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
吕政
林凌
成渝经济区获批半年有余,但两地至今未建立起有效的协作平台。不过,这一尴尬即将被打破。记者昨日从在四川内江召开的推进《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座谈会上获悉,第一次川渝合作高层联席会议已定于今年底召开,届时两省市主要领导将坐在一起,商讨共同推进规划实施的重大事项并签署新的合作协议。
规划出台半年之日聚首
今年4月,******原则上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5月5日,国家******正式印发规划文本,标志着这一呼吁十余年的重大区域规划正式出炉。但让外界不解的是,其后半年之久,两地并未就规划实施本身进行专门的高层商讨。
昨日举行的座谈会,是川渝两地官员与国内专家在《规划》获批后的首次聚首,而且在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内,包括四川的15个市和重庆的31个区县,无一缺席,均派了有高层带队的代表团。同时,另外两节点选择也增加了会议的意味:第一,座谈时间刚好是《规划》出台后半年;第二,座谈地点是渝蓉两核的中心——内江。
与会的专家和官员表示,只有加强川渝合作才能完成国家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座谈会的召开,是为更高层面的商讨以及相关合作机制的建立做铺垫。
首次高层联席会年底召开
代表四川省****出席座谈会的四川省副省长王宁昨日透露,今年年底,第一次川渝合作高层联席会议即将召开,两省市主要领导将齐聚一堂,商讨共同推进规划实施深化川渝合作的重大事项并签署新的合作协议。其中,补上目前缺乏合作机制的短板,将成为联席会的一个重点。
出席座谈会的重庆市政协副****于学信也表示,建设成渝经济区最重要的还是要打破传统观念,对管理体制做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如果能在最短的时间建立合作机制,就能在更大的范围形成同城效应,为跨行政区的经济合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案例
三山(香港)有限公司CEO李山:
投资难落地 成渝“热情”让人左右为难
成渝经济区获批,让三山(香港)有限公司CEO李山看到了新的机遇,准备在规划区内投资一家金融企业。可在考虑具体的布点时,成渝两地的热情使他左右为难了。
李山昨日透露,早在2006年,他就有意在成渝投资金融业,“我当时专门到重庆和时任常务副****的黄奇帆讨论,如何打造一个银行服务西部发展,当时黄****就给我介绍了万州,我带着团队在万州花了一年时间调研。”
正当李山锁定重庆万州商业银行(现三峡银行前身),开始进入实质性合作时,不料政策突变,外资PE(私募资金)不再可以投资国内的银行,投资项目最终夭折。
“但我觉得当时的想法并没有过时,现在成渝经济区作为国家重大规划,为我提供了良机。”李山说,在成渝经济区推进过程中,需要一个“另类”的开放型金融机构,不像银行一样专注短期贷款,而是为一个区域的崛起提供中长期的金融服务,“就好像是开发银行的模式”。
李山告诉记者,现在在考虑总部布局时,川渝两地的“热情”让他左右为难。“有人说现在行政壁垒是无形栅栏,但我认为绝对不是无形的,不仅是有形的,而且还是最强力的栅栏。”李山表示,川渝两地在联手打造中国第四极的过程中,还需要模糊空间地域概念,谋求建立更有效的合作和分工机制,特别是在产业发展方面突出各自特色错位发展。
观点
《成渝经济区规划》起草组负责人范恒山:
借鉴长三角经验 建立协调执行机制
成渝经济区规划起草组负责人、国家******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十分赞同川渝两地的下一步商讨计划。“妥善解决跨区域的重大问题,有赖于建立有效的实施机制。”他说,为进一步完善成渝经济区合作机制,可以学习借鉴长三角地区的做法,建立相应的协调执行机制。
对具体做法,他表示,在推进成渝经济区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重大政策和项目应形成地方****主动沟通衔接,有关部门积极支持指导的沟通协调机制。同时,地方****要主动加强与****及地方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而有关部门应按照规划部署,在政策实施、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范恒山同时提醒说,成渝经济区获批时,地方的“十二五”规划已出台,使得成渝规划的要求并没有完全体现到地方“十二五”规划中。地方应把贯彻成渝经济区规划和本地“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否则就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吕政:
两地过度竞争会使利润率趋零
“成渝经济区的发展,首要是产业差别化战略,若过度竞争和结构趋同,最后利润率就趋向零,大家都赚不到钱。”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吕政昨日表示。
对成渝经济区如何协调发展,吕政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双方在产品化战略上避免过度竞争和结构趋同。第二,就是要延长产业链,进行产业链的整合。核心城市注重培育大的龙头企业,然后对产业链细化,让两核间的区域承担零部件的多元化分工;第三,要有完善的生活服务业体系,使产业链上下游服务体系打通,降低整个产业生产成本。
吕政还特别建议,成渝经济区的打造应实施集聚和集约战略,“成渝经济区的面积有几万平方公里,但是真正的产业就应当集中在中心城市,包括地级市,县一级的尽可能少办一些重化工业,应当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村和镇尽量不要办工业,这样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林凌:
成渝经济区建设要在全域全面推进
对于目前成渝经济区所处的状态,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林凌昨日判断称,成渝经济区早已走过研究规划的阶段,开始进入全面实现规划的建设阶段。
作为成渝经济区最早的提出者之一,林凌认为,成渝经济区是全国城市密度最大的经济区之一,将来要发展成为拥有两个国际大都会的经济区,这在全国很少见。他建议,两地要在工业化、农业化和工业现代化的推动下加快城镇化的步伐,争取用20年的时间使成渝经济区的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
“虽然我们是有46个行政区边界的区域,但最终是要建设一个没有行政区边界,或者边界比较模糊的国家级经济区。”林凌说,在成渝经济区范围内全域推进国家计划的实施,每个市区县都要明确自己在成渝经济区所处的地位,所要承担的任务,实行跨区域的合作和竞争,共同打造成渝经济区这个中国西部的重要经济中心、重要经济增长极。同时,要在成渝经济区范围内加快“次经济区”的建设,培育次经济增长极。 本组稿件由记者 胡顺涛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