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区委****杨宏伟
重庆城坐落于山水之间,雄奇的山,秀美的水,灵动的城,交织出一幅多彩的画卷。
如何做好“美丽山水城市”这篇大文章?昨日,全国人大代表、黔江区区委****杨宏伟,全国人大代表、巴南区区委****李建春,全国人大代表、巫山县县委****何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给出了各自的谋篇布局。
巴南区 区委****李建春
优势在哪?
山水围绕
得天独厚
记者:重庆打造“美丽山水城市”,优势何在?
杨宏伟:连绵大山,成就了重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壮美大川,给重庆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独特的“山水城”构造,让重庆拥有了许多城市不具备的鲜明特征。要实现“美丽山水城市目标,需要改善城市居住和交通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李建春:重庆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势险峻,依山傍水。对城市规划而言,既是挑战,更是一盘大有文章可做的好棋。纵观全国,唯重庆具备这样的天然优势——大山、大川、大城紧密相连,城市与自然山水的结合无处不在。
何平:打造“美丽山水城市”就是要让自然、人和城市三者构筑成一个大而有序的空间体系。山水与城市互为依存。重庆要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注重规划,让老百姓住得舒适,活得幸福,要看到城市的美感,体会到城市的温暖。
巫山县县委****何平(特派记者 张路桥 摄)
难点在哪?
环境效益
如何协调
记者:打造“美丽山水城市”,目前还存在哪些需要突破的瓶颈?
李建春:过去在搞城市建设时,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追求高楼林立、烟囱高耸,此举则牺牲了生态环境;要么追求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状态,生态好,空气好,此举却让人民缺少经济来源。要打造好“美丽山水城市”,就必须在两者之间寻找均衡,走城乡一体化发展。
杨宏伟:如果处理不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就难以谈及“美丽山水城市”,因此,建设和保护需同时进行,缺一不可。比如,黔江的正阳街道原本是一块沼泽地,我们在改造时就规划为一个湿地公园,变废为宝,提档升级。
何平:在城市建设时,如果只建房屋,却没有完善的配套功能,是不行的;同时,在打造“美丽山水城市”时,生态保护一定不能忽略,不能为了开发而无休止地索取,否则,会带来生态灾难。因此,在建设“美丽山水城市”时,一方面要开发,不过,要保护性开发,有限制地开发,在承载量允许的范围内开发;另一方面则是加大建设力度,如植树补绿,及时修复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而不是“杀鸡取卵,过河拆桥”。
怎么建设?
让山水城
融为一体
记者:应该如何推进“美丽山水城市”建设?
杨宏伟:建设美丽的山水城市,就是要在山水上做文章,在文化上下功夫,突出自然和文化特色。
既然是“美丽山水城市”,山、水、城三者必然要和谐发展。这个“美丽”不仅指外在,还体现于内涵:人民生活幸福、文化底蕴深厚。我认为,城市美、乡村美,才算是真正的美,因此,需要推行城乡一体化发展。
李建春:在我看来,“美丽山水城市”的“美”是一种优雅之美、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山水是天赐的自然资源,我们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其与城市有机结合,实现山水恒久之美,体现城的价值。比如,巴南区正在二环以外全力打造“特色小镇”,一个个点状的美丽小镇,像一颗颗珍珠星罗棋布于山、林、湖、泉之间,然后再用道路将这一颗颗珍珠串成“珍珠项链”,让其布局于生态环境之中,但又不破坏生态环境,形成“城中有乡、乡中有城”格局。
何平:需要谋划好区域功能划分和区县功能定位。“美丽山水重庆”其实是由一个一个板块组合而成的,有了“美丽山水区县”才有“美丽山水重庆”。
目前,巫山县正在全力打造“巴渝魅力·美丽乡村”,在农村建设上,将让巫山的农村彰显重庆特色建筑风格和美感,凸显巴渝魅力。
如何塑造?
文化为本
特色各异
记者:如何用活“山水牌”,凸显特色,避免“千篇一律”?
杨宏伟:山是不同的山,水是不一样的水,以黔江为例,目前正在强化城市生态峡谷风光的特色,注重城市规模扩张和品质提升,将黔江建成一座山水风光和城市景观交相辉映,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生态黔江、特色黔江、品质黔江、宜居黔江”。城市美丽了,城中人也得“美”。这就要求市民具备良好的文明习惯,因此,黔江目前正在组织编制土家文化知识读本,很多土生土长的黔江人不一定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因此我们希望借此提升人文素质,打造有品位的城市。
李建春:山水之美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经营的。旅游业、生态农业……都可以围绕着“美丽山水”做文章。重庆各个区县各有特色,都在结合自己的区域特点来经营好这份独一无二的“美丽”。以巴南为例,目前正在打造多处特色景观,比如在东温泉将栽种1万多亩高粱,其不逊色于张艺谋的“红高粱”,除了带动旅游产业,产出的高粱还将用于酿酒。
美丽山水城市,不仅外表要美,内在也要美。必须着力挖掘城市内涵,增强城市底蕴,提升城市品位。比如巴南有100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洞山歌、接龙吹打……我们都把它们当作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进行原生态保护,并形成品牌。
何平:优秀的城市绝不是水泥森林,而是文化的有机体,重庆也不例外。比如在巫山红叶节已办了6年,使其成为十大全国节庆品牌,同时即将创第二个5A级景区——神女景区。文化是巫山的软实力,也会转化成硬实力。
效益在哪?
旅游产业
带动发展
记者:打造“山水城市”,蕴含着哪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杨宏伟:打造“美丽山水城市”必定会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美丽山水城市将让百姓住得更加舒适,享受更加有品质的生活;同时,因为美丽山水城市的形成会聚集越来越旺的人气,这必将推动旅游业等产业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李建春:在布局“美丽”的同时,我们要考虑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更加便利。我们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创新的商业理念,在追求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效益。
因此,巴南区正在环樵坪地带打造“****休闲购物区”,让市民在山水之间宜购宜乐,其以特色旅游产业为休闲服务主体,以酒店、餐饮、娱乐为配套服务,发挥巴南区“三分钟亲水、五分钟进山”的优势。
何平:打造“美丽山水城市”,归根结底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得更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巫山立足“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千年古镇、万年文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以建设山水港湾旅游新城为契机,助推全县旅游提档升级,实现由过境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转型。预计到2015年,巫山力争接待游客量达1000万人次,年均增速26%,旅游总收入对GDP的贡献率从目前的12%升至40%。(特派记者 纪文伶 聂飞 敖祥菲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