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万州为中心,辐射半径150公里
距重庆主城、湖北、陕西等大型整车基地250公里以内,产值有望突破千亿
打造31个重点配套项目及82个一般配套项目
商报图形 王若静制
重庆的产业版图上将出现一位实力雄厚的“新人”——昨日来自市经信委的消息称,在交通条件日趋改善等有利条件的“催化”下,以万州为中心、辐射10个区县的三峡库区汽车产业带已开始崭露头角,相关产业规划已经出炉。发展成熟后,这个距重庆主城、湖北、陕西等大型整车生产基地直线距离均在250公里以内的新兴产业带,汽车产业年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
布局:产业带涉及11区县
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展库区产业,一直是各方关注的课题。去年底,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带队赶赴万州、开县等地调研。“通过详细调研我们发现,打造重庆三峡库区汽车产业集群已初具条件。”市经信委汽车工业处正处级调研员李章万说,发展污染较低的汽车产业,无疑是发展库区经济的较好选择。
根据拟定的发展思路,三峡库区汽车产业带将以万州区为中心,辐射开县、云阳、梁平、垫江、忠县、奉节、石柱、巫山、巫溪、长寿,共涉及11个区县。
据了解,库区15个区县包括:万州、涪陵、渝北、巴南、长寿、江津、丰都、武隆、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来自市经信委的消息称,这15个区县中有9个区县纳入了三峡库区汽车产业带,尽管梁平、垫江不属于库区,但考虑到这2个区县具备汽车产业发展基础,且与渝东北相连、具有较好的配套区域优势,也被纳入了该产业带。
从地理位置上看,以万州区为中心的库区汽车产业带,所在区域将全部集中在半径仅150公里的区域内。同时,该产业带地处重庆和湖北两大汽车产业重镇的中间,距离重庆主城,湖北十堰、襄阳、宜昌等具有大型整车生产基地的直线最近距离不超过250公里,且公路、水路等交通也日益完善和便利。
带动:长安跨越等是龙头
对于库区汽车产业带的发展路径,官方已经形成的思路是,要围绕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引入一级和二级配套供应商,打造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等31个重点配套项目以及车用玻璃、仪表台板和制动器总成等82个一般配套项目。
最终的蓝图是,重庆三峡库区要形成完备的、具有竞争力的汽车配套体系;同时,将依托重庆已经具备的相关产业基础,建设专用改装汽车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库区政策优势、完善的库区及相关区县汽车产业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整车企业和大量的零部件企业落户库区。
李章万强调,此前,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商用车第二生产基地已落户万州,目前已形成商用车年产能17万辆,未来还规划建成年产30万辆商用车项目。“库区整车产能能否达到30万辆是一道槛,迈过这道槛,对零部件企业就能产生吸引力和集聚作用,这将为库区打造汽车产业集群提供基本的前提保障。”他说。
进展:产业项目纷纷落户
各方人士认为,作为中国的汽车工业重镇,重庆的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主城布局。尽管现目前三峡库区汽车产业规模较小,但通过对产业链进行整合、吸引大量配套企业入驻,库区汽车产业带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为推动配套产业发展,我们已经拟定的一揽子计划。”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茂告诉商报记者,此前,该公司已与忠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忠县建设长安跨越汽车忠县配套产业园,首期规划建设面积500亩,计划引进10家左右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入园;同时,还计划发起组建三峡库区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将忠县纳入基金试点合作区县,为落户忠县的长安跨越汽车配套企业融资贷款,扶持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为落户忠县的汽车配套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学术研究等。
今年1月17日~18日,为推进库区汽车产业发展,市经信委汽车工业处组织库区相关区县,在长安跨越供应商大会期间召开了库区汽车产业招商推介会。通过推介,达成有意向性的零部件项目投资协议10个。3月7日,三峡库区汽车产业发展区县联络会在垫江召开,11个区县经信委代表与长安跨越高层聚集一堂,共同就三峡库区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各区县针对自身发展优势和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各区县热情高涨。
“大家都很看好未来库区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重庆广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黎明说,在历时2年考察后,近日该公司已决定投资2.9亿元,在忠县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的汽车专用弹簧钢板项目。该项目预计今年10月动工,投产后将为长安跨越提供配套。
除了广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日前,宁夏中田特种车辆有限公司、重庆君盟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也进驻长安跨越汽车忠县配套产业园,分别投资年产15万套汽车专用油箱项目、年产15万套汽车底盘冲压项目。据了解,以上3个项目预计总投资5.5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1.8亿元、利税1.05亿元,解决1500人就业。
地理纵深
解决配套应是关键
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茂坦言,库区汽车产业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兴衰的关键在于如何破解零部件配套采购的难题。
目前,长安跨越所需的零部件主要从重庆主城等地采购,每年花掉的运费不菲。张茂说,在长安跨越万州基地周边、辐射半径50公里的范围内,现有车架、汽车电子等14家零部件供应企业为其提供配套。按照规划,在2020年以前,长安跨越万州基地的年产能将达30万辆,整车企业想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就必须进一步缩短零部件的采购半径。
未来,以长安跨越为龙头,将汇集大批零部件企业的商用车集群。长安跨越的目标是,未来3年,在50公里的辐射半径内,将吸引30家以上零部件企业布局,形成总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链,力争本地配套率将从现在的不到20%提升到70%以上。
市经信委汽车工业处正处级调研员李章万同样认为,在加大引进龙头企业进驻三峡库区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有效提升本地配套率,打造“整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李章万呼吁,为助推库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其发展战略应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进一步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例如,建议给予进驻库区的整车、零部件汽车税收等方面进一步的优惠。同时建议搭建融资平台,对库区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给予条件相对宽松的资金支持;对一些项目还可以给予贴息、补贴等。
地理论见
四大有利条件培育
市经信委汽车工业处正处级调研员李章万认为,近年来,库区各区县结合自身实际发展了部分加工制造业,除万州等中心城市外,大部分规模较小,且比较分散,“综合考虑,在各类产业中,汽车产业的产业链长、吸纳劳动力较多、用电用水相对较低、污染较小,发展汽车产业符合生态工业的需求。”
通过前期调研,市经信委课题组发现,在重庆三峡库区发展汽车产业,拥有四大有利条件。
首先是区位优势。在三峡库区汽车产业带的区域内,即将实现高速公路网全覆盖。此外,贯穿整个区域的长江,也为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水路运输的便利。产业带形成后,重庆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品,还可销往陕西、湖北等地。
其次,重庆三峡库区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库区地域宽广,人口数量众多。其中部分区县一直是我市对外输出劳动力的主要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第三,重庆三峡库区是国家支持形成的政策洼地。西部大开发、库区后续工作规划正式启动、统筹城乡试验区、“一圈带两翼”发展战略、对口支援等六大扶持政策等,增强了企业落户的吸引力。
第四,除了长安跨越这一整车龙头企业已落户重庆三峡库区。库区同时也具备房车、专用车等整车项目入驻的条件。
产业商机
千亿商机亟待掘金
对于潜在商机有多大,李章万、张茂等人表示,以10万辆商用车为例,抛出的汽车零部件采购大单为30亿元至40亿元。如果计算上所涉及的物流、第三产业蛋糕,产值还远不止这个数。
待该产业带发展成熟后,未来汽车产业集群的“大蛋糕”将达800亿元至1000亿元。除了零部件采购大单外,基础设施、物流、三产等产业商机也将随之洞开。不仅能增强当地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为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据介绍,目前三峡库区的汽车产业,需引进的配套项目包括:发动机、变速箱、车桥、发电机、连杆、缸盖、曲轴、凸轮轴、车用玻璃、仪表台板、汽车灯具、节气门总成、燃油泵、制动器总成等,市经信委建议,有实力的配套商可与整车企业展开对接,围绕这些产品进行投资掘金。
商报记者 孙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