心的围上来打听,当得知是120元时,他张着嘴,仿佛看见了一种很笨很呆的蛋。

    在城市被砍,重庆果然有城市味道。

    我认了。
      前段日子,在深圳无意间看了一个专访某成功商人的电视采访,诉说发家史之后无外乎又是按流程说了一通心得,大概的内容不过是陪太太的时间太少、和孩子沟通的机会不够之类的套话。

    记忆中,此类心得似乎是中国男人、中国成功男人在接受采访前的必修课,不这么说就不符合中国国情,不这么说就不成功、不男人。相比布什陪太太回乡下晒太阳,中国的男人未免太不男人了一些。今天,特地去了朝天门,花1元钱坐了很有特色的“缆车”,看江边船前的几块说明牌,突然一扫“重庆特色缆车”带给我的无聊感,原来,中国成功男人的标准版本,就出自重庆——弹子
    倚在栏杆上看眼前的江,由于是枯水期,江势很小,两岸停满了船,要么是游船,要么是拉沙船,再往远处看,是一群群的楼。荷兰一位大师来中国,说中国的建筑、特别是中国的城市建筑明显地显示出,中国是个男性社会,楼越高越有名,中国人崇拜高楼的表面下,潜意识里其实是对“男根”的崇拜。这么说难免有些牵强——荷兰的高楼也不少,也是一竖朝天的。可看重庆的楼群,总是觉得挺别扭——仿佛是建立在森林间的钢筋水泥垃圾,很好的山、很好的林子,非要向人让位,让又不多让,只是让出一起地,由着人们在那一块地上,挤上一群楼。抽象一些说,很象一群重庆男人挤在一起,集体抽烟,烟头朝上。50年之后,重庆的山脉还要向重庆人做出多大的让步和妥协?大禹治水之道在于“疏”——顺着水势引水入海,人们占据水不稀着理的地方,安居乐业,而他那个白痴父亲,由于以“填”为主,最后被罚跳入山沟,变成了只大狗熊。与山抢地的重庆,给孙子的孙子,将留下什么呢?

    有旅游学家说,到一个城市想最快地了解它,就如去一个人家一样,去找它最不起眼的地方,比如去看看那家人的抹布,就知道女主人是勤是懒,而在城市里,则一定要看看它天桥下的情景了。

    深圳的天桥下有算命的摊子,有卖****的小贩,也有一些弹吉它跳街舞的少年。我今天在重庆刻意地看了看它的桥下——聚着几个人,围成一团,在打牌。看了之后微笑浮到脸上,“重庆好牌”的说法,看来不是大风乱吹的。曾经看到一些重庆人在网上在媒体上发表观点,对此表示厌恶,厌恶“十亿人民九亿赌还有一亿在跳舞”之类的顺口溜出自重庆。其实,在我看来是大可不必的。

    聚在马路边打牌,这种现象在深圳已经灭绝了,深圳的马路上是滚滚而来的人腿和车轮,是一城市的互斗心机,是“狠挣一票就回家”的移民文化氛围,在深圳也打牌,只不过打的大多是业务麻将,有几个人纯粹是为了玩而玩呢?在马路上打牌真的很丑吗?很不“大城市”吗?响了千年的麻将声一旦在重庆灭绝,是否会像过年不放炮一样,让重庆人觉得生活越来越没了味儿?其实,城市的楼和商店都是相同的,唯一的差别是特色,就在于这个城市与众不同的文化!如果有机会,我会脱了西装嘴上叼根烟在马路上和几个重庆人打打牌,至于别人的白眼?呵呵,爱谁谁!我乐故我在。

    山城可不可能有一条象深圳那样的深南大道呢?——单向6车道,中间是10多米宽的绿化带,种着红花绿草,笔直地向着伸着……也许以后会有吧,不过那一定很难。重庆的道路真的很窄(今天基本是在解放碑过的),由于窄所以不得不分出很多的单向行驶路线,由于窄所以转弯处就特别的猛,坐在的士上有种坐过山车的感觉,高低起浮配上突然拐弯,从来不晕车的我都感到很是不舒服。司机们对此很是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这太正常了,驾技不好你就别上街上耍!不过,看到马路上普遍的人车混行现象,还是暗暗地担心,驾技再好能保证没有万一吗?交警对此也不以为然,如果连****和行政人员都是这态度,重庆是否非要拿自己和曼谷相比才有成就感呢?
      有一个段子:有几位女士聚在一起说家庭,其中一位哭丧着脸讲:我的先生是百万富翁。重女齐呼:百万富翁多好啊,那你还哭丧什么!该女又道:他和我结婚前是千万富翁。

    如果我是千万富翁,如果我想迅速地败家,我一定会来重庆开上几十家自行车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就能实现败家的理想了。

    重庆的路,落差真的很大,所以,发展摩托车可谓一拍即合,生产得多了就出口,一来二去成了城市的支柱产业。也许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来说,摩托车厂商越多越好,大家抢客户,玩来玩去一定会玩到拼价格,便宜买好车何乐而不为呢?但如果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类的厂子还是少一些的好,这样容易出真正有实力的品牌,因为中国从来都是“贸工技”的路线,先代理再生产再研发,这使得总跟在西方的后面吃屁。试想一下,如果全重庆只有一个摩托车厂,只生产一个牌子的摩托车,出口非洲亚洲顺带运些去欧洲,几十年之后哈林、雅马哈,估计也只有怀旧版了吧。

    看过一些网站上有重庆人痛贬上海人的贴子,无非是说上海人排外、崇洋、小资。我在上海时感觉上海的外地人很多很多,但上海人还是有些排外,小嘴一歪,似乎全中国除了上海别的地方都是乡下,当然,这种思想慢慢地也改了,如果不改就不会有浦东新区,如果不改,上海所谓的“大都市”也只能是意淫了。但是在重庆,我感觉“除了重庆人,别的地方全是外地人”——从年轻的小女孩到白发老先生,从警察到营业员,统统的重庆口音,而且对于普通话的听力似乎都不太强(本人普通话比较标准的),真想有时间去重庆的小学校看一看,是否当老师的一着急也就满嘴重庆语了。试想,当年湖南人毛泽东和江浙人周恩来,来重庆和委员长谈判时,对着满街的重庆话,他们是否心急似火地想回红区呢?身在异乡为异客,异乡再热情也不是故乡……再去争论重庆是否够当直辖市,未免太无聊,当已经当了,天津不当了这么多年也没见撤吗?但不论是否直辖,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外来人和外来文化,语言的排外,后果还是有的——比如在深圳,如果满大街的白话,估计它当不了特区,也不会发展这么快吧,就象广洲一样,满城的旧楼破路,发展速度和文化水平呈负增长。

    前几年,李玮峰和其他一些深圳名人做了个公益广告,李玮峰的笑脸配上一行话“我来自东北,我是深圳人”,所有名人聚在一起,五湖四海成了深圳。重庆是不需要如此广告的,一张口就能试出你的背景,当“背景”成为一张名片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关系”,靠关系打天下,速度和质量都很可疑。当然,重庆如果仅靠自身的力量,说不定会比现在更好,没有那么大的就业压力,也没有那么大的竞争压力,大家可以闲下来,打打麻将,摆摆龙门,只不过,变得很悠然的重庆还是重庆吗?是否会有模仿成都之嫌呢?

    我知道是学不会重庆话的了,就如同我在深圳这么多年,对广东话还是一知半解压根不会说,说不了重庆话就当不了重庆人,如我这般的外地人最终还是会哪来回哪去,那么,所谓的“国际大都会”,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了吧。
      在深圳的铜锣湾购物广场,一楼专门开辟出一块空地供顾客休息,起名称为“老公寄存处”,大受男士的欢迎。对于逛街,男人们普遍先天不足,千万的豪宅买不起<

     分享按钮
    :::::::相关文章::::::::::::::::::::::::::::::::::::::::::::::::::::::

    一座两次改变世界历史的城池--重庆 (2010/8/19 0:01:10)

    中国各省份世界级富豪数量排名 (2010/7/29 13:17:23)

    全球最具创新公司TOP50出炉 苹果摘冠(组图) (2008/6/11 12:37:36)

    一则网帖引发的激辩:天津抛离重庆? (2008/4/30 11:14:31)

    重庆-中国未来的摩天之都! (2008/4/8 16:45:41)

    四直辖市集体走上改革前台 战略布局呈现新亮点 (2007/6/21 17:05:58)

    中国最有文化的五个城市排行榜 (2007/5/23 10:47:37)

    民国****时期的中国十二大直辖市 (2007/5/23 10:39:18)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