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冰
10年前的1月16日,******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标志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全面启动。 到今天的10年间,****共有2.2万亿元资金投向西部12省区市,使这片占中国陆地面积74%的土地,在10年里拥有了1.6万公里国道主干线,3万多公里铁路,GDP从1.6万亿元增加到6.4万亿元,增长了4倍。 10年之后西部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增长极如何培育? 落后不可能在十年内解决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在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西部开发办顾问、西部办原常务副主任、重庆市人民****顾问李子彬昨日在西部大开发与新的增长极开放论坛上如此评价。 在他看来,西部不仅面积广阔,而且有4亿人口,75%的少数民族生活在西部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于边防稳固、民族团结、国家的宏观调控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全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市场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长久支持和保障。 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理事会会长、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也认为,西部大开发10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东部相比,西部的主要经济指标相对差距在缩小,但绝对差距还在扩大。 而且,连续出现的雨雪冰冻灾害和西南大旱表明,西部的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标准低、条件差;公路铁路航空水运,通讯物流等网络化程度还远未完善配套;分区而治形成的市场分割还有待进一步开放,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还有待建立并逐步完善等。 因此,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和欠发达状况,不可能在十年的时间里根本解决,要把西部地区建设成经济发达、山川秀美、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中西部,需要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仍需加强对西部的政策支持 面临着新的10年,西部开发应该从何处着手?李子彬认为,首先要逐步提高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西部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地区财政收入水平上,我认为经过100年也不可能跟东部拉平差距,但是东西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基本教育水平,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方面应该逐步均等化。”李子彬说。 张志刚则认为,西部发展的新篇仍然需要政策的支持。比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等,还应当坚持完善,******新近出台的加快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新的重大举措需要贯彻和落实。 另外,张志刚表示,西部应该继续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西部电工机械、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等装备制造业优势明显,煤炭、石油、水、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牧区辽阔山川秀美,使旅游业具有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 打造“西三角”呼声渐高 新的10年,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在哪里?在此次论坛上,打造“西三角”的呼声越来越高。 李子彬认为,构建西三角的战略区,打造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新时期推进西部大开发更具有战略意义的构想。 张志刚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的经济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正在重新洗牌,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紧迫任务,我国经济率先实现回升向好的态势,将更快地创造出新亮点,人们说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些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是打造“西三角”的战略条件已经成熟的表现。 而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表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这个东部经济带的成功,启示我们发展需要从重点突破,不仅要有全局的“两点论”观念,而且还有重点论的认识,才能使政策的战略得到有效实施。 “西三角”地区是西部地区人口和城镇数量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具有以城市群、产业群为支撑的巨大发展潜力。现在构建“西三角”已成为渝、川、陕三省市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使命。 “应该加快内陆开放的格局,把对外开放作为‘西三角’发展的强大动力,打通对外贸易的大通道,促进东中西地区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李子彬说。 不仅如此,他还强调,“西三角”还应构建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遵循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尊重巴蜀文化与秦晋文化的差异,与时俱进地协调三省市的利益问题,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循序渐进重点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