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隧道全景示意图 记者杨新宇翻拍
为我市两江隧道把脉了两天之后,我国隧道行业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今天将走进解放碑地下,了解“地下重庆”。
据介绍,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重庆就有了向地下发展的态势,大量的防空洞应时而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那么,大量的地下隧道是否合理?对地面上的建筑是否会造成影响?如果出现隐患该如何解决?解放碑中心区域前段时间出现的两次地面塌陷事件(本报曾作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问题也随着重庆的“地下发展”而日渐提上了议事日程。钱七虎院士今天将就这些问题,为“地下重庆”把脉。
两江隧道出口装防洪门
华龙网讯 经过17日下午的现场勘察和听取了设计师们的情况介绍后,昨天,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与设计师们齐聚一堂,共同会诊两江隧道工程中的难题。两江隧道出口将安装电动密闭门防洪的设想得到院士首肯。
没有过多的寒暄,会议一开始就直奔主题: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挖掘隧道比较合理、安全,特别是位于朝天门码头下的地下立交部分?
钱七虎院士提出,采用哪种技术修建,可以根据动工的具体时间定,因为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作为库尾的朝天门水域流速将大大减缓,“但两江隧道不宜过宽,盲目追求第一,既要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也要想到实用性。”
针对防洪的问题,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张力院长说,由于两江隧道的出口计划建在几条滨江路上,而滨江路的设计是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当遭遇百年洪水的时候,江水将超过滨江路,也就是说届时两江隧道也将“葬身”水底。为此,两江隧道出口将安装电动密闭门。密闭门关闭后不仅水进不去,甚至连空气也无法进入隧道。钱七虎院士非常赞同这一办法。
背景资料:
计划中的两江隧道连通江北城、解放碑以及弹子石三地,分为嘉陵江、望龙门、长江三个隧道,全长16147米,呈“Y”字型。其设计开创全国先例,在朝天门码头下端修建一个地下立交,供车辆交通转换。
嘉陵江隧道出口分别在重庆牙膏厂和重庆歌剧院附近;望龙门隧道沿陕西路布设,洞口设在四方街附近;长江隧道出口分别在重庆烟厂和米市街附近。
据悉,两江隧道建成后,从江北嘴至弹子石只需5分钟。
相关新闻:重庆现有3条过江隧道
一条过江排污隧道
全长925米,北起渝中区太平门,南至南岸区海棠溪盐店湾,由南北两岸竖井、江底管道组成,在江底下70米处穿越长江。
该工程水利条件复杂,技术复杂程度和施工难度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也是少有。中外专家经过长达5年的全面研究论证,确定了采用盾构施工工艺过江的方案:盾构法。向世界银行贷款约12亿,从德国购进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大型盾构掘进机械,这也是我国西部首次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工期历时14个月。
2004年7月29日零点10分,排污过江隧道实现全线贯通。
隧道贯通后,渝中区、沙区和九龙坡区的污水,通过过江隧道送往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净化达标后排入长江。
两条天然气过江隧道
我市首条过江隧道,是从江北溉澜溪至南岸弹子石,这条天然气隧道,每天供气量达30万立方米,解决了南岸区、巴南区和长生等地区的天然气气源问题。
第二条天然气过江隧道,2003年8月开始动工。隧道从江北刘家台至渝中区大溪沟的嘉陵江江底,全长650米,直径1.8米,距嘉陵江江底28米,隧道内铺设了直径达426毫米的天然气管道。
目前,天然气过江隧道已全线贯通。(记者史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