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在2025智博会期间,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汽研”)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中国汽研正加速推动国家首批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汽车)的建设,持续激活汽车产业“数据驱动”关键引擎。
什么是汽车可信数据空间?将如何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智博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多位参会业内人士。
汽车数据也有“靠谱朋友圈”
当前,国家正加速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发布“数据二十条”、《“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战略共识已经形成。
随着数据要素被确立为新型生产要素,汽车产业作为覆盖“研产供销服”全链条的复合型行业,正面临多类数据加工难、流通难、变现难等瓶颈。
特别是,传统封闭数据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可信数据空间成为释放数据红利、加速产业协同的必由之路。
不过,何为可信数据空间?
通俗来讲,可信数据空间可以理解为一个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虚拟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大家都要遵守共同的规则(共识规则),不同的人或组织(多方主体)可以带着自己的数据加入进来,一起共享和使用数据,实现数据的价值。
今年4月,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正式上线;7月,国家数据局公布《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中国汽研入选首批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牵头打造统一架构、共建机制和典型场景的可信数据基础设施,推动汽车数据从“沉睡资产”向“可用要素”转化。
释放数据要素乘数价值
汽车可信数据空间是一个新鲜事物,它主要解决汽车行业哪些问题呢?
中国汽研数智中心场景应用科室主任王兵博士表示,此前汽车行业长期存在“数据孤岛”问题,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割裂,价值难以释放;信任与合规难题,即如何在保护数据隐私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进行安全、合法、可追溯的数据交换与协作;数据质量与可用性问题,在确保参与交换的数据可信、有效,满足特定应用场景(如研发协同、供应链优化、后市场服务、“双碳”管理)的需求。
他表示,汽车数据可信空间旨在为各方提供一个既能保障数据主权,又能安全有序流通、发挥价值的“安全屋”和“协作平台”。
“作为试点单位,我们正在牵头或深度参与相关核心标准的研制,同时积极搭建基础性基础设施能力。”王兵谈到,更重要的是,我们选择如“保险风险减量管理”“二手车价值评估”“特定场景的汽车研发”等价值明确、参与方清晰的示范场景优先落地,在实践中沉淀经验、建立信任、完善规则,逐步由点及面推开。
这样一来,可信数据空间可以在安全合规前提下释放数据红利、加速产业协同创新,实现数据资源的规模化流通、共享利用,推动数据要素发挥乘数效应。
多项创新成果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智博会期间,中国汽研带来了高精定位数采系统、报警信号采集器、高性能转向实物在环测试系统、智能碰撞假人等产品,进一步提速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
中国汽研现场工程师给记者介绍,高精定位数采系统类似于“数据黑匣子”,在车辆进行法规测试时,同步、连续、可靠地记录下车辆真实、可信、厘米级精度的时空轨迹信息和车身姿态信息、高清的测试环境视频、车辆总线数据(如方向盘转角、油门开度、系统状态等)以及报警信号采集器的数据,用于证明测试结果是否符合法规条款。
此外,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电动助力转向(EPS)、后轮转向(RWS)、线控转向(SBW)系统已成为智能驾驶的关键执行部件,实车测试存在成本高、周期长、可重复性差等局限,数据收集与分析难度不小。
而高性能转向实物则在环测试系统主要针对这些行业上述痛点打造,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中精准模拟各种实际工况,为转向系统开发测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该系统可以加速转向系统研发进程,减少对物理样车和实车测试的依赖,安全地进行极限工况和故障测试,为转向系统的手感调校、功能安全验证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和优化平台。
在展区,智能试验假人也集中亮相,该假人模拟穿着黑色大衣的成人、身着高可见度反光环卫工装的作业人员以及背书包的儿童三类典型行人目标,真实还原智能汽车在自动紧急制动(AEB)测试中的行人近端横穿的现实场景,其测评数据被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在全球首次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