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与新的增长极”开放论坛现场
黄奇帆参与论坛并做发言
10年前的1月16日,******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标志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全面启动。
到今天的10年间,****共有2.2万亿元资金投向西部12省区市,使这片占中国陆地面积74%的土地,在10年里拥有了1.6万公里国道主干线,3万多公里铁路,GDP从1.6万亿元增加到6.4万亿元,增长了4倍。
10年之后西部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增长极如何培育?
落后不可能在十年内解决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在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西部开发办顾问、西部办原常务副主任、重庆市人民****顾问李子彬昨日在西部大开发与新的增长极开放论坛上如此评价。
在他看来,西部不仅面积广阔,而且有4亿人口,75%的少数民族生活在西部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于边防稳固、民族团结、国家的宏观调控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全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市场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长久支持和保障。
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理事会会长、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也认为,西部大开发10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东部相比,西部的主要经济指标相对差距在缩小,但绝对差距还在扩大。
而且,连续出现的雨雪冰冻灾害和西南大旱表明,西部的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标准低、条件差;公路铁路航空水运,通讯物流等网络化程度还远未完善配套;分区而治形成的市场分割还有待进一步开放,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还有待建立并逐步完善等。
因此,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和欠发达状况,不可能在十年的时间里根本解决,要把西部地区建设成经济发达、山川秀美、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中西部,需要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仍需加强对西部的政策支持
面临着新的10年,西部开发应该从何处着手?李子彬认为,首先要逐步提高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西部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地区财政收入水平上,我认为经过100年也不可能跟东部拉平差距,但是东西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基本教育水平,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方面应该逐步均等化。”李子彬说。
张志刚则认为,西部发展的新篇仍然需要政策的支持。比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等,还应当坚持完善,******新近出台的加快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新的重大举措需要贯彻和落实。
另外,张志刚表示,西部应该继续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西部电工机械、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等装备制造业优势明显,煤炭、石油、水、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牧区辽阔山川秀美,使旅游业具有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
打造“西三角”呼声渐高
新的10年,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在哪里?在此次论坛上,打造“西三角”的呼声越来越高。
李子彬认为,构建西三角的战略区,打造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新时期推进西部大开发更具有战略意义的构想。
张志刚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的经济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正在重新洗牌,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紧迫任务,我国经济率先实现回升向好的态势,将更快地创造出新亮点,人们说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些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是打造“西三角”的战略条件已经成熟的表现。
而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表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这个东部经济带的成功,启示我们发展需要从重点突破,不仅要有全局的“两点论”观念,而且还有重点论的认识,才能使政策的战略得到有效实施。
“西三角”地区是西部地区人口和城镇数量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具有以城市群、产业群为支撑的巨大发展潜力。现在构建“西三角”已成为渝、川、陕三省市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使命。
“应该加快内陆开放的格局,把对外开放作为‘西三角’发展的强大动力,打通对外贸易的大通道,促进东中西地区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李子彬说。
不仅如此,他还强调,“西三角”还应构建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遵循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尊重巴蜀文化与秦晋文化的差异,与时俱进地协调三省市的利益问题,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循序渐进重点突破。(记者 杨冰)
黄奇帆妙语释义三大城市
昨日在我市举行的“西部大开发与新的增长极”重庆开放论坛上,****黄奇帆发表演讲,就“西三角”的发展发表看法。
他说,要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强联合的三个措施来推动“西三角”成为中国内陆发展的增长极。“西三角”地区应加快实现交通、流通、融通等“三通”,培育万亿级战略产业链,相信十年之后,“西三角”的三大城市,都会变成成功之都——成都;都会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喜庆之城——重庆;都会成为促进西部平稳安稳发展的基石——西安。
谈开放
内陆相比沿海至少迟了10至20年
黄奇帆首先阐释了重庆的整体发展战略。他说,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直辖市,重庆正在按照****的要求,加快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这个发展战略中,我们深深感到不能闭门造车,要扩大开放,要让重庆跟世界经济一体化,跟西部内陆省市经济一体化,所以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黄奇帆认为,相比沿海,内陆开放的步伐至少迟了10~20年。目前我国启动内需,也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我们更要补上开放这一课。
谈改革
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用制度来保障
黄奇帆认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发展方式的转变,是需要用制度来保障的。
他说,不少违反科学发展观的现象,许多发展方式不合理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主观动机,而且还和体制机制不合理有关系。因此,必须通过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解决掉束缚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制度。
比如住房制度,现在基本上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黄奇帆说,目前的住房模式,使许多老百姓买不了房、住不了房,但房价又狂涨,国家也采取了很多调控措施,效果却不明显。这是因为制度安排有一定问题。所以我们准备对住房制度进行双轨制的改革,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模式。进一步说,包括国有企业、金融企业,以及城乡统筹中的很多农村的资源要素和城市的资源要素互动、优化配置,实际上都需要在制度、体制机制、政策层面上深化改革。在这方面,“西三角”都应该努力,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我们的探索和制度安排。
谈联合
三大城市有望成
欧亚大陆桥桥头堡
黄奇帆认为,要产生内陆真正的一个新的增长极,主要是加强“西三角”之间的交通、流通和融通。
在交通上,力争几年时间内形成“西三角”内1小时航空、2小时铁路、4~5小时高速公路联系。三家连通,再连通全国,甚至还可能成为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
在流通上,包括零售、批发和进出口物资,以及保税港区的保税物资的进出,重庆和西安、成都都应该形成一体化的物流系统。
在融通上,包括金融、证券、保险,包括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私募股权资金、风险资金,都会在这三个城市互相流通,通过“西三角”,支持整个西部的经济发展。
黄奇帆说,在这“三通”能够到位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动“西三角”的产业集群发展,形成4~5个万亿产业集群。
据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