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渝《构建“西三角”经济区基本思路》出炉
9月25日,陕西省****常务会议室,气氛异常严肃。
包括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在内的****高层,正一字一句研读一份报告———《构建“西三角”经济区基本思路》(简称“思路”)。
“这份报告是由陕西、重庆、四川三省市******共同起草的。”陕西省******相关负责人说,之所以领导如此认真,因为,这关乎着未来川陕渝三地合作的走势及西部“金三角”增长极的崛起。
事实上,不管是****层面的区域合作,还是民间层面的经济交流,不管是专家的高调力挺,还是社会群众由衷的呼声,无不彰显出一个共同指向:川陕渝三兄弟携手共建“西三角”,培育中国第四增长极!
川陕渝力挺“西三角”
合作****建,共建中崛起!地缘相近,人脉相连,经济互补,同处内陆的川陕渝用行动力挺西部“金三角”的确立。
这点,从川陕渝三地合作的“时间表”可读出一二: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川陕渝三省市高层在北京达成构建“西三角”经济区的共识;4月中旬,三省市******签署了《关于共同打造“西三角”经济区的工作协议》,并就发展思路提出战略构想;6月中旬,在重庆举办的“西旅会”上,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就推进陕渝合作、努力构建“西三角”经济区等问题,与重庆市党政主要领导进行了深层次探讨;7月,三省市******负责人齐聚成都,就“思路”编制进行专题研究;9月,“思路”出台,并对构建“西三角”经济区的必要性、可行性,构建总体构想、重点领域及保障措施进行了科学定位;11月27日,川渝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共建西部“金三角”被多次提及。
“频频接触的背后,充分说明川陕渝三地合作的迫切心情和强烈愿望!”西安市一经济观察者说,其中一个大背景是,西部大开发已实施了十年,未来十年将怎么走?西部“金三角”的合作会不会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关系三省市未来在全国经济新版图的地位。
“西三角”覆盖61个城市
问号,还是问号。西部“金三角”如何布局呢?
“一极三区、两高地一中心。”陕西省******有关负责人透露说,“一极”即全国区域经济增长第四极,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并驾齐驱,共同支撑全国60%左右的经济总量;“三区”指全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先行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两高地一中心”即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高地和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西部地区教育、文化、卫生、信息、会展等现代城市功能综合服务中心。
根据“思路”,“西三角”经济区初步考虑规划面积为37.78万平方公里,2008年常住人口1.4亿人,地区生产总值2.15万亿元,包括61个城市,到2015年GDP达到5万亿元,占西部地区比重45%,占全国比重10%左右,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前期应担当“主角”
构建“西三角”经济区框架已成型,那么,****应做些什么?“依照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成功经验,****前期应引导发展,担当‘主角’。”陕西省******有关人士认为,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主骨架、若干次级通道为补充的综合交通网络;优化空间开发结构。沿重要交通干线形成成渝、西渝、成西三大空间开发主轴,增强重庆、成都、西安三大城市核心带动功能,发挥重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打造西部地区产业高地。发挥西安科研、航空、航天、机械制造优势,成都信息软件、重大装备制造、清洁能源优势,重庆制造基础雄厚、配套能力强、工业体系齐备优势,联手打造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汽摩、资源加工、高技术、国防军工等六大产业基地。
构筑内陆开放新格局。充分发挥西安国际港务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等园区的优势,以西博会、西洽会、欧亚经济论坛等重要会展活动为平台,打通国际贸易大通道。
国家******地区经济司副司长陈宣庆称,跨区域、跨省份的合作,尽管中国已有先例,但各个地方的经济环境、地理因素、人口密度等不一样,川陕渝三地合作,要多层次、多角度去配置资源和发挥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