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立
嘉宾
沈晓钟:市******主任
何 贵:江北区区长
赖 蛟:渝北区区长
蒲勇健:重庆大学教授
《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都市功能拓展区的任务之一,是培育提升物流中心,在二环附近布局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和物流场站,加快发展城市物流配送。
意义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重庆日报:《意见》为何提出要培育提升“物流中心”,对重庆而言,建成“物流中心”有何重要意义?
沈晓钟:培育提升“物流中心”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内在需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开放高地一定是贸易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的结合。重庆是长江上游唯一具备公、铁、水、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中心城市,只有集聚国际国内各种要素并服务于周边地区,才能凸显我市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地位。
同时,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基础保障。发达的物流业能够保障制造业布局优化、提升消费服务环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市笔电产业的异军突起正是得益于我市提出的物流整体解决方案。
此外,物流业还是促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物流业衔接了生产和消费,服务于城市与农村。由于我市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建设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有利于城乡资源双向互进,缩小城市与农村的流通差距,提高资源流通效率,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带动城乡共繁荣。
蒲勇健:重庆打造物流中心,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与国家战略的高度契合。前30年,中国经济向东;未来,中国经济向西。渝新欧铁路成为中国向西连接欧洲的陆上快速通道,重庆也由此成为欧亚大陆的经济集合点。重庆发展的不是一般的物流,而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大物流概念。
何贵: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对发展现代物流业高度重视,******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市也随即出台贯彻实施意见。江北区拥有优越的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适合发展现代物流业。区委、区****经过深思熟虑,把现代物流业定位为我区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壮大,力争把江北建设成为重庆物流中心。
现状
发展重心要逐步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重庆日报:重庆物流中心建设现状如何,有什么优势?
沈晓钟:重庆直辖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大力推动物流业跨越发展,已经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已形成渝包蒙、渝京、渝汉沪、渝湘闽、渝黔桂穗、渝滇、成渝、渝兰新等8条物流通道。“渝新欧”铁路已实现每周1班、高峰期一周3班的常态运行。重庆经深圳盐田港到欧洲、美洲的“渝深”班列目前已实现5-7班/周。重庆—东盟国际物流通道前期工作正在推进。
航空方面,我市国际货运航班每周达到40余班,重庆的产品经一次中转即可覆盖全球主要航点,形成了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健全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2012年国际货邮量增长44%,列中西部地区第一位。
水运方面,主城港区建设加快,寸滩港、东港一期建成投用,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24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200万标箱,果园港二期、万州新田港正在加快建设。
赖蛟:渝北作为都市功能拓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拥有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全国第九的江北国际机场,而且拥有龙兴工业园、悦来会展城、北部新区、空港工业园区、空港新城等多级开放平台,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推进都市功能拓展区建设物流中心的优势和条件在重庆乃至中西部地区都不可替代。
何贵:“十一五”期间江北区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从8.79亿元增加到24.5亿元,年均增长22.75%;公路货运量从1152万吨增加到3775万吨,年均增长26.79%;物流业收入从40亿元增加到100亿元。
如今,万吨级船队可直达寸滩和果园港区,规划年吞吐能力320万标箱,已建成港口年吞吐能力100万标箱,它将依托水路、铁路、公路、航空四大类枢纽性物流园区,形成多式联运、相互支撑的区域性物流枢纽。
重庆日报:距离“物流中心”这一目标定位,我们还有哪些不足,面临哪些挑战?
蒲勇健:目前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物流企业普遍个头小,大企业不多,专业化程度、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业所需要的管理手段不具备,整个物流行业需要提档升级。
沈晓钟:我市物流业的发展,要逐步转向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包括服务开放高地建设的能力,服务国家中心城区建设加快的能力,服务普通消费者的能力,提升本土物流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何贵:江北区物流业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是还处于低水平、粗放型发展阶段,总体发展还不平衡,处于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
措施
打通道、建园区、引企业、强管理,多管齐下打造“物流中心”
重庆日报:如何培育提升“物流中心”,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沈晓钟:首先要健全物流通道网络体系,实施“一江两翼”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打造对欧贸易平台,打通印度洋出海通道。加快建设航空物流基地和重庆港区水运设施建设,增加上海、成都、深圳班列。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物流环线,完善长江主通道物流配套设施及连接沿江腹地的快速集疏干线,形成“一环一轴多连接”物流集疏体系。加快构建城乡配送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其次,着力完善主城区“三基地三港区”国家级物流枢纽,推进“二环物流带”建设。对各个基地港区,加强差异化发展方向引导,帮助解决市级重点物流园区面临的瓶颈问题。
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要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构建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企业体系,提升全市物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同时,整合国有大型企业优势资源,鼓励大型制造企业与物流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联盟,逐步剥离大型制造企业内部物流业务,促进物流设施及网络的优化和共享。
蒲勇健:重庆要培育和提升“物流中心”,应该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公司,争取物流企业将总部落户重庆。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重庆的火车站、码头体量都达不到“物流中心”的目标要求。其次,要提升物流业管理水平,引进现代物流管理手段和科技。
何贵:江北区物流业力求在“十二五”期间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市的物流中心示范区。今年起,我们将策划一批优质、大型的物流项目,合理规划发展空间。积极配合推进寸滩港三期工程、果园港二期工程、进港铁路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港口周边道路和集疏运专用通道建设,尽快形成江北区的物流网络体系。同时,主动加强与世界500强、行业100强的物流企业的联系,加快由****主导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依托信息化改造提升物流业的发展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入驻江北。
赖蛟:下一步,渝北将通过建设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精心谋划物流产业布局,制定出台一系列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鼓励扶持政策,加快重庆机场航空物流园区、洛碛化工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转变招商方式,大力发展电商物流。同时,加大物流品牌企业培育与支持力度,培育出知名的物流企业或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