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3日公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次出台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对于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次界定262个资源型城市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自2001年******在辽宁阜新市开展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以来,国家先后分三批界定了69个资源枯竭城市。
《规划》首次界定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并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明确了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国家******副主任杜鹰在******新闻办3日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规划》,我国将在2020年前完成资源枯竭城市的棚户区改造,实现“居者有其屋”。
全国67个城市资源衰退
《规划》显示,我国67个城市由于自然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被列为衰退型城市,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杜鹰指出,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262个资源型城市中,矿产资源开发的增加值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左右。而资源型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
这样“一业独大”或“一矿独大”的产业格局,会产生“挤出效应”,致使其他产业难以发展,一旦资源开发接近枯竭,缺乏接续替代产业,这些城市就会出现“矿竭城衰”的现象,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就业难等问题。
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
根据《规划》,到2020年,有关城市的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资源产出率提高25个百分点,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接续基地,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重点国有林区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稳步增长。同时,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恢复治理率大幅提高,因矿山开采新损毁的土地得以全面复垦利用,新建和生产矿区不欠新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规划》还明确了资源型城市民生发展目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完成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任务,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建立健全开发秩序约束、产品价格形成、资源开发补偿、利益分配共享、接续替代产业扶持等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延伸
资源型城市
重庆有9个
根据******《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首次确定的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中,重庆有9个被列入。其中,铜梁县、荣昌县、垫江县、城口县、奉节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被纳入成熟型城市;南川区和万盛经济开发区被纳入衰退型城市;云阳县被纳入再生型城市。
“《规划》的出炉完成了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顶层设计,将使我市的资源型城市重新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焕发增长活力。”昨日,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丁瑶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区县在推进可替代性产业上,应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利用市场杠杆吸引产业入驻,大力发展旅游业、制造业配套集群。
记者 张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