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典重庆

  • 经典CLASSIC
  • 重庆
  • 新闻中心
  • 经济频道
  • 交通频道
  • 重庆图库
  • 中企互联
  • 重庆论坛
  • 圈子
  • 许愿墙
  • 宣传片
  • 摩天迷
  • 企业免费推广,请来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网
    无标题文档
    舌尖重庆:聋哑夫妇倒腾解放碑最后“熨斗糕”

    【来源】:经典重庆网   【时间】:2012-6-12 15:42:49  [发表评论]

     

    冯恩杰与妻子正在制作熨斗糕。

    跳跳糖

    糖画儿

    棉花糖 

    酸梅粉

      这样的美味早点,因为工序复杂利润薄,已经很少有人卖了;而类似的美食,消失的速度也许会越来越快

      上周,本报寻访到的糯米团勾起了许多重庆人对儿时美食的回忆。一些读者也开始自己找寻美味,却发现许多美食没了踪影。比如老重庆的早餐中,熨斗糕让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重庆人都吊足了胃口。不过,现在似乎消失了。

      找吧。

      “有的老了,

      有的病了,都搬光了”

      在较场口磁器街有一家“哑巴熨斗糕”很有名。

      这熨斗糕香味扑鼻,咬一口满嘴酥脆香甜,虽烫得说不出话,还是让舌头在嘴里不停地搅动着。

      昨日早上7:30,晨报记者专程来到这家摊子前。见到客人,老板露出憨厚而爽朗的笑容。

      “我叫冯恩杰,和妻子都是聋哑人。”等待间隙,记者和冯恩杰凭一支笔、一张纸聊了起来。这个摊点是冯恩杰夫妇糊口的“工具”,不过他却一直称自己在“做生意”。

      按照一位读者的回忆,曾经在解放碑五一路口往警备区方向,沿街都是卖熨斗糕的,无一例外,他们都是聋哑人。那时候,还未走到摊位前,便可在远处闻到一股糕点的香甜味。在花市上学的学生、解放碑的上班族只要经过这几家摊位前,多数会停下花一元钱尝个鲜。

      记者询问冯恩杰是否跟他们是一起的,他点了点头,但随后伸出右手画了一圈,然后比划个“1”字,笑了笑。他的意思是说,现在整个解放碑和较场口地区,就他们一家卖熨斗糕的了。

      “有的老了,有的病了,都搬光了!”冯恩杰写下这句话,陷入了回忆之中。18年前,冯恩杰开始在原来的地方摆摊,那时候有5家卖熨斗糕的摊点,但慢慢地,他们都各奔东西,就剩下他们一家了。他们曾搬到渝中区法院一带做过生意,5年多以前将摊位挪到了现在的地方。在描写所在区域时,冯恩杰依然用的是“市中区”,也许他的记忆还停留在当时。

      摆摊18年,

      为了即将大学毕业的女儿

      18年以来,无论下雨还是天晴,老两口都在磁器街街口摆摊。现在两元3个、两元五4个的价格,吸引了过路的许多人。每天,冯恩杰能卖出100~130元左右的熨斗糕。我们算了算,按照每个7毛的价格,他们每天最多能卖出200多个。

      “女儿是健全人!”冯恩杰写下这段字后又加上了一句,“还在西南大学读大学。”然后又笑了起来。而这也是他们摆摊卖熨斗糕的动力,“我们没有工作,做生意都是为了赚钱,为女儿交大学学费。”

      每天早上6点多,老两口就要将装米浆的铁桶,装白糖的碗,铁架子和火炉搬到摊车上,然后推到车站旁开始卖,一般9点收摊。“有时候是8点半。”冯恩杰表示,市政管理有时候不让他们摆太久。

      谈到这里时,天空下起了大雨,冯恩杰的老伴将一把大伞撑开,继续做生意。看着来的人少了,冯恩杰点上了一支烟。

      住在冯恩杰楼上的郭阿姨向我们讲起了冯恩杰一家的事。郭阿姨说,冯恩杰具体多少岁,她也不清楚,但根据女儿今年大学毕业来推算,应该也有“50多、60岁了”。

      郭阿姨说,冯恩杰两口子曾经在渝中区大溪沟一家福利厂工作,但后来单位垮了。

      “女儿很听话,还考上了大学,全靠他们做生意的钱来支撑。”郭阿姨说,在邻居眼里,冯恩杰两口子为人很好,邻里家有活儿需要帮忙,修通道电线等,夫妻俩都乐意帮忙。如果不能交流,他们便会掏出随身携带的纸和笔,写下来进行沟通。

      “早上摆摊,下午买菜后便回家照顾80多岁的老母亲,一家人过得也还其乐融融。”郭阿姨说。(记者 周意立 王秋思)

     

      张小姐在江北住了30多年,对于熨斗糕的回忆,始终难以忘怀。她记得,在老海关对面的地下通道路口,有一家卖熨斗糕的,味道很好。

      晨报记者也顺着张小姐提供的线索前去寻找这家店铺,但问到摊位后,女摊主却告诉记者:已经有两年不卖了。

      这位女摊主说,自己在现在的摊位卖熨斗糕二十几年了。但由于利润薄、工序复杂,她近年来卖起了三角糕,“两种吃的浆汁都一样,没得任何区别。”她坦言,做熨斗糕要麻烦许多,而三角糕却要方便很多,“现在去找装熨斗糕的碗都不好找了!”她说,自己做熨斗糕的模具都已经废弃了。

      不过,女摊主告诉记者,自己的哥哥还在松树桥附近卖熨斗糕,每天早上和下午三点分别在花卉园和建材市场摆摊。而她的一个远房舅舅也在建新市场摆摊卖熨斗糕。

      一位曾经试着做熨斗糕的摊主告诉记者,熨斗糕调汁、插眼等工序都比较麻烦,一旦失败,全天都白费了,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

      随着卖的人越来越少,张小姐很担心:恐怕再过几年,熨斗糕吃不到了。

      为此,记者采访了重庆市糕点协会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熨斗糕这样的手工作坊,本身不具备规模化经营的能力,即使被淘汰也很正常。“它们只能辐射周围片区,无法规模经营。尤其是在食品安全的标准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糯米团、油茶等早摊点,被淘汰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工序复杂利润薄,熨斗糕少人卖了

      如何制作熨斗糕

      重庆人叫的“熨斗糕”,有人取谐音叫“印度糕”。由于其烙制的器具很像老式的熨斗,故得名。

      熨斗糕是用米浆在火炉上烙出来的。炉子是铁桶打制而成,下半截开口做个风门,上面在一块铁板上铸12个大小均匀的圆孔。为了让其均匀受热,圆孔的大小,正好放上烙熨斗糕的小铁锅。

      制作时,聋哑夫妻在一个装米浆的大桶里,加入白糖、鸡蛋,再用一个大勺子习惯性地调匀,然后一勺勺地把米浆放进小锅,过几分钟烙至封皮时,用细铁丝把糕边划松,顺势将糕翻个面放入另一个锅里,慢慢地烙另一面。烙至两面呈金黄色,再将其取出。

      记者发现,摊主每次只烙11个,留下一个空锅,用来不停地倒腾,在烙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调换锅的位置,让锅均匀受热。

      烙的关键就是火候了。如果火大,外面已经黑糊了,里面还没好;火小了,里面的都煨熟了外面的皮还没黄。火候掌握好了,烙好的熨斗糕有良好的松硬度,外酥呈棕黄色,里面松软香甜。

     

        美食推荐>

      上期推荐了大渡口的美食,今天寻找两路附近的美食,下一站是南滨路。

      ○机场路奥特莱斯购物广场D馆LG楼,维拓意大利酒窖餐厅,特色菜:安格斯牛柳。

      ○滨港路49号金港国际(近嘉渝电影院),小丸子料理店,特色菜:小丸子手卷。

      ○三亚湾水产市场二期,大东海海鲜大排档,特色菜:现买现吃的各种海鲜。

      ○江北国际机场候机厅大厅1楼,康师傅私房牛肉面,推荐特色菜:金牌私房麻辣牛肉面、花生冰沙。

      ○农业园区宝圣大道西政渝北校区正门斜对面,谷为粥,特色菜:皮蛋瘦肉粥、芽菜鸡丝炒饭、回锅肉炒饭。

      ○回兴镇宝圣路西南政法大学上行200米,老队长知青火锅,特色菜:毛肚、香菜丸子、无骨凤爪。

      ○空港大道33号,蓉和豆腐庄,特色菜:麻婆豆腐、家常豆腐。

      ○双龙大道426-428号,翠云水煮鱼,特色菜:水煮鱼、酸菜鱼、番茄鱼。

      ○宝圣大道537号,政谊校友自助烧烤吧,特色菜:自助烧烤美食。

      ○回兴街道双湖路16号颐泰苑E栋,铁锅门养身香辣馆(两路店),特色菜:香辣虾、竹笋鸡。(见习记者 吴黎帆)

      那些正在消失的味道

      1.酸梅粉:那个时候,酸梅粉绝对算是时髦零食行列里的一员,而且吃法也很特别。用配套的小勺子舀着吃,也有用吸管慢慢吸着吃的。把酸梅粉送进嘴里,含上几秒钟后再咽下,一股酸甜味道是不少人难忘的记忆。

      2.跳跳糖:那个年代小孩子比较奢侈的零食之一,3毛钱一包,弄一点点倒进嘴里,甜甜的味道噼噼啪啪跳得满嘴都是。

      3.果丹皮:红色的山楂片卷成卷,一口咬下去很劲道,也有慢慢品味细嚼慢咽的,放学花上5分钱,买上一根一直吃回家。

      4.金币巧克力:这可不是那时候孩子们零食中的家常便饭,在记忆里,这是学校运动会时,专门用班费买来给参加比赛的同学补充能量的宝贝。

      5.******淇淋:那个时候的******淇淋绝对给力,没有任何添加剂,就是纯奶油+白糖做的。那时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和家人一起去买一大块“****”回来放在家里慢慢吃。

      6.爆米花:当年的爆米花,都是拿个类似铁锅的东西摇出来的。当年手执此铁锅的,一般是个中年男人,出现频率大概每星期一次,小孩子们会排着队,每人拿一个小盆,装着大米,然后把大米一股脑倒进那个铁锅里,放点白糖,中年男人就摇啊摇,小孩子们会全部用手捂住耳朵。一声巨响过后,甜丝丝的爆米花就出来了。

      7.大大泡泡糖: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泡泡糖早被逐出主流零食的范畴。但那段难忘日子里,大大泡泡糖算是孩子们手中的高级货了。红色是草莓味,橙色是橘子味,谁不会吹泡泡,就要被 其他孩子笑话,很多高手还可以吹出里三层外三层的至高境界。

      8.糖画儿:这种小玩意儿现在在磁器口还能看见,一般是个老大爷在做,一个轮盘上面有12生肖和其他图案,你转到什么老大爷就给你做什么。做出来的小动物栩栩如生,可以拿着玩儿,或者直接吃掉。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抽中糖龙的梦想,比较大呗!其实糖猪才是最划算的,用料多!

      9.棉花糖:同样是在磁器口才能看见的东西,过去这种东西随处可见。卖棉花糖的把一勺白糖装进一个圆圆的容器里,然后用力地搅动容器旁边的一个转柄,再拿个小棍子在容器中间来回转动, 不一会一大朵香甜的棉花糖就成形了。

      10.酒心巧克力:打开锡箔纸的包装,轻轻咬一口,里面的酒和糖渗入巧克力,顿时整个人都变得清爽。

      11.宝塔糖:过去驱虫用的药,味道很甜,当时的孩子们就把它当零食,没事就抓几颗吃。

      12.无花果:一个半个巴掌大小的白色袋里面装的就是细细长长的无花果丝了,吃完后嘴唇还会变得白白的。(见习记者 吴黎帆)



    我要投放>>推荐广告



    更多>>网友评论


    温馨提示:当前还没有评论!欢迎发表评论!

      用户名
      评 论
    验证码   

    新闻中心>>相关新闻

    从地方小吃到走上全国餐桌——重庆丰

    巴南:双河口镇第五届采梨节即将启幕

    时光熬出老味道 融合拥抱“新食尚”

    火锅料理师国家职业标准颁布施行

    重庆:防空洞内的超级火锅店亮相

    涪陵同乐羊肉美食文化节启动

    一袋底料炒出火锅大产业——重庆綦江

    重庆火锅发源地9月29日正式开街

    从地方小吃到走上全国餐桌——重庆丰

    巴南:双河口镇第五届采梨节即将启幕

    时光熬出老味道 融合拥抱“新食尚”

    火锅料理师国家职业标准颁布施行

    重庆:防空洞内的超级火锅店亮相

    涪陵同乐羊肉美食文化节启动

    一袋底料炒出火锅大产业——重庆綦江

    重庆火锅发源地9月29日正式开街

    更多>>论坛新帖

    更多>>最新视频

    培养造就创新型的人才,促进科技自立

    中国的|大足石刻,有点东西!

    全球连线|加拿大“网红”体验中国式

    全球连线|加拿大“网红”体验中国式

    重庆奉节:层层梯田景如画 绿水青山

    航拍五月三峡 赏看江山如画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

    重庆多地现日晕奇观

    三峡橘海又到“花果同树”时

    走进企业看信心|高效“全球购”在这

    重庆巫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花开

    重庆江边浮现“小方块” 扎堆成片犹

    更多>>图片新闻

    祈个福>>最新祈福

    ZKE|发财发财发财,平安幸福!

    深圳重庆人|菩萨保佑我早日在深圳全款买

    柏塆人|寻找小学同学刘春兰,万州区

    不孝子|妈妈我想好您,您在那边还好

    李宇|祝愿我身体没有疾病,舒舒服

    李宇|祝愿我尿频疾病痊愈,舒舒服

    李宇|祝福我舒舒服服的身体。

    甲乙|重庆更美好

    创金|创金MBR膜超滤膜

    李宇|祝福我舒舒服服身体,尿频疾

    更多>>投票调查


    你希望从经典重庆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
    重庆房产置业方面的最新信息
    重庆统筹城乡方面的及时信息
    重庆美食方面的信息
    二手,黄页,招聘,交友方面的信息
    有关重庆生活方面的及时信息
    有关重庆发展的最新信息
    重庆高楼大厦最新资讯
      

    更多>>实用工具

    手机归属地查询 快递查询

    万年历 手机话费查询

    常用电话号码 邮编查询

    QQ强制对话 QQ号码吉凶

    地图查询 股市行情查询

    IP地址查询 预产期自测

    英文词典、翻译 交通标志大全

    生男生女 列车时刻表

    车牌号码查询 中国朝代表

    古书排版 身份证号码查询

    火星文转换 全国著名医院查询

    下载地址转换 绕口令

    电视节目 购房计算器

    两日距离天数计算 网速测试

    ICO图标生成 汉字转换拼音

    重庆论坛!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