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渝西锋光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率队前往重庆考察,相关新闻报道被持续解读与传播,其间可以释放出来的信息会愈发浓厚。在即将迎来建国65周年之际,国家****的西行考察,势必再次激起来自多个维度的民意热情。
这样的情景似曾相识。
由此上溯30多年前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改革开放”这个词汇,出现在中国最高决策机构的官方文件中一路下发,舆论的普遍姿态并非现在想象的那么热情。彷徨、质疑、谨慎……但是事实已然证明,正是30多年前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和经济建设领域的改革开放,从而打破了素以为规的某些瓶颈,解放与进一步激发出强劲的生产力。中国在自己的时间纵向轴上,得以朝着一个又一个的台阶不断跨越突进。
横向来看,当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持续稳健地快速发展数十年后,关于内河、内需、内陆对外开放的话题,势必愈发凸显。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东南亚诸国的湄公河流域,就是东北亚的朝鲜,也开始利用境内大同江做文章……在沿海、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渐入佳境之后,中国内地沿江流域的有序对外开放,必须上升成为国家认识。
一方面看,这才能有效拉长国家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纵深。有着内河港口等设施完备、运行低成本的基础,内陆产业如果得以与沿海、沿边地区进行高度对接与切合,这无疑可以在产业上下游的链接支撑方面,成为对国家经济总体对外开放提供源源不断的“续航电力”。
另一方面,正如**********在考察重庆期间,召集长江流域十一个省市负责人座谈时所说,一个长江经济带便聚集着超过6亿人的庞大市场。穿流而过的奔腾内河,对一个跨省域、破行政限制的内陆经济体市场的深度激活,当然其作用就不仅在于持续支撑国家的对外开放;即便就是在面对世界金融持续低迷的危机时候,也能为宏观经济“软着陆”提供较为理想的回旋空间。
所以,当中国提出新一轮改革开放,将不畏艰险、继续大刀阔斧步入深水的时候,世界的目光不仅是持续朝中国聚集,而且是高度朝在中国的内陆、中国的西部地区逡巡游离。而且也就随着**********的此番考察,再度将聚焦锁定在重庆,这座成立近17年的西部唯一直辖市。
现在回过头来看,因为三峡工程而兴的重庆,被****设立为直辖市、和之后被定义为国家战略中心城市之一,绝对不是某个历史阶段的心血来潮,而是本着国家持续科学发展的深思熟虑。重庆坐拥长江、嘉陵江交汇口,上接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下通湖北、湖南、浙江、江苏、乃至上海等地。三峡大坝的建成,长江“黄金水道”效应,为重庆的移民工程、库区产业、航运物流等方面,都带来了极为丰厚的红利。
更为关键的是,深处内陆核心地区的重庆,并没有局限于“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阶段”而自设瓶颈,而是创造性地率先激活两江新区这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兴奋点,在辅之以内陆地区少有的寸摊保税港之后,继续借势而为奋力打通了贯穿亚欧两个大陆、纵横十余个国家或地区、连接着中国与欧洲两个巨型经济体的“渝新欧”铁路。
重庆图强的轨迹已经异常清晰。重庆境内自身交通、金融、民生、城市等功能体已然经脉畅通;对外沿河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国际机场航空、“渝新欧”跨洲等主要动脉正高速运行。当这样的一个气象清新、生机勃勃的,有着稳健持续发展而强劲内动力的城市,被国家置放于深化改革与内陆开放的关键位置,这无论之于重庆,还是之于中国,都是极为科学而睿智的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