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长寿区委****周勇、区长赵世庆
新机遇新作为,长寿区在推进城市发展新区的建设中,力争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机遇该如何抓住?主力军又怎样担当?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长寿区委****周勇和区长赵世庆。
在第四次重大发展机遇面前,长寿人一定会积极作为
重庆日报:在近日召开的长寿区委全委会上,你们认为五大功能区域的划分给长寿带来了第四次机遇。为什么?
周勇:把长寿列入城市发展新区内,确实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从直辖以来,长寿先后有过三次发展机遇,第一次是直辖,这是全市人民都有的机遇;第二次是12年前的撤县建区,长寿确立的“三地一中心”发展战略,使其从一个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区转型;第三次是2010年11月成立国家级的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这让长寿有了加快工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项目上的优势和机遇;这次全会把长寿纳入城市发展新区,在重庆加快五大功能区域建设的新形势下,赋予了“三地一中心”新的内涵、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要求。
我认为,在长寿的这第四次发展机遇中,有三方面的重大契机:一是战略定位的契机。长寿被列入城市发展新区中的5个大城市之一,这为实现百万人口、百平方公里的“双百”大城市的愿景提供了定位基础;二是区位优势凸显的契机。功能分区后,长寿成为城市发展新区与两江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交汇点,再加上正在变为“铁、公、水、管、空”为一体的渝东北重要交通和物流枢纽,长寿的区位将会是城市发展新区所属14个区县中最好的;三是重化工产业集聚的契机。一批重化工产业龙头企业在长寿布局,城市发展新区中布局的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中,有3个在长寿。
在第四次重大发展机遇面前,长寿人一定会积极有为,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
打响总体战,当好建设城市发展新区的主力军
重庆日报:在落实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中,你们提出要当好城市发展新区加快发展的主力军,为什么?
周勇:城市发展新区是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长寿的工业基础和工业产业布局,在城市发展新区所属区县中,也是最重的。再加上长寿有这一区域内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因此,当好主力军是长寿应承担的历史重任。
长寿在加快城市发展新区的建设中,要当好四个方面的主力军:
一是工业发展主力军。把发展工业作为首要任务,以国家级长寿经开区为平台,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钢铁冶金、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六大产业集群,建设五千亿级产能的重化工特色园区,力争到2020年,工业产值占到城市发展新区中的15%以上。
二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加快推进城规、土规修编,主动承接“两翼”地区人口转移,产城融合,产城互动,有序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强化城市管理,稳步推进“四宜双百”大城市建设,打造重庆主城重要的卫星城。
三是旅游开发主力军。抓住城际铁路建设、渝长高速扩能的契机,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以天赐长寿湖、菩提长寿山、滨江长寿谷三大百亿级项目为龙头,加快融入主城近郊半小时旅游圈,打造重庆旅游重要目的地和长江三峡游第一站。
四是对外开放的主力军。发挥大园区、大产业、大项目的优势及重化工高地的全球聚合效应,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范围上配置要素资源,整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力争到2020年入驻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5家,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领跑全市国家级开发区。
狠抓发展不放松,推动新一轮开发开放和创业兴业
重庆日报:长寿如何在加快城市发展新区的发展中当好主力军?
赵世庆: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奋力推动长寿新一轮开发开放、创业兴业。具体说来就是“五个坚持”——
首先是坚持把聚商选资作为第一抓手,全力推动重化工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按照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发展支柱型、战略性产业的要求,围绕长寿六大重化工等产业集群和20条主产业链,加强新产业链的谋划、论证和项目储备,引进、拉长、做强产业链条。
其次是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第一拉力,增强投资对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拉动。在加强债务管控和土地资源集约使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MDI、川维BDO醋酸一体化、亚太纸业、攀钢钛****等关键项目和民生项目的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项目的建设。
第三是坚持把商贸旅游作为“第一涨板”,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长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枢纽作用,推进MDI铁路专用线、盐巴石港区等重大物流项目,城市商圈和化工、金属材料及农副产品、汽车、货运、建材市场等“一圈六市场”的建设。
第四是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第一生力军,激发全社会创业兴业活力。全面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推动形成国资、外资、民资协调发展的格局,实施区级领导联系重点民企制度,开展“干部进民企促发展”活动,解决民企、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能源保障、融资、用工、准入等难题。
第五是坚持把长寿经开区作为第一支撑平台,提升开发开放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强力推动经开区的大项目集聚、大产业培育、大园区建设、大开放推动。进一步完善园区的运行机制,紧紧盯住世界产业升级和转移的契机,紧紧盯住世界500强,加快经开区产业聚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记者 刘长发 罗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