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座城市,曾有这样的说法——城以市兴,市因城立。城市的“城”是供人们居住的地方,“市”是交易的场所。
城市中的商圈,无疑就是交易的主要载体。商圈是商业聚集的场所,集“吃、住、行、游、购、娱”多功能于一体,既是城市三产业发展的主要标志,也是城市的必备功能,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对于正在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庆来说,商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重庆市商委主任周克勤表示,当前,我市正按照新建培育与改造提升并举,激活扩大本地消费与吸引集聚外来消费并重的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管理,加快建设发展,推动商圈上档升级。
预计到2017年,****商务区框架基本形成,建成城市核心商圈集群,建成城市核心商圈50个,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0亿元的大商圈13个、500亿元的商圈3个。城市建成居住区基本实现社区便民商圈全覆盖,市级中心镇和重点示范镇实现乡镇商圈全覆盖。
规划先行
实现全市商圈发展“一盘棋”
由于组团式的城市发展特点,重庆商圈的成型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以至于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大商圈发展呈现出“各自为阵”的特点。由此,我市多个商圈之间经营定位和业态雷同、管理模式不统一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就需要一个统筹的规划和引导。”市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市将坚持“规划先行”原则,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全市商圈发展总体规划,优化调整核心商圈、社区便民商圈(乡镇商圈)规划布局。
目前,我市****商务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新版****商务区地图正在制作。与此同时,我市还开展了《主城区商圈规划手册》编制工作,并推动了区县商圈规划工作的开展。
据介绍,未来,我市将重点在主城区分区规划、组团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远郊区县城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镇乡规划中,把促进商圈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从城市空间、功能定位、环境品质、开发强度、建设时序等方面予以规划引导与指导,为商圈发展提供有力的规划支撑。
下一步,我市还将组织国内外高水平设计和研究机构,做好商圈业态规划、景观规划和交通规划等重要规划,对各个商圈的发展定位、业态组织、交通优化、完善配套、美化环境等方面进行专项规划与详细设计。
此外,要让统一的规划真正落到实处,健全的工作机制必不可少。
鉴于此,今年以来,我市不仅建立了全市商圈建设工作例会制度以及市区县联动工作机制,还正在结合有关国家标准,制定《重庆市商圈建设规范》地方标准,以规范我市不同层级商圈建设的空间规模、业态特点、服务特色、配套设施等,为引领全市商圈提档升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和发展指引,该规范有望最早于今年8月底前出台。
软硬配套
将“环境”打造成为商圈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庆主城核心商圈的日常消费功能已逐渐淡化,其将承载起更多的集吃、住、行、游、购、娱等附加值较高的休闲消费功能。”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梁云说,而休闲消费群体将更加在意体验感,商圈环境将成为影响商圈商气、人气聚集能力的最直接的因素。
而当前,“交通环境”成为困扰重庆各大商圈的头号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今年,我市将重点优化提升和加快改善解放碑、观音桥、南坪、三峡广场、杨家坪5个成熟商圈的交通运行状况,加快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解放碑地下环道一、二期、雷家坡立交等市级重大交通项目建设。
同时,扎实推进沙坪坝西永、北部新区礼嘉、南岸茶园、两江新区龙盛、九龙坡陶家5个新建商圈21个配套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并推进大渡口九宫庙、北碚缙云、渝北两路空港、巴南李家沱、江北嘴5个续建商圈22个配套城市道路建设项目。
为提升重庆商圈整体形象,今年上半年,我市还面向全球征集重庆市核心商圈统一标识,在1400余件参选作品中评选出了重庆城市核心商圈标识,制定了全市商圈统一标识使用规范,推动成熟商圈加快建设和使用全市统一的商圈标识、标志。
此外,如何将文化元素植根于商圈发展,这也将成为商圈提档的重大课题之一。
“重庆商圈不仅是繁华的商业街,而且承载着重庆山水之城独特的人文气质与时代风范。”市商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商圈建设过程中将更加注重深入挖掘和保护商圈传统历史文化,再现“老重庆”城市特色,体现文化有根、商业有魂,使城市核心商圈成为重庆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
当前,在“商旅文”融合发展方面,解放碑商圈与洪涯洞民俗风貌区相结合,使众多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的重庆“老字号”得以保存并发展壮大。三峡广场商圈的三峡大坝缩影及三峡文化雕刻等景观建设,实现了文化艺术作品与休闲娱乐设施的有机结合,彰显了高雅气质和文化品位,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政策杠杆
小财政撬动大市场
据介绍,为推动我市商圈建设再上一步台阶,市****整合众多政策资源,针对全市商圈建设出台了一揽子的支持政策,以借助各类政策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大的市场资本参与,加快我市商圈的上档升级步伐。
在财政支持方面,我市将在安排专项资金奖励区县做好商圈建设规划的同时,统筹****和市级资金,促进市级、区县、乡镇(社区)三级商圈建设,对商圈标识、商圈建造等方面给予奖励。
此外,将“智慧商圈”建设项目纳入国家两江新区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项目,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对区县级特色商圈打造纳入重点项目支持,对乡镇(社区)级商圈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建设,并安排相应的资金支持社区便民商圈、乡镇重点商圈建设。
在金融支持方面,我市出台了专门的业务发展指引,资源配置给予商圈倾斜。同时,对重点商圈内的大型优质客户,在客户授信准入、服务收费、授信价格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倾斜,尽量满足重点商圈内企业的资融需求。
在土地保障方面,下一步,我市将切实抓好商圈范围土地征转、城市土地房屋征收、土地供应等工作,将商圈土地供应优先列入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给计划,强化用地供后监管,依法开展商圈范围内闲置土地的清理工作。
此外,据透露,我市正在对商圈建设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深入论证,若确有必要进行立法,将在市人大法工委和市****法制办指导下,争取将商圈建设地方立法纳入市人大常务委员会五年立法规划中,按程序适时推动商圈建设立法工作,为我市商圈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三个层级构建全市商圈网络体系
——专访重庆市商委主任周克勤
重庆日报:近年来,全市商圈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下一步,我市将如何结合五大功能区域划分战略推进商圈规划建设工作?
周克勤:重庆商圈因重庆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布局结构而逐渐形成,是城区商业商务资源富集、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商业商务核心区,在一个大的区域呈现出层次性和网络化特征。商圈的概念发源于重庆,也发展于重庆。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全市功能区域划分的重大决策,这是指导全市发展的科学战略,也为我市商圈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结合全市功能区域划分进一步完善思路,突出重点,推进全市商圈建设。
立足于全市五大功能区域的发展定位,我们将按照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功能互补的要求,构建以****商务区为龙头,区县核心商圈为骨干,乡镇商圈(社区便民商圈)为支撑的三级商圈网络体系。
重庆日报:我市三级商圈网络体系将如何具体构建?
周克勤:第一个层级就是抓好都市功能核心区****商务区建设,突出城市中心区的高端综合功能,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为基础,以金融、商贸、商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旅游服务、信息服务、教育培训以及咨询、会计、法律等专业服务为支柱,着力打造中国西部地区的总部经济集聚区、金融集聚区、高端商业承载区、国际商务交流区、文化创意示范区、高尚生活服务功能区和国际化都市风貌展示区。
第二个层级就是抓好城市核心商圈建设。提升优化观音桥、南坪、杨家坪、三峡广场等成熟商圈,形成高端要素集聚的商业核心区,扩大重庆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都市功能拓展区这一块要加快推进沙坪坝西永、北部新区礼嘉、南岸茶园、两江新区龙盛、九龙坡陶家等主城续建、新建商圈。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重点打造区域性城市核心商圈,集中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商圈。
第三个层级就是积极发展社区便民商圈和重点集镇商圈。社区便民商圈以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为目标,突出必备型业态配置,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和网络。乡镇商圈以市级中心镇和重点示范镇为重点,围绕乡镇主导产业,规划建设一批乡镇特色商圈,提升乡镇商贸发展水平,促进现代化小城镇建设。
通过三个层次商圈建设,在全市构建起高、中、低“金字塔”型商圈网络体系,实现商圈科学布局,错位发展,共同繁荣。
链接>>
五个关键词
读懂重庆商圈发展“未来式”
1. ****商务区
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划分战略的要求,全面提速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商务区建设,将是未来我市商圈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下一步,我市将集中力量,编制****商务区产业规划和建设详细规划,推进10平方公里核心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金融、商贸、商务、咨询、广告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中国西部地区的总部经济集聚区、高端商业承载区、国际商务交流区、文化创意示范区、国际化都市风貌展示区和金融集聚区。
2.体系布局
未来,我市将坚持"商住分开、人车分流、立体开发、集中打造"理念,提升优化观音桥、南坪、杨家坪、三峡广场等成熟商圈,并加快推进沙坪坝西永、北部新区礼嘉、南岸茶园、两江新区龙盛、九龙坡陶家等主城续建、新建商圈。
此外,抓好区县商圈发展,集中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商圈。积极发展社区便民商圈,突出必备型业态配置,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和网络。规划建设一批乡镇特色商圈,提升乡镇商贸发展水平,促进现代化小城镇建设。
3.错位发展
未来,我市将促进各大商圈合理定位,根据商圈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发展状况、辐射半径和功能作用等方面对商圈进行准确定位,突出功能分区,引导错位发展,体现商圈特色和风格,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发展。促进核心商圈之间、核心商圈与社区便民商圈之间协调发展,良性互动。
4.业态调整
未来,我市将按照高、中、低三个层级布局发展商圈业态,构建“金字塔”型商圈业态体系。积极支持传统商圈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商圈业态的档次和品质。积极引进和培育商业品牌,增强商品的可选择性,满足消费者多层次消费需求。鼓励发展社区品牌店和特色店,提升便民商圈水平。
5.电子商务
未来,我市将加快“智慧商圈”建设,建成“智慧商圈”云平台,覆盖全市核心商圈,实现各大核心商业区服务全面整合以及消费升级。大力发展商圈网络零售业,提高商圈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实现实体商圈与虚拟商圈相结合,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相结合。支持商圈龙头电商企业发展,打造商圈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国内一流的电子商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