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地产频道4月9日电(王春龙)每个城市乃至国家的跨越式发展,都离不开一些重大的历史机遇。
1997年重庆直辖,重庆一跃而居西部大开发的潮头;2007年,重庆和成都获批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带从而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现在,成渝又将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新型城镇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预言: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镇化,将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无疑,新型城镇化是目前中国最受关注的政策热词,这将是中国得以获取下个黄金十年的新结构平台。而作为中国1.5线城市的派头兵,成渝经济带即将在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机遇前,迎来快速并优质发展的黄金新10年。
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的“王牌”
从去年11月党的******领导层产生以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就屡次被决策高层在研究部署经济工作时提出。****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城镇化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而在今年各地的“两会”上,“推进城镇化建设”更被写进多个省区市的****工作报告。
按照钱纳里的世界发展模型:一国的工业化率达到40%时,城镇化率一般在75%以上。而2011年中国工业化率约为40%,城镇化率按常住人口计只有约51.27%。而且一些专家估计,如果不算“漂”在城镇的2亿农民工,中国的城镇化率实际可能不到4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城镇化率。显然,中国城镇化空间足够大。
经济学家认为,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
显然,在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有限,而城镇化可以拉动最有力的“消费”和“投资”。因此在****及地方****的大力推动下,城镇化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张“王牌”。
这一点,就连美国《外交》杂志也在今年1-2月号刊登文章指出,在未来二三十年中,由于城镇化和创业型经济的助力,中国经济良好的增长态势将至少再保持一代人。
据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测算,中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1000万人,可拉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万亿元。还有测算认为,农民变市民,中国因此每年新增消费规模将达数万亿元。
另有数学模型测算指出,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就能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 .4万亿元和社会消费总额增长2 万亿元。按照2020年全国城镇化目标至少达60%,即会带来38.4万亿投资和17.64万亿消费。
事实上,目前《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 (2011~2020年)》已经编制完成,规划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
那么,在未来10-20年新型城镇化的恢弘进程中,哪类城市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机遇?
领衔1.5线城市,成渝成城镇化聚焦点
如果说中国经济的聚焦点在于新型城镇化,那么新型城镇化的聚焦点则在于1.5线城市,在于成渝。
目前,成渝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带。仲量联行的《中国新兴城市50强》报告,将重庆、成都等9个城市定位为1.5线城市。所谓1.5线城市,就是没有一线城市的负担,却拥有未来一线城市的愿景。
在城镇化的大潮中,哪类城市将获得最大机遇?专家认为,成熟的一线城市,教育、交通、医疗等社会资源承载力超负荷运转,生活成本高等问题,将限制其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角色;而二、三、四线城市教育、社保、医疗、卫生保障、交通等资源配置,又不如1.5线有吸引力,因此虽有很大机遇,但不会是最大机遇。
显然,正向一线城市过渡的1.5线城市,将成为中国推行新型城镇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在这9个1.5线城市当中,成渝显然具有领衔的优势。
首先,从城镇化率来看,重庆和成都的城镇化率分别为55%和67%,在1.5线城市中最低,而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就意味着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相对较大、机遇较大。
其次,从人口基数分析,重庆和成都的人口基数也是最大的,意味着成渝待城镇化人口越多,投资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越大。
第三,从产业位移来观察,重庆、成都是产业位移的最大受益地。以重庆为例,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25家落户重庆,IT产业第三次位移也以重庆为主,以台资企业为主的笔电基地“3+6+500”的基本格局已然形成。
此外,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中国的城镇化的前提是城市体制改革,而不是简单的扩张、不是简单的造城。体制改革包括方方面面,但首要的问题是城乡统筹问题。这一核心问题,其他城市少有探索的经验,而2007年6月“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花落重庆和成都,意味着成渝两地成为解决城乡统筹问题的国家级试点。显然,通过长达6年的探索,成渝两地在城乡统筹中的经验是其他任何城市都无法相比的。
因此,在“推行新型城镇化”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面前,成渝在城镇化率、人口基础、产业位移以及经验积累方面的种种优势,让其当仁不让地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排头兵和聚焦点。新型城镇化遭遇1.5线城市,即将迸发出巨大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