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渝北区金岛花园,顾客们在板凳面庄吃面。 本组图片由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杨家坪,老太婆摊摊面员工在为顾客挑面。
慕名而至的市民在老太婆摊摊面吃面
较场口,花市豌杂面馆员工在为顾客打豌杂。
市民在花市豌杂面馆门前站着吃面
板凳面庄老板亲自打作料
开栏语
还记得商报2009年版“重庆小面50强”吗?在打开市民味蕾的同时,50强榜单更成为市民品尝小面的宝典。
上榜小面今安在?4年多过去了,重庆还有更好吃的小面吗?记者回访时发现,曾经的50强,不少面馆生意越做越大,一些却风光不再,甚至难觅踪迹。这些年,还有很多隐藏在街头巷尾的重庆小面脱颖而出,不断被网友提及推荐。
继重庆小面50强、火锅50强、江河鱼50强、百佳小吃后,商报再次启动“吃遍重庆”系列报道:从今日起,商报将再度联手天涯重庆社区共同推出“吃遍重庆——寻找新版小面50强”活动,请你推荐。2013年新版小面50强诞生后,他们的传奇经历,也将由重庆商报微电影团队“渝电影”拍摄成《重庆小面50强传奇》进行展播。
对很多网友而言,重庆这座城的早晨,都由一碗小面和两条大江开启,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街巷、角落,那些不起眼的面摊,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4年多过去,曾经的小面50强多数依然辉煌,同时,一些新的面馆也在崛起。为了持续扩大重庆小面在全国的影响力,让更多人走进、了解重庆独特的小面文化,商报联合天涯重庆社区今日起推出“寻找新版小面50强”活动,挖掘小面背后的文化内涵,为读者们从视觉上呈现出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饕餮盛宴。
新版50强
更加突出小面文化
今日起,网友可到天涯重庆社区的“寻找新版小面50强”页面,推荐你心目中最美味的小面,同时请注明面馆的最新店名、店址、特色面,附上好吃的理由。商报记者也将同试吃团网友一起,对这些小面馆进行实地考察。天涯重庆社区会将把网友推荐的小面馆汇总,并推出投票页面,最终,由网友票选、试吃团网友和专家评审,共同推出新版小面50强榜单。
除此之外,新版小面50强产生之后,商报微电影制作团队“渝电影”,也将把这50强面馆的故事拍摄成微电影《重庆小面50强传奇》,展现重庆的小面文化。
哪家地道
征集网友吃了再说
“最好吃、最经典、最霸道的重庆小面,一定根植于网友心中。”谁能跻身新版小面50强,当然还是由网友说了算。在重庆商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天涯重庆,网友可推荐最喜欢的小面店,并写出自己的“心动”理由。不管你是钟爱藏在巷子里的小面馆,还是偏爱梯坎下的摊摊面。无论你是喜欢吃小面,还是豌杂面、牛肉面,只要你认为有特色,都可以上网推荐。除了主城的小面,重庆各个区县的特色面馆也等待更多发掘,欢迎全城吃货推荐好店,分享心得。
当然,光说不吃肯定不过瘾,网友推荐的小面,一定要经得住众多“面痴”的考验。从今天开始,重庆商报官方微信面向全市,征集网友“试吃团”。试吃团成员不限年龄、职业、性别,只要你热爱重庆小面,均可以报名参加。
谁上榜单
网友投票试吃团打分
隐匿于重庆江湖的面馆众多,谁能最终俘获大家的心,都由网友推荐,“小面控”们亲自品尝后,“检验”推荐小面店是否真如传说的这样神奇,网友们也可以在天涯重庆社区上参与投票。最终的榜单将以网友民意为主导,除了网友投票、试吃团打分,我们也将邀请专家,一起见证新小面50强的产生。
地道的重庆小面,味道肯定要巴适!本次寻找活动,除了味道和特色,“试吃团”还将关注面馆的店堂环境、餐具卫生等,让新版50强小面成为市民的“放心面”。
新版展望
老店都想争第一
对于寻找新版小面50强,不少2009版小面50强的老板也充满了期盼。花市豌杂面老板刘航说,希望在这次活动中,对特色浇头进行集中展示。“我们没有压力,网友说了算!”金岛花园板凳面老板娘张忠凤笑着告诉记者,他们将更加专注味道,抓住食客的胃,赢取食客的心,争取这次得第一。
位于大溪沟的“一热胜三鲜”面馆,得知新一轮的小面50强即将开始,老板梁女士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希望这次能够荣登榜首,“我们有实力,再夺第一名”。花卉园西三路邓记牛肉面的老板张静则表示,“会和各个面馆一拼高下,如果能进前十,就更好了!”
挨家品尝2009版小面50强的“面痴”网友“123台灯”李杰平告诉记者,2009版的小面50强榜单评出以后,让许多小面馆有了名气,生意也越做越大,他同时称,还有很多没上榜单的小面馆也非常有特色,值得推荐。因此,李杰平希望这些新的小面馆在这次的活动中,能够脱颖而出。
回访
2009版小面50强
今安在?
一碗小面,不仅挑逗着重庆人的味蕾,还包含了重庆人的麻辣故事,2009年,商报联合天涯重庆发起“重庆小面50强”的活动,活动时间虽然仅有一周,却超过10万网友关注。2009版小面50强榜单推出后,虽有其他小面榜单出现,仍无法撼动商报和天涯重庆的“重庆小面50强”榜单在网友心中的地位。
2010年,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勘测院等部门联合设计制作了《重庆美食——特色小面》地图,免费向市民发放3万份“小面地图”。不仅如此,榜单还启发移动互联网商家,开发出《重庆小面》手机APP。
不管是重庆本土“小面控”,还是来渝的饕餮,都将这份榜单奉为经典,吃遍重庆小面50强至今仍是不少“小面控”的目标。
有几家面馆难觅踪迹
快4年多过去了,曾名噪一时的小面50强现状如何?连日来,商报记者分成三路,对50强面馆进行逐一回访。这些曾经辉煌过的面馆,因为种种原因,有的搬迁,甚至还有一些已经难觅踪迹。
11月30日,记者乘坐110路公交车前往江北区玉带山,寻找原榜单中排名28的“刘肥肠”小面馆。在终点站下车后,记者手持2009版重庆小面50强榜单,在车站附近的居民区四处打听,附近报刊亭的老板、几家店主和数位小区居民都纷纷摇头表示,“没听说过有这个面馆”。记者在现场,只找到名为“小胡牛肉面”和“扬子面”两家小面馆,其老板均不知刘肥肠面店的消息。
有网友曾在某美食网中标注,刘肥肠面店位于江北区化工村化工研究院。随后,记者又辗转来到化工研究院,但在附近始终没有找到该小面馆。刘肥肠面店,是搬迁,还是关门,已成为一个“谜”。
位于402路公交车解放碑起点站的“车站小面”是当年的47名,11月29日,当记者再次去寻找“车站小面”时,却没了踪影,“以前,这些地方的面馆都没有店名,一些门面几经易手装修。”周围人对“车站小面”如今的去向也并不清楚。记者发现,还有一些面馆进行了搬迁,比如解放碑的银丝面,上清寺团市委旁的豌杂面都搬了地方。
50强中最后一名的“将军面”,位于大坪车站工商银行旁。记者在回访的过程中,发现当年“将军面”的位置已改为“美味英雄面庄”。11月29日,“美味英雄面庄”负责煮面的傅师傅告诉记者,“将军面”因为经营不善,已将店面转手给了现在的面店老板。
原榜单里排名第6的“享味面庄”也因为经营不善的问题,悄然消失了。
更多面馆发展壮大开了分店
虽然一些面馆消失了,不过还有很多“50强”发展得不错,有的从曾经的一个路边摊,变成了坐拥多家分店的知名面馆。这些曾经的50强变迁中,也呈现出三大变化。
变化一:开分店
回访中,很多面馆老板都笑开了花,“开了分店,很多人慕名而来。”解放碑花市豌杂面的老板刘航告诉记者,现在除了总店,还开了4家分店,每家分店生意都还不错,他说,留住客源的唯一标准就是质量和味道。位于花园新村的“赵伍面庄”现在也有了两家店,老赵的女儿赵红现在也帮父亲在打理新店,她说,几年来他们家的小面都是5元钱2两,没有涨价。“小面依然是我们家的特色,拿着榜单来吃的人特别多。”赵红称,很多人还专门来买他们家的小面作料带出国。
曾排名18的“石桥铺周氏洞子刀削面”,如今已开了6家分店。11月29日,记者在石桥铺地铁站附近的周氏刀削面,看到近100多平方米的店面环境非常干净,收银台的墙上还挂着“重庆小面50强”的牌子。老板周洪玉说,分布在南坪、两路口、上清寺等地的6家分店,生意都非常红火,“每家店平均一天都能卖出上千碗面”。
从1996年起,就在彩电中心旁开始经营的“彩电面”也广为重庆人所知。“彩电面”张老板告诉记者,自从入选重庆小面50强后,更是吸引了不少“小面控”慕名而来,“10个来吃面的人,9个都说和报纸上登的一样,名不虚传”。为了进一步扩大“彩电面”的影响力,张老板还做起了全国加盟连锁的生意,光是在重庆就有两三家加盟店。
变化二:增品种
不仅开了分店,一些50强面馆在保持原有经典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新品种。位于两路口体育路的美味面庄的老板文咏告诉记者,新开的分店叫“真美味城市快餐连锁”,除了小面,还增加了快餐系列,满足顾客不同需求。曾经位于上清寺团市委旁的“豌杂面”老板邓长昌告诉记者,以前他们老店就在公路边,只有两张桌子,只卖小面和豌杂面,现在搬了新门面,品种也增加了,也开始卖肥肠面、牛肉面。
“彩电面”张老板也表示,该店的面条从最初的几个品种,增加到了二十几种口味,各种浇头应有尽有,“一般吃炸酱面的人多,但是我们小面仍然是卖得最好的”。
变化三:改店名
很多拿着2009年版小面50强榜单去吃面的网友发现,一些榜单上的面馆根本没有名字,很多都是顾客自己取的。团市委旁的“豌杂面”老板邓长昌就说,他们以前并没有店面,因为“豌杂面”最好吃,大家就一直这样喊。不过,为了让食客记住,现在他们的小面店也有了招牌,叫“张莉面庄”,邓长昌称,这是以妻子名字命名的。
在榜单中,还有一家位于牛角沱的“陶陶夜火锅小面”,记者回访时发现,这家店名改成了“成长巷巷特色面”。老板周萍说,以前他们家面馆没有名字,因为这条巷子晚上有家火锅,吃面的人就一直喊成“陶陶夜火锅小面”。如今,他们也有了招牌和店名,“哥哥叫何成长,是这家面馆的创始人和老板,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还有改店名的面店就是,位于渝北龙脊广场的“香源面庄”,如今就更名为“平源麻辣面馆”。
寻找新版小面50强
4大互动平台可参与
1重庆商报官方微信:接受“试吃团”报名,先用手机扫描重庆商报微信二维码,或搜索公众号:cqsbqq,添加关注,成为商报微信免费订户,点击“寻找新小面50强”栏目,参与报名。
2重庆商报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qsb):推荐小面馆,请注明面馆的最新店名、店址和最好吃的理由,同时参与互动活动。
3重庆商报微电影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qsbfilms):商报微电影团队征集有关“重庆小面”的故事,先关注重庆商报“渝电影”官方微博,然后参与互动。
4天涯重庆社区:推荐小面馆,请注明面馆的最新店名、店址和最好吃的理由,同时参与投票活动,选出新版小面50强。
观点
小面是重庆草根文化的招牌
重庆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正雄在重庆生活60多年,对小面也有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寻找新的小面50强有必要性。张正雄说,当火锅、美女、夜景成为重庆的三大名片愈加灿烂之时,深藏背街小巷的小面是重庆草根文化的招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却不尽人意。张正雄说,重庆人爱小面,首先和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重庆多山多河,降水偏多较潮湿,重庆小面又辣又麻,一碗下肚酣畅淋漓,花椒还有除湿的功用。再次,重庆生活节奏快,吃碗小面方便快捷又随意,“小面,已经改变重庆人对城市的记忆。”
重庆知名作家、小说《失踪的上清寺》作者罗渝称,开着奔驰、宝马去吃小面,在重庆并不是稀奇的事情,因为小面方便、快捷的特点,已经让它成为了重庆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小面麻辣的味道,也和重庆人的热辣性格相得益彰。
张正雄说,重庆还有很多面馆味道好,隐藏深,有待挖掘,他建议,在寻找新版小面50强时,最重要的是看作料,其次要看面条是否劲道,再次还要看师傅的技术。罗渝建议,评选的时候标准要客观,例如考究面条的品质、关键作料的配比、汤料的选择等,还可以将健康生活的标准融入对小面的品尝中,他也号召面馆老板们都把自己的独门秘方拿出来,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故事
“老太婆摊摊面”
愿为孟非开面馆提供支持
11月29日上午9点左右,记者来到位于杨家坪建设厂家属区的“老太婆摊摊面”,这也是2009版小面50强的第一名。刚进店,就看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在门口吃面,记者估摸着眼前这位老人便是“老太婆摊摊面”的创始人——廖光淑大妈,一问果真如此。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廖大妈将里屋的一位中年人招呼过来。她告诉记者,现在已经将店面完全交给儿子秦云在打理。
秦先生面带微笑,浑身上下透着一股生意人的大方气质。他介绍说:“经过重庆商报的报道,老太婆摊摊面已经走向全国,现在每天咨询加盟的电话不断,最多的时候一天接过几百个电话。”当记者提到前段时间重庆小面落选“全国十大面条”时,秦先生感叹,酒香也怕巷子深,重庆小面在宣传上还是不够,以后一定要重视推广。
记者随后告诉秦先生,著名主持人孟非也想要在南京开一家地地道道的重庆小面馆。对此,秦先生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他也借重庆商报向孟非隔空喊话,“如果孟非真想开一家重庆小面馆,愿意提供技术支持,帮他培训员工”。
记者 谈书 康樱樱 实习生 李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