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会馆是下半城地区保存最好的古建筑群(资料图片)
由湖广会馆、南宋衙署、凯旋路、十八梯四大板块组成,凸显历史厚重
昨日,在全市文物工作会上,渝中区区长唐英瑜表示,渝中区下半城将建成历史人文体验区!市文物局、渝中区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下半城历史人文体验区已拟定了初步规划设计方案,并报上级部门审批。
历史人文体验区规划建设总面积达48.27公顷,其范围为沿中兴路至较场口,至新华路沿线经打铜街,至东水门、湖光会馆外围地区,再经过太平门、邮局巷、顺城街、解放西路,最后与中兴路合围,涉及望龙门、储奇门、南纪门等街道。将由湖广会馆、南宋衙署、凯旋路、十八梯这四大板块片区组成。
湖广会馆:历史风貌区,民房变旅社
在年初的渝中区两会时,渝中区人大代表谢华安便领衔159名区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将渝中区下半城打造成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议案。代表们建议因地制宜恢复本地特有历史文化风貌,同时发展城市旅游业,重新发掘下半城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浙江、山西、广东等会馆,并依托会馆彰显重庆移民文化,按湖广填四川、开埠、抗战三个时期,划分成3个互有联系的部分,恢复当时的生活场景,让市民直观感受历史风貌。
渝中区规划局人士介绍,规划方案充分吸纳了区人大代表和当地百姓的建议意见,决定将湖广会馆片区打造成多层次历史风貌区及周边协调区,地域覆盖湖广会馆到老望龙门缆车站———当年茅以升的设计。届时,该片区建筑风格以古朴、典雅为主,不仅涵盖文物点及优秀近现代建筑18处,还将促使湖广会馆片区成为全国中心城区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
同时,为促进配合当地旅游业发展,周边住户可效仿丽江、凤凰等历史文化风情古镇,在自己家中经营展销旅游特色产品,或开办青年旅社、水吧茶吧、慢摇休闲吧等,既盘活生计,又能留住游客、促进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声名远播。湖广会馆历史风貌区的打造将会同朝天门片区整体改造一并启动。
南宋衙署:遗址公园,连接解放碑CBD
南宋衙署遗址,作为南宋抗蒙最高军事长官指挥所的所在地,被列为了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在南宋衙署遗址周边,还有两个保留相对完好的邻居:巴县衙门(重庆古时历朝府衙)和人民公园(抗战陪都时期的****公园)。三者同处一个片区内,虽然年代有别,却共同传承着历史的回音。
渝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南宋衙署遗址将打造南宋衙署遗址公园,规划面积21.55公顷,将连接解放碑CBD、人民公园,整合周边16处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形成集古迹保护、文化展示与教育设施建设为一体的综合区域,融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民俗文化、都市文化于一体,打造具有巴渝特色、公园绿地与历史遗址相融合的考古遗址公园。此外,该片区景观周边,还有望配套建设或迁建一所学校。
凯旋路:历史文化商业街区,能见古城墙
凯旋路片区内有海关总署、李耀廷公馆、古城墙旧址等历史文化遗址,总规模约30万平方米。
按照设想和初步规划,凯旋路片区临江一侧将是低层的商业城市综合体,后排高层则是商住综合楼。片区内同样将保留历史遗址并融入历史文化元素,使之成为历史文化商业街区。
十八梯:民俗风貌区,体验老重庆生活
十八梯是老重庆人生活风貌和民俗文化的浓缩。因此,在规划十八梯的未来发展时,将其定义为民俗风貌区,集中展现老重庆的人文、建筑、民风、民俗。
对于居民具体而言,打造后的十八梯民俗风貌区,也可能效仿湖广会馆片区居民,在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和部署下,适当开设一些青年旅社、水吧、休闲吧和民俗传统店铺,展现老重庆人的人文风貌和民俗文化。
又讯昨日,记者从全市文物工作会上获悉,23名国内知名专家被聘请为重庆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今后将全力支持白鹤梁和钓鱼城的申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