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岩
到昨日,一共有15万人次参与“两江大步赶深海———建设中国内陆开放高地”大讨论,所提建议4000余条。 昨日,新增的3万人次讨论者,话题集中在“西三角”上。有网友提出:构筑“西三角”,应该摒弃“袍哥”思想,重庆、西安和四川,不能分老大老二老三。 这名网友叫“新生入学”,他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区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只有区域之间的合作,才能互惠互利。” “回头看之前的成渝两地,谁是老大,谁是老二,民间口水仗曾经打得火热。但最后两地还是走到了一起,共同构筑成渝经济区。” 重庆、四川、西安三地联手的经济互补性决定了盟友之间的平等兄弟关系。从区位优势看,重庆、成都、西安三座城市皆毗邻中部,具有承东启西的功能,且都是西部发达城市,在承接东部以至国外产业转移方面,同为第一梯队;从产业特点看,三地各有优势;从自然资源看,陕西的基础材料、矿产资源丰富,四川水电资源丰富,重庆可以接纳和消化四川的水电产能,“陕煤入渝”也极具吸引力。因此,三城之间,各有所长,难分伯仲。非要分个你老大、我老二,那是很庸俗的江湖“袍哥”习气,也是精诚合作的障碍。 还有一名网友说,“西三角”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对手很多,包括由东营市、淮坊市为主导的“黄三角经济区”;由厦门市、福州市主导的“海西经济区”;由广西北海市主导的“北部湾经济区”以及我们的“西三角经济区”。 目前“西三角”实力最强,但“目前最强”不等于“以后最强”,别人的后发优势已对我们形成巨大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