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曲】
您还记得经典相声《五官争功》吗?现实中,面对荣誉、利益,争相表功甚至互相拆台的场景并不鲜见:由于发展规划和考核标准单一,一些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软硬环境各有特点的区县,不得不为了完全一样的“经济增速”“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同台竞争,有时不惜牺牲宝贵的土地和环境资源,也要用“最优惠的政策”拼掉竞争对手。
怎样化解“五官争功”的困境?重庆市委决定,通过划分五大功能区明确区县目标定位。
“科学划分全市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是指导性战略,是包含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人口分布等各个方面的‘五位一体’的整体发展战略,”**************委员、重庆市委****孙政才说:“希望以此实现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划分功能区,深化发展战略
今年9月14日,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5个功能区域。
“划分五大功能区不是另起炉灶,而是继承了直辖以来确立的‘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和‘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是对‘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发扬和深化。”孙政才说。这些战略决策推动重庆区域、城乡发展成绩显著,但仍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城乡和区域差距依然较大等问题。
重庆市委、市****明确了各功能区的主要任务。都市功能核心区: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适当疏解人口,大幅增加服务业比重;都市功能拓展区:有序拓展城市空间,组团式规划布局,产城融合快速发展;城市发展新区:发展工业经济,提高城镇化率;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引导转移人口130万,确保森林覆盖率;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扶贫开发,引导人口聚集和有序梯度转移。到2020年,五大功能区GDP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11.6%、37.5%、35.1%、7.9%和7.9%。“五大功能区在经济资源配置上体现了‘浓淡相宜’,在产业资源配置上体现了‘区域特色’,在人口资源配置上体现了‘均衡合理’。”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敬认为,定位更加精准有利于更充分地释放区域发展活力。
产业跟功能走,人口跟产能走
“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共同构成重庆未来的大都市区。”重庆市******主任沈晓钟介绍,面积294平方公里的都市功能核心区,今后将更加注重宜居和便捷;都市功能拓展区将适应都市功能向外扩张的要求,建成先进制造业的集中区、现代服务业的展示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吸纳新生人口的宜居区;城市发展新区则主要通过以产兴城、以城聚产的方式吸引新增人口和产业发展,缓解大城市的发展压力,帮助重庆克服“大城市病”。
在五大功能区中,包括两江新区在内的5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成为“都市功能拓展区”。按照规划,都市功能拓展区未来10年将新增400万人口,到2020年实现GDP1.07万亿元、工业总产值2.2万亿元,成为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在城市发展新区,今年9月以来,重庆(大足)家居产业园建设速度明显加快。这个产业园是重庆市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入园企业将超过300户,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实现年产值300亿元。“城市发展新区是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川渝、黔渝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这样的发展机会我们盼了10多年了。”大足区委****江涛说,今后将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新兴工业城、生态宜居城”,通过工业强区和城镇化实现“产业跟着功能走”和“人口跟着产能走”。
实现生态涵养,不再拼增速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认为,科学划分,实现不同区域的差异化发展,是重庆发展战略探索的新成果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升级。功能区定位的明确,已经带来了区县发展思路的变化。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万州、巫山等11个区县,面积3.39万平方公里。重庆市给其明确的主要任务是转变发展理念和方式,坚持三峡移民后续发展和连片贫困区扶贫开发并举;用10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130万,使常住人口减少到700万人左右,森林覆盖率超过50%。“县里此前还提过GDP翻番的目标,现在调整了思路。”巫山县委****何平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生态涵养,不用再跟主城和近郊区县拼增速了。”
来自重庆市委组织部和市财政局的消息称,涉及五大功能区干部差异化考核和财政差异化支持的方案,已送市委****会审定。可以肯定的是,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将大幅降低经济增长贡献度的考核和指标权重,同时显著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类指标的考核权重。(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