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名城,活力万盛。
文化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内涵丰富,牵动全局,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也是关乎百姓福祉的民生产业,更是提升生活品质的幸福产业。眼下,文旅产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文化繁荣、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重庆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和《关于印发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作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万盛经开区立足山水资源,克服阵痛,加快开掘“绿”矿,以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试点、文化旅游“三次创业”和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体育经济、文化经济、夜间经济,聚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商文旅体融合之城、轻极限·运动之城,点燃经济增长新引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黑山谷星空露营音乐节。
消费载体迭代升级,构建全域沉浸式体验空间
从海拔265米的盆地河谷到海拔1973米的山峰,巨大的垂直高差曾经制约万盛发展。
思路一变天地宽。近年来,万盛以“场景革命”破题,将以往的劣势,转化为独特的资源优势,催生出一系列现象级商文旅体融合场景,让“山水资源”变成“发展密码”。养生黑山谷、探秘古石林、惊险奥陶纪……万盛拥有石林、溶洞、峡谷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打造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黑山谷、万盛石林和奥陶纪主题公园等20多个旅游景区景点。
黑山谷是万盛旅游的一张名片,依托避暑资源优势,其夏季日均游客量达10万人次。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景区游却遭遇着“昼热夜冷”的困扰。
改变出现在这几年。得益于以“夜万盛·潮生活”为品牌,加快构建“城区-度假区-景区-乐园”四级夜游体系,发展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等夜间生活业态,打造兼具烟火气、巴渝风的夜间经济集聚区,黑山谷也开启了别样“夜间模式”。
搭一顶帐篷,枕星河入眠;围炉烧烤,举杯畅饮;与好友谈天说地,或静听虫鸣风语……夏日夜晚,音乐节中的黑山谷露营基地化身星空下的音乐乌托邦,烤串的滋滋声、孩童的欢笑声与舞台歌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惬意的夜生活画卷。
市民杨先生是露营基地的常客。他说,夜间来乡村露营可以让人快速切换生活状态,从紧张的工作节奏中回归平和。
一枝独秀不是春。文旅消费场景加速提质,也带动着万盛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在城区,投入近1亿元打造万北二社区城市更新暨滨江片区新消费场景,正加快谋划实施万丽花园新消费场景、万盛面街消费场景提升等消费载体项目。围绕国能奥特莱斯、万盛老街、孝子河滨江美食街等区域实施灯光亮化工程,以光影艺术提升夜间消费的安全性与吸引力,推动城区商户平均营业时间延长2.5小时。
在乡村,近年来,万盛投入2338万元推进关坝镇、青年镇等4个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完善产业配套与人居环境;投资4800余万元打造南桐镇王家坝青少年乡村研学基地;投资3600万元实施关坝镇商贸中心提质工程,建成200余个商铺及标准化摊位,联动“凉风印象”等酒店转型“文商旅”综合体,带动镇域餐饮营收同比增长12.4%。

2025第二届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大赛(重庆·万盛站)。

中国·重庆万盛“黑山谷杯”国际羽毛球挑战赛。
消费氛围多维营造,激活全域引流留量机制
驱车从綦万高速公路万盛口下道,一座名为“羽毛球之乡”的城市雕塑映入眼帘,巨型羽毛球拍凌空舒展。
从20世纪60年代末矿区工人空闲搭网对打,到钟波、张亚雯、皮红艳等知名教练和运动员名扬全国,这些年羽毛球运动在万盛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倡导“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等促消费品牌活动,这些政策回应了人们对消费体验感的新需求,也为赛事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围绕重大体育赛事和文旅活动,万盛在造势、营销、保障三向发力,持续优化消费体验环境,构建“引客—留客—消费”的全链条生态。
今年7月中旬,2025中国·重庆万盛“黑山谷杯”国际羽毛球挑战赛如期而至,32支国内外队伍、约500名选手在此展开巅峰对决,线下观赛人次超6万。
城市是赛事的“赛场”,赛事也是城市的“秀场”。羽毛球赛期间,万盛巧妙将体育竞技与地方特色融合,举办开展农特产品展销会、推出球星见面会互动活动,把万盛特色美食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等融入赛事……受赛事带动,万盛景区游客量激增,相关旅游线路在社交平台热度高涨,推动重庆奥陶纪旅业等文体企业营收同比增长6.1%。
文旅活动同样“暖”了市场。这几年,万盛举办巴蜀非遗民俗大展演、黑山镇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第25 届苗族踩山会等活动,持续强化活动IP影响力,引流外来消费,吸引客流超百万人次;举办“盛城乐购·焕新生活”“夜万盛·潮生活”等商文旅体融合促消费系列活动80余场。
建设国际消费环境标杆城市,畅通道、优环境、强服务,是万盛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的关键一招。
据悉,万盛推行旅游商品无理由退货机制,覆盖7个景区及50个承诺主体,投诉受理率、办结率均达100%;“阳光餐饮”工程推动1443家餐饮单位入驻监管平台,食材溯源信息达3万余条。在此基础上,建立商文旅体融合联席会议机制,破解部门协作碎片化问题,推动文旅消费市场从争取流量迈向深耕“留量”。

万盛黑山谷航空飞行营地。
品牌资源双向赋能,塑造地标与潮流共生生态
初秋时节,彩林与碧水环抱的万盛金桥镇青山湖旁,特色民宿总能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拍照打卡。宿于此地,可枕着星空明月入眠,伴着鸟语花香醒来,那份淳朴的幸福感直抵人心。
时下,个性化民宿已成为大众出游的热门选择。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更为这一产业注入了强劲发展动力。
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持续推动住宿产品向品质化、多元化方向创新。万盛各类酒店、民宿精准紧跟消费趋势与市场需求,从游客关注的产品性价比和服务个性化入手,积极求新求变、升级改造,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径。例如,渡云栖民宿敏锐捕捉年轻旅客的“打卡”需求,精心打造无边泳池,让游客在畅游的同时,既能饱览云海美景,又能拍出时尚大片;文书老院民宿则依托昔日私塾旧址重建,巧妙营造出浓厚“书香”氛围,为游客构建起可阅读、可小憩的文化空间;源乡晓著民宿更是深度打造万盛非遗展示馆,定期开展非遗项目展演,让游客在住宿中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重庆民宿产业版图中,万盛黑山区域45个精品民宿已形成具有相当知名度的黑山民宿集聚区,成为区域民宿品牌的重要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万盛民宿深谙“体验为王”的道理,大力推动“民宿+”多业态融合:在“民宿+美食”领域,栖林・楠苑民宿的招牌菜品黑山藤椒鸡,凭借独特风味与地域特色,成功被评为重庆地标菜,让游客在住宿之余,能深度品味当地美食;在“民宿+游乐”领域,各民宿积极联动周边游乐资源,其中怡山怡舍民宿依托周边生态农场,推出猕猴桃等水果采摘体验,将住宿与田园乐趣、户外休闲紧密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旅途场景,让消费者的体验更加全面丰富。
近年来,万盛始终将民宿(农家乐)产业发展作为推动区域绿色化改革和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民宿+美景”“民宿+美食”“民宿+研学”“民宿+文创”“民宿+游乐”“民宿+非遗”等多元业态创新,不断壮大产业新生力量,持续打响万盛民宿品牌,全区建设各类民宿100余个,其中万盛栖林・楠苑民宿获评全国甲级民宿,源乡晓著民宿、谷子里民宿、古道驿站民宿、湖畔民宿获评全国丙级民宿。至此,万盛已拥有6家等级民宿,数量位居重庆全市第一。
从单一住宿功能到多元体验载体,万盛民宿早已超越“简单旅舍”的定位,凭借丰富的业态融合与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一个个独立的新旅游目的地。而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万盛通过本土基因挖掘与外部资源导入双轨并进,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特色消费品牌矩阵的生动缩影。
在深挖本土基因,培育特色美食方面,万盛麒麟坝蹄花、徐记烧椒兔等9道美食入选重庆旅游美食“渝味360碗”,苗阿姐牛肉火锅等8家店铺跻身“渝味360 碗・山城小巷”特色美食店名录;依托本地菌菇资源创新开发“全菌宴”系列套餐,通过系统性宣发成为游客必点品类,带动菌菇制品销售额增长40%。
在打造商业品牌,构筑集聚效应方面,区域公共品牌“万盛佳品”整合特色产品100余个,其中5个入选“重庆好礼”商品、5个成为外事礼品;老字号与非遗品牌焕发新活力,重庆源乡晓著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获评第八批“重庆老字号”;指导六丰食品参加新加坡国际食品展并赴越南开展贸易洽谈,拓展洞藏发酵火锅底料市场。
在聚焦文创破局,突破同质瓶颈方面,联合广东深圳、浙江义乌等地优质厂商,深挖本土文化符号,依托苗族踩山会民俗推出苗族姑娘“阿彩”IP,创新设计黑叶猴主题“万万&溱溱”系列玩偶,将非遗民俗与现代设计融合,实现差异化表达,推动文创产品规模化生产;支持万盛老街非遗工坊集群常态化开展展演活动,非遗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破千万元。

万盛民宿产业蓬勃发展。
融合成效彰显转型深度,创新模式树区域标杆
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年礼好物·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重庆仅有2条上榜,万盛的“盛礼游购·娱悦之旅”成功入选。
这条线路主打一个“年味”:在凉风梦乡村垂钓,听水波轻拍岸边;在板辽湖畔支起帐篷,抬头数满天星斗;走进万盛老街,看非遗展演,吃遍特色小吃。
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2025旅游名城名镇和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推介大会”上,万盛“旅游名城·活力万盛”案例脱颖而出,斩获全国第二。
国能奥特莱斯·岛屿集市荣获2025川渝夜经济新业态示范案例,重庆菜背篼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入选“2025年全国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全市仅3家),綦万南“新农人”“数”绘振兴图“鸵”起致富梦等5个案例获评全国农村直播电商典型案例。
……
这些荣誉,来自万盛多年探索:把旅游与体育赛事结合,让激情赛道带来人气;把旅游和乡村农业联动,让田园风光变成产业;把文旅和城市更新同频,让传统有温度,潮流有热度。
通过空间场景重构激活商业存量,文化基因重塑培育品牌个性,节赛营销创新构建情感连接,营商环境优化筑牢发展根基等措施,万盛正形成“载体—品牌—氛围—生态”四维驱动的商文旅体融合模式,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万盛全区接待游客2665万人次,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3.4亿元;万盛旅业、奥陶纪旅业等规上文体企业营收达1.7亿元,保持稳健增长。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通过市级初审,为消费升级注入持续动力。
下一步,万盛还将致力于突破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消费同质化的双重发展瓶颈,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能级跃升的基础上,抢抓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与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试点重要契机,通过整合在地资源、强化业态创新与消费场景打造,构建以文旅为核心牵引、多业态深度融合的消费生态体系,持续增强区域吸引力与产业承载力,把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提升消费韧性与经济内生动力,为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万盛力量。(刘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