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成渝城市密集区对成渝经济区的影响
3.1 成渝城市密集区对成渝经济区空间结构的影响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要素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它是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活动的空间表现形式,它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区位特点以及在地域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或者制约作用。因此,对于一个区域来说,要重视各产业在地域空间的排列组合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使经济布局同当地的条件相适应,使地区与地区之间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整个区域的国民经济取得全面高涨[5]。
成都、重庆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其人口、产业、资本、技术、信息与人才等高度集中,在区域内极化效应非常明显。按照区域经济理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宜重点推进,而不能全面开发,毫无重点。西部有5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面开发显然不合适,而成渝经济区只有20多万平方公里,开发更容易见效。根据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以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重点发展点,以成渝城市密集区北带、南带、中带三带为重点开发轴线,形成点——轴开发模式。依托成渝城市密集区三带为重点发展轴,加速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随着成渝城市密集区的发展状大,发展轴和重点发展城市实力的增强,开发重心将逐步转移到级别较低的发展轴和中心城镇,并使发展轴逐步向不发达地区延伸,促进次级轴线和线上的城镇发展,最终形成由不同等级的发展轴及其发展中心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点——轴系统,从而带动整个西部的发展。
3.2 成渝城市密集区对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影响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经济实力;而且还有利于满足区域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建国以来,成渝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和重庆形成了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产品和产业,两地间的工业存在着相当大的互补性。就其轻重工业分类而言,四川以轻工业为主,重庆以重工业为主。就其产业类型分类而言,四川和重庆的工业也各具优势和特色(参见附录表2——表6),两地的工业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发挥各自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产业产品特色,形成合理的产业产品地域分工,加强合作,防止区域内部的无序竞争和产业结构同构化。如成都、绵阳的电子产业,成都是全国四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绵阳是西部科技城;成都、德阳是四川的重型机械制造业基地;南充是中国传统的丝绸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也是西部唯一入围中国绸都的城市;攀枝花是西南的大型矿业化工城市;川南城市群的化工、水力、酿酒业等,也具有很强的优势和特色;特别是重庆,重庆在整车制造、冶金工业、化学化工、天然气资源开发、物流业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发挥这些地区的产业产品优势,并进一步促进这些地区的优势产业的发展。这些客观的条件为川渝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合作前景非常广阔。加强川渝两地的产业合作,整合川渝两地的各种资源,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特色,实现产业的互补共生。
成渝城市密集区应以成渝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公路、南广——广邻——邻渝高速公路为依托,打造两条产业密集带。一条是成渝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密集带,另一条是成南——南广——广邻——邻渝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密集带(参见图1)。优化成渝城市密集区的产业结构,构建适当的产业结构转移梯度,做到合理的分工与合作,互补与共生,增强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实力,加快成渝经济区的崛起。
3.3 成渝城市密集区对成渝经济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自然资源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又是社会生产的原料和燃料来源,以及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和场所。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及开发利用条件等,都将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资源开发是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保障。成渝城市密集区也是资源密集区,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天燃气、煤等资源,而且也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富集区。以成都、重庆两座特大城市为两极的成渝经济区,是我国冶金工业、重型机械、电站设备、飞机制造、电子信息及汽车、摩托车制造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农畜产品生产和加工重要基地,也是我国西部自然和人文景观最为丰富的地区。在这样一个区域内,完全存在做大做强的潜力。因此,成渝城市密集区的资源开发和产业链的培育对成渝经济区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对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带,推动西部大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必然会引起对部分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在加强对成渝经济区资源开发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做到少破坏生态环境。特别是西部生态环境的现实,生态基础非常脆弱,多年来以落后的方式向大自然索取,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很大。加之人口的过量增长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甚至产生了许多的环境问题。诸如城市大气污染严重,水资源的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城市噪声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客不容缓的事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把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列为三大基本国策,这就说明了保护环境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成渝城市密集区的资源开发就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在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满足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就是资源开发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三统一。
3.4 成渝城市密集区对成渝经济区旅游开发的影响
一个区域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已的主导产业和潜导产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旅游产业已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使旅游业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国内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空间,拉动内需等方面,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6]。
成渝城市密集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在红色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方面。红色旅游资源如小平故里,朱德故居,陈毅故居等伟人故里,以及“川陕苏区、红岩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人文旅游资源有安岳石刻之乡,世界遗产大足石刻,四川四大座佛之一的资阳大佛,阆中古城,乐至报国寺,川中第一名胜圣水寺等。自然旅游资源有简阳三岔湖风景区,遂宁大英死海,南充西山风景区,隆昌古宇湖度假区,璧山温泉森林公园等。
合理开发成渝城市密集区的旅游资源,为成渝经济区注入源源不断的经济活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景点,加大旅游资源宣传力度,扩大其区内外的影响。成渝城市密集区的旅游资源在满足西部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的同时,要走出西部,打造国内外的旅游精品,使旅游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之一,促进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增长。
3.5 成渝城市密集区对成渝经济区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影响
技术是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或活动。技术来自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别,实质是科学技术的差别。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的区域,要想迅速发展经济,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只有通过选择、引进适用技术,使技术、经济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才能加快本国或本区域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步伐,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差距[7]。
成渝城市密集区处于经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但却又担当着西部经济技术水平的领头羊。虽然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与东部沿海和其他发达国家及地区还有很大差距,要使经济加速发展,就只有引进先进技术,对区域内的传统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选择引进技术时要考虑经济原则,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乘数效应和技术推广的可能性标准等,选择最适合区域发展的技术。所选择引进的技术要适应成渝地区的技术基础、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的特点、市场变化趋势、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做到节约资源和能源,促进成渝地区社会和谐发展,减少环境污染,保证生态环境协调,以实现成渝经济区的环境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三大目标效益的统一。
科学要进步,教育需先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来自于教育。加强成渝地区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教育科技基础,特别是加强高等教育,为成渝经济区提供科技人才。从世界区域经济的典型来看,无论是台湾新竹、美国硅谷、英国剑桥、日本筑波,还是亚洲四小龙的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区域的发展都是与大量高质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密切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存在加快高新技术向现实产业的转变,使高新技术更快地与企业融合,形成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成渝地区高等院校密集、科研院所众多,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因此,要加强成渝地区的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渝洲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社会科学院等的建设,加快这些院、校、所的科研成果向成渝经济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成渝经济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4 成渝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
4.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作用
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或地区)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或地区)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区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区域经济组织,在成员国(或地区)之间进行分工协作,更有效地利用成员国(或地区)的资源,获取国际(或区际)分工的利益,促进成员国(或地区)的共同发展和繁荣[8]。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
:::::::相关文章:::::::::::::::::::::::::::::::::::::::::::::::::::::: 一座两次改变世界历史的城池--重庆 (2010/8/19 0:01:10) 中国各省份世界级富豪数量排名 (2010/7/29 13:17:23) 全球最具创新公司TOP50出炉 苹果摘冠(组图) (2008/6/11 12:37:36) 一则网帖引发的激辩:天津抛离重庆? (2008/4/30 11:14:31) 重庆-中国未来的摩天之都! (2008/4/8 16:45:41) 四直辖市集体走上改革前台 战略布局呈现新亮点 (2007/6/21 17:05:58) 中国最有文化的五个城市排行榜 (2007/5/23 10:47:37) 民国****时期的中国十二大直辖市 (2007/5/23 10:39: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