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江南新城(茶园新区)一隅。(资料图片)
开栏的话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后,在市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干部群众广泛认同。近日,本报记者兵分数路,深入部分区县开展深度调研,挖掘相关区县、部门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深入剖析他们在推进五大功能区建设的具体实践,以及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从今日起,本报在“学习贯彻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专栏中,推出“区县行”和“一把手访谈”大型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上,已经形成“三核”——前两核分别是两江新区的“云”(云计算)和沙坪坝西永微电园的“端”(笔电)。
你知道第三核在哪个区,又是哪个产业?
答案:南岸区,物联网产业,即南岸的“网”。
南岸产业素以门类多、规模小著称,为何突然冒出一个“网”,且这个网还是发达国家刚起步、欲全力攻占的新兴产业?
事实上,南岸区已经明确提出,在以重庆经开区为引擎的江南新城(茶园新区),全力打造包括物联网产业集群在内的三大现代制造业聚集区。
“南岸要做最好的自己!”南岸区区委****刘宝亚表示,在我市实施五大功能区战略背景下,南岸与西永、两江新区错位发展,在南山以东的江南新城,着力打造以手机、物联网和机电制造为重点的三大产业集群,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员李勇认为,近些年,全市“南冷北热”发展态势明显,五大功能区战略定位,让南岸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未来南岸区将成为我市重点推动发展的区域,将有更多的政策向南岸倾斜。
抓住功能区域划分的重大机遇,突出个性,把南岸建成宜居创新区、江南增长极
在五大功能区划分中,南岸区拥有“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的双重定位。如何抓住功能区域划分的重大机遇,突出南岸的个性,优化升级、成功转型?
9月29日,南岸区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召开。全区上上下下形成共识:紧扣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定位,优化“三区两带”{三区即以重庆经开区为引擎的江南新城(茶园新区)、弹子石****商务区、南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两带即南滨经济带和南山生态带}发展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推动产城融合,全力打造西部手机基地、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西部智能家电基地和国家级电商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基地、生产******业基地“六大基地”,建设重庆高端产业集聚区、智慧城市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把南岸建成宜居创新区、江南增长极。
专家分析,在我市实施五大功能区战略背景下,江南新区将成为未来做强都市区、吸引全球先进生产要素、培育新兴产业的“希望之地”之一。
据了解,南岸电子信息产业正面临发展瓶颈——龙头企业体量不够大,骨干企业数量不够多,品质不够高,尚未形成一批50亿、上百亿的领军企业。内环以外的城区发展也长期受到人气不足、产业集聚能力偏弱的困扰。
全市功能区域划分无疑给南岸的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南岸人正积极抢抓机遇,他们认为,机遇最多只有三五年时间,可以说是稍纵即逝。
对于拓展区的发展,南岸提出:一是依托重庆经开区,统筹规划和加快开发主城南部片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通信设备、物联网和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建设宜居宜业新城区;二是加快建设大型人口聚集区,在二环附近布局建设大型批发市场、物流园区和物流场站;三是大力保护并用好“四山”生态屏障和水域生态廊道,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
到2015年底,手机产能达1.5亿台,有望打造成为“中国西部手机之都”
10月8日,南岸重庆国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5万台手机正在装车,这些“南岸造”手机即将从这里启程,开始跨洋之旅——远赴欧洲荷兰。
这不是国虹科技手机第一次远洋,目前“南岸造”手机已经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来看,我们出口的手机产品,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国虹科技有关负责人透露,国虹还在加大对南岸的投入,计划今年底启动30亿元的投资,在南岸打造一个产值达300亿-500亿的移动信息通讯技术(英文缩写MICT)产业金谷,未来几年手机产量将达到5000万台。
不只是国虹科技,重庆国信通正在建设移动通信终端制造基地,建立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售后于一体的运营体系,更重要的是,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供应链结构。
据介绍,在移动通讯产业方面,南岸正在积极按照“垂直整合”模式,坚持以“终端带配套、配套促终端”的发展思路,借助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中国电子商会、中国移动等平台优势,以引进移动通讯终端企业为重点,着力加快终端产能的形成,扩大配套需求,吸引配套企业入驻,改善配套环境,进而进一步提升对终端企业的吸引力,增强投资信心,实现终端与配套的良性互动发展。
如今手机正成为南岸产业升级的新亮点,按照南岸区的“雄心”,到“十二五”末,该区将形成1.5亿台手机产能,未来“中国西部手机之都”将成为南岸的代名词。
依托重庆经开区,把茶园培育成为新兴产业的“希望之地”,着力打造物联网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通信设备和现代物流等先进制造业聚集区
在江南新区,引领潮流的“南岸造”不只是手机,南岸正在打造的三大产业集群,还包括物联网和机电制造,并以此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特工戴上隐形眼镜,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跟踪对象。眼镜自动收集信息,利用人脸识别功能迅速与人物信息库中的人物特征匹配,从而精准锁定目标……这是好莱坞大片《碟中谍4》开场的一幕。
你知道吗?片中让人为之惊诧、炫目的高科技装备,在现实生活中已实现了“南岸造”。
在位于茶园的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记者看到了一系列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联网高科技产品:车务通,给汽车装上“黑匣子”,就可对车辆实时定位、实时调度、查看以往行走路线;宜居通,在家中安装无线座机以及防盗门磁,市民通过手机发条短信,没到家也能放好洗澡水;踏进家门时,三菜一汤已经做好……
南岸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集群。目前,该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渐出规模、渐显成效、渐展形象,正逐步成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新亮点。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八成多,对全区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2.5%。
“江南新城正在通过****推动、创新驱动、示范带动,打造全产业链,充分整合科技资源,发挥‘四高校三基地两公司一分院’的优势,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以企业为基础,以基地为载体,形成集研发、生产、配套、市场、服务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南岸区****负责人表示。该区计划到“十二五”末,实现电子信息产业规模500亿元,到2017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建成集运营服务、应用示范、技术创新、终端制造、配套供应、物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全国领先的物联网示范基地和移动通讯产业基地。
除了物联网产业,按照南岸区的规划,茶园还将依托重庆经开区,以机电集团、东港船舶为重点,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包括物联网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通信设备等先进制造业。
我市都市功能拓展区有望形成北有“两江新区”、西有“西部新城”、南有“江南新城”的三足鼎立新格局,南岸正朝着“不仅宜业,还要宜居”前行
10年前,江南新城还是一片荒地;如今这里,车流不息,道路两旁楼房林立。
随着产业蝶变,江南新城正在成为都市拓展区产城融合的典范。
对于未来江南新城,南岸区这样勾画美好蓝图:
5年内,建成和整合产业楼宇资源1000万平方米以上,配套员工租赁房、高管公寓100万平方米以上,吸引企业和人才集聚。同时积极加大原茶园工业园、长江工业园、东港工业园转型升级力度,促进传统产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如何融合?通过物联网实现产城融合,把茶园新区打造为“创业园、新都会、智慧城”,一座产业与城市和谐,城市与自然和谐,经济和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江南生态新城。
窨井盖松了、交通不畅、对****部门不满意、查询公积金……这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对南岸区市民来说,今后将变得很简单——通过手机就可搞定。
9月30日,作为打造“智慧南岸”的重要内容之一智慧城市移动终端——“智慧南岸”APP正式上线,这是主城区第一个官方综合性便民APP。
“这是南岸建设城市管理平台,创新社会管理,探索产城融合的一大探索。”南岸区区长郑向东表示,围绕五大功能区,江南新城将大力推动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协同创新,以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
有专家指出,产业是一座城市的核心动力,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人气。
为避免蹈某些地方的“空城”覆辙,南岸提出:举全区之力,推动江南新城的产城融合,将其打造为“创业园、新都会、智慧城”。
“公司出门五分钟,就是生态商圈、轻轨车站……我很享受这里的新生活。”江南新城一企业员工说。
为此,位于都市功能拓展区的江南新城,重点打造1.13平方公里的茶园核心商圈,周边将配套建设职教城、重医附二院江南分院、东南医院等教育医疗机构,着力提升江南新城人口承载力,到2017年,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
同时,积极推进广阳岛和广阳湾开发建设,形成集生态居住、商务会议、休闲旅游、运动健身等一体化的高品质生态商业住宅示范区。
“这种产城融合,就是实现产业与城市同步推进,让江南新城‘既长骨头又长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表示,“骨头”是产业和城市,“肉”是人气和功能服务。这一方面可以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同时也能增加就业人口,规避盲目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更好地实现“组团式规划布局”发展目标。
专家认为,随着“江南新城”的崛起,我市的都市功能拓展区将形成北有“两江新区”、西有“西部新城”、南有“江南新城”三足鼎立的发展新格局。
“未来的南岸,不仅宜业,还要宜居。”这就是南岸给我们展示的前景。
事实上,面对新定位,80万南岸人正全力以赴抢抓新机遇。一句话,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
记者 雷太勇 杨永芹 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