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重庆9月9日电(记者吴梦桐)人形机器人大秀拳击绝技、驰骋足球赛场,仿生机械臂精准抓取搬运,“四足机器狗”敏捷穿越障碍……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尖端科技展示令人目不暇接。与此同时,在N3馆一侧,一群怀揣创意的青少年也带着他们的作品,亮相第四届青少年专利孵化展暨国际发明展。
本届展会以“开放共享、智创未来”为活动主题,汇聚海峡两岸及1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234名青少年。他们的作品中,既有解决灾害救援痛点的“多模态人机交互救援机器人”,又有服务医疗急救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智能担架”。这些“小发明”或许简单朴素,却凝聚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巧思与温度。
“这是一种可训练坐姿习惯的笔。”重庆市渝中区曾家岩小学学生刘梦媛边演示边介绍,“头部离作业本太近时,它就会发出红光和‘滴滴’的提示音。”她观察到一些同学因写字姿势不当影响了视力,便设计出这款内置红外感应器的智能笔。
曾家岩小学创意发明课教师杜辉告诉记者,学校将科创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不仅开设专门课程,还利用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发明实践能力。“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真问题,尝试用科技手段解决它,这种能力比技术本身更重要。”他说。
重庆工程学院学生陈娇团队的 “智慧航标系统”,则展现了青少年科创的深度。“传统航标功能单一、能源供应不稳定,我们使用双供电模式,并将北斗定位与Lora通讯技术结合,实现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山峦信号全覆盖。”陈娇说。
她介绍,团队历时三年在长江等多地进行实地考察,完成三次产品迭代,项目累计申请专利3项、获得软著10项、发表论文4篇,并且获得教育部科技查新以及检测报告。“我们会努力推动项目入市,期待为国家水网安全建设贡献青年力量。”陈娇说。
评审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副教授陈健认为,这些青少年作品更贴近生活,充满了“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巧思。青少年用朴素的创意回应现实需求,这种创新意识比技术本身更可贵。
本届展会还致力于推动青少年专利成果转化。“展会主要以青少年的创意发明为纽带,集结青少年的优秀创意发明作品,通过智博会这一国家级平台,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重庆邓鸿吉创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冶说,截至目前已有7件创新发明作品和企业达成交易协议,将加速落地转化。
“我们看中的不仅是项目本身,更是孩子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创意。”柏光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唐荣说,“签约后,我们将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助力优化产品外观和实用性,提升客户体验。”
“展会开拓了我的眼界,我坚定了继续创新的决心,让简单的发明创造更好地服务生活、贡献社会。”重庆市江北区华渝实验学校学生范嘉朗说。
来自加纳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特武马西·伊曼纽尔同样收获满满:“在这里,我看到了众多创新产品和应用场景,这场展会为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学生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对推动共同发展有积极意义!”
“我们将持续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助力让更多‘校园发明’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实现价值,让更多‘小小发明家’成长为懂创新、会保护、善运用的科技人才。”重庆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