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瞄准私募风投等银行后台服务 渝中区总部经济园区效果图 首席记者 钟志兵 翻拍 在重庆首个规模化总部基地——渝中区总部经济园区一期项目即将竣工之际,近日,渝中区总部园区管委会组织开发企业和媒体人士一道赴北京、上海、成都三地的“标杆型”总部经济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力图探寻重庆总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和路径。通过对比发现,重庆总部经济呈散而弱、建设同质化等特征。对此,渝中区提出了新的总部经济发展思路,即错位发展,重点引进创新型金融机构和承接电子商务类企业打造虚拟总部等。 错位发展 渝中发力金融后台服务 前有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的拦截,近有江北嘴的异军突起,近期即将正式杀入总部基地“争夺战”的渝中区总部园区,该如何出招迎接挑战? “看过这些早走一步搞总部经济的园区,我们更加确定必须进行错位发展的战略。”昨日,渝中区总部经济园区管委会主任李波透露说,占地约500亩、总投资50亿元的高九路渝中总部经济园区,将充分整合周边化龙桥瑞安新天地、大坪龙湖、万科、恒大、协信阿卡迪亚大社区等项目,增强区域聚集辐射能力。按照此前策略,渝中总部基地将重点吸引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为重点的知名企业在渝中区设立全国性、区域性总部。 “招商方面不能完全框定于重点企业和名企。”李波说,重庆产业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高新技术行业、新兴服务行业方兴未艾,目前重庆的金融、保险、会展、地产、物流、旅游、广告业、会计、中介、公关、法律、电子信息网络等服务行业的服务机构门类齐全、体系完整、这些也为总部经济发展构建了基础条件。 “比如,我们去和江北嘴争大型金融机构落户,肯定没有优势。但是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吸引风投、私募和银行后台来落户。”渝中区总部经济园区投资建设公司总经理张勇分析说,随着重庆打造结算型金融中心的提出,电子商务产业的异军突起,打造虚拟总部也是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这样的新兴产业群,该园区专门划分出了电子商务区进行招商引资。 |
协调前进 渝中江北定位互补 渝中区高九路总部基地的打造会和江北嘴形成竞争关系吗? 江北嘴****商务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昌给出的答案却不是竞争,而是互补。他说,随着重庆经济地位的提升,金融业务会逐步增加,金融机构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重庆的金融机构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多,规模和数量的增加,使金融机构所在的空间载体需求越来越大,市场的蛋糕大了,层次丰富,并不会构成多大的竞争。而且,渝中区提出的错位发展战略更是将这样的互补性发挥到了极致。 重庆差距 均衡使力 定位有待提升 全程参与了考察活动的渝中区总部经济园区投资建设总公司人士分析说,对比这些标杆型总部经济可以看出,因为区域位置不同带来的定位不同,重庆的差距是,北京上海的定位更高端,重庆的定位只是企业的西南区域总部,或者是企业后台聚集区。 另一个主要的差距是,在招商策略上,重庆往往是均衡使力,而北京上海等地是抓大放小,重点招名企和大企业,以这些龙头来带动配套企业的企业总部转移落户。另外,在园区的配套和环境建设上,重庆和这些成熟型的总部基地也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重庆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现状是什么样的?“缺乏总体规划,多个区县和园区搞大而全,撒面面药。”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告诉记者,通过他掌握的资料,我市至少有近十个区县都提出搞总部基地,而且很大一部分项目位于相对偏远的郊区,定位漂浮,有商就招没有门槛。像渝中区高九路这样位于主城核心区域,规划设计完善的规模化总部基地还是凤毛麟角。 未来方向 总部基地应差异化特色化 “这样的遍地开花,并不是一种好现象。”李勇分析说,总部基地不应该是大而全,而是小而精。 李勇说,总部经济模式有全球总部、地区总部、国内总部以及行政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多种层次之分。而北京和上海因为自身拥有跨国公司总部聚集地和金融服务聚集地的先天优势,扮演的角色和定位与重庆有截然不同之处。这两个城市的功能和定位应该是和中国香港、新加坡一样的全球总部经济中心。重庆要发展总部经济决不能简单的克隆外地经验,应该走自己的特色化、差异化道路。整体的定位应该是做西南地区的区域性总部基地,和北京、上海要拉出层级来。正确的路径应该是围绕主导产业,发挥吸石效应聚集特色化的企业区域总部,****也应该做好整体规划。重庆地区可以出台一个市级总部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统筹协调。 |
城市启示录
政策倾斜和完善配套有吸石效应
“我们设立有专门的创新基金,鼓励和孵化创新产业发展。”北京丰台园管委会人士介绍说,丰台科技园分一、二、三期开发,采用企业整体开发运营模式,除了建设500栋总部办公楼和五星级酒店、总部公寓等配套设施外,对于入驻的创新型企业也给予了很多“政策倾斜”,这也是发展总部经济的促生剂。目前,丰台总部基地已聚集了400余家总部企业,总部经济初具规模。借助于创新基金的资本运营,可以“孵化”好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的“前期培育、中期发展、后期壮大”的全过程予以策划包装、资金扶持。
烟囱林立的老式厂房,换上新装后摇身一变变成了创意产业企业的总部聚集区。在上海张江总部经济园区,记者一行了解到,已经改造老厂房约15万平方米,引进了一批高附加值的创意产业聚集群,形成了总部经济、研发设计、商贸营运、服务外包等新的产业亮点。
浓密树荫下,潺潺流水声中,掩映着一幢幢青瓦灰墙的徽派建筑,你不要以为这是公园,其实是集办公、生产、生活、娱乐于一体的青羊总部基地。园林式的办公环境、细致入微的物管服务使得青羊总部经济正在继续领跑西南,战略化崛起。“我们打造的中式园林景观和苏州园林式建筑都是只对企业开放,不面向个人出售。”成都青羊总部基地人士介绍说,这种庭院式的办公环境吸引了创新型企业和环保、生态类企业的高度关注。本组稿件由记者 梁龄 采写
名词解释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总部经济能够为中心城市带来五种效应:一是“税收贡献效应”,二是“产业乘数效应”。三是“消费带动效应”。四是“劳动就业效应”。总部经济是城市产业升级、品位提升的动力引擎,也是****推进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