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解读系列报道5
“城口要摈弃老路子,建设大巴山盆景之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巫山最大的比较优势、最大的本钱、最大的希望!”
“开县今后的发展要从‘特色发展’和‘绿色发展’出发!”
……
在9月13日至14日召开的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来自渝东北各区县的党政“一把手”,在分组讨论全委会报告和市委、市****《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时,并没有因为自己被列入“生态涵养发展区”而“懈怠”,反而觉得发展思路更加明晰、任务比以前更为艰巨。
在讨论中,他们不仅就如何建设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发表了意见和建议,还就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提出打算。他们表示,渝东北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资源也是生态,他们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让子孙后代永享青山绿水。
环保压力最大 发展压力最大
“在五个功能区中,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环保压力最大、发展压力最大!”万州区区长白文农说,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涵盖万州、梁平、城口、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11个区县,幅员面积约3.39万平方公里,是五个功能区中面积最大的。
而在这11个区县中,多数都位于三峡库区和秦巴山区,集大山区、大库区、大农村于一体,生态环境比较敏感和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很大。其中,三峡水库是全国最大的淡水资源库,保护好三峡库区的一库清水,不仅事关库区长远发展,对于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生态安全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正因如此,由国家环保部和中科院联合编制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将渝东北各区县纳入秦巴山区水源涵养重要区和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把渝东北生态安全上升到国家级战略。
与此同时,渝东北各区县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一方面,渝东北集中了全市最多的贫困人口,在该区域的11个区县中,被列入国家扶贫工作开发重点县名单的就有8个,人均GDP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60.5%;另一方面,在渝东北11个区县中,有8个是三峡移民重点区县,在解决百万移民安稳致富、打造和谐稳定新库区上仍任重道远。
为此,《意见》将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未来发展定位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
巫溪县委****唐德祥认为,根据这一发展定位,市委、市****虽然大幅降低了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考核,但他们却感到发展的任务比以前更为艰巨了。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又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将如何统一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市委、市****的《意见》已经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发展的路子!”垫江县委****罗德说,这条路子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其主要内涵就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目标,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转变,走绿色发展、集约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意见》还根据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各区县实际进行了分类指导。具体而言,主要按三种类型发展:一是对万州进行重点开发,带动万(州)开(县)云(阳)特色产业版块;二是增强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等国家农产品主产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农产品特色经济版块;三是增强城口、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构建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经济带。
另外,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各区县还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培育壮大有资源依托、环保水平高、吸纳就业多的特色优势产业。
因此,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并不是不搞开发,而是实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控制的是“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分散开发”,有条件的城镇、工业园区仍然要重点开发。
城口县县长卢鹏飞认为,市委、市****关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坚定了城口“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过去,城口通过粗放式矿产开发,虽然获得了短期的经济收益,却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近年来,他们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矿山治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大幅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还带动了乡村旅游与特色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今年9月17日,城口县被中国气象学会正式授予全国惟一的“中国生态气候明珠”称号,城口的生态旅游业将从此翻开新的篇章。
“两减两不变四强化”支撑生态涵养发展
“功能区域划分虽然是指导性战略而不是约束性规划,但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却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体系!”白文农说,黄奇帆****将这一支撑体系概括为“两减、两不变、四强化”,不仅含金量高,也抓住了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的关键环节。
“两减”就是减少人口荷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人为侵害。根据市******规划,今后10年左右时间,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将有130万人口被引导转移到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常住人口减少到700万人左右,这可大幅减轻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负担。
目前,市委、市****正在实施22件民生实事,第一条就是完成50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其中,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搬迁人口占了多数。这项政策,不仅有利于推进秦巴山区的连片扶贫开发,也为山区生态修复、水源涵养腾出了更大空间。
“两不变”就是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已有的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既有扶持政策不变,对万州区域中心城市的支持政策不变。特别是渝东北所独有的“三峡后期扶持”与“秦巴山连片扶贫开发”两张“牌”,将使渝东北态涵养发展区建设,获得****和市里的更多扶持政策。
“四强化”就是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强化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化金融扶持力度、强化生态环保建设、强化特色产业支撑。
从强化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而言,市里将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变“多予少取”为“多予不取”,这将使渝东北各区县更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强化金融扶持力度而言,可促进更多的当地储蓄资金用于本地,扭转“被抽血”的状况。从强化生态环保建设而言,渝东北各区县,不仅可在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和三峡库区消落带、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方面获得大力支持,而且在今后的碳排放、排污权、水权交易等改革试点中,也能获得长期效益。从强化特色产业支撑而言,也将有利推动渝东北各区县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工业、特色效益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巫山县委****何平认为,这些政策支撑,让他看到了巫山“绿色崛起”的希望,这将是巫山继三峡后续发展、秦巴山区连片开发之后的第三个战略发展机遇。下一步,他们将围绕建设山水港湾旅游新城、巴渝魅力美丽乡村、国际知名旅游景区、生态产业经济体系和特色效益农业高地等“五大任务”,推动巫山呈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