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典重庆

  • 经典CLASSIC
  • 重庆
  • 新闻中心
  • 经济频道
  • 交通频道
  • 重庆图库
  • 中企互联
  • 重庆论坛
  • 圈子
  • 许愿墙
  • 宣传片
  • 摩天迷
  • 企业免费推广,请来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网
    无标题文档
    22年来,重庆向巴布亚新几内亚派遣援外医疗队13批次、129人,救治16.4万人——在异国书写大爱与担当

    【来源】:经典重庆   【时间】:2024/4/1 13:14:10  [发表评论]

      第9批援巴新中国医疗队赴哈根省开展义诊活动。(本组图片均由市卫生健康委提供)

      第7批援巴新中国医疗队员克服当地简陋的工作条件,在手电筒照明下开展脑外科手术。

      “我代表巴新****向22年来辛勤付出的中国医疗队员表示感谢!”前不久,第13批援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医疗队(以下简称援巴新医疗队)药械捐赠仪式在巴新莫尔斯比港总医院(以下简称莫港总医院)举行。仪式上,巴新卫生部部长Lino Tom对中国医疗队员动情地说:“你们为改善巴新医疗条件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番话令在场的队员们充满自豪。

      2002年10月,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重庆向巴布亚新几内亚派遣中国援外医疗队。

      22年,13批医疗队、129人,救治16.4万人,开展神经外科、颌面外科、血管介入等近20个专科领域适宜新技术近300项……这一串数字,是援巴新医疗队在异国书写的大爱与担当。

      22年里,一批批医疗队员远离祖国和亲人,在异国他乡克服种种困难,用精湛的医术和感人大爱拯救了当地无数生命,展示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加深了中国人民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友谊。

      初到巴新,迎接他们的不仅是恶劣的环境,还有怀疑的眼光

      时间回到2002年10月25日,当第一批援巴新医疗队队员、妇产科医生周勤走进莫港总医院妇产科时,眼前的景象让她傻眼了:产房是一个大通间,20多张产床仅用布帘隔开。巴新鼓励生育,分娩率非常高,即使医生连轴转,仍满足不了需求,有的产妇坐着就将小孩生下来,有的甚至走在路上就生下小孩。

      医院诊疗设备老旧且维护不善,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院区卫生条件极差,几十个病人挤在一间大病房内;医疗器械及药品供应不稳定,手术临时被取消时有发生……

      现实的艰苦、恶劣的环境让队员们惊讶。“既然来了,那就安心工作。”时年35岁的周勤告诉自己。

      但迎接他们的不仅仅是艰苦的环境,还有怀疑的眼光。

      周勤看起来很年轻,又瘦瘦弱弱的样子,当地妇产科主任并不看好她,甚至质疑她的医术。

      没多久,周勤接到一个子宫脱垂的手术。凭借出色的技术,她在一个小时内顺利完成,且手术路径清晰,出血量仅20毫升,让科室主任刮目相看。

      随着完成的手术增多,科室主任也放下之前的“傲慢”态度,让周勤挑起了整个科室的大梁。“当他们都亲切地叫我‘Dr.Qin’时,自豪感油然而生!”周勤说。

      “我们毕竟是外来者,不被信任也是人之常情。”第8批援巴新医疗队队员黄警锐刚抵达莫港总医院时,他的任务是熟悉手术室环境,观摩手术。

      一次手术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大出血,血压迅速下降到60/30mmHg,随时可能心跳停止。医生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束手无策,寻求在一旁观摩的黄警锐帮助。黄警锐迅速准备后紧急上台,依靠丰富的手术经验,发现了病人的颅内出血点并予以妥善止血,最后成功完成了手术。

      “你拿再多的学历证明,说得再多,当地医生都只会微笑倾听,但一次次手术后,他们看到了中国医生的真本事,对我们的态度明显不一样了。”黄警锐说,在随后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当地医务工作者会主动来找他和医疗队员咨询、求助,只要是神经外科的病人手术,莫港总医院医生都会请黄警锐参与协助。

      手术中发生意外,一滴HIV携带者的血溅进眼睛,差点感染

      “巴新条件那么艰苦,你去过一次就行了,怎么还要去?”“在国内也是看病,为什么非要跑去巴新?”……2013年,当周勤再次报名援外医疗队时引起不小的争议。周勤说,巴新女性病例多,病情也不同,所以她把援外看成一次难得的挑战。

      事实上,援巴新医疗队面对的挑战很多,其中,传染病首当其冲。

      “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碰见HIV(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前来问诊,作为医生,我们必须一视同仁地去帮助她们。”周勤回忆,2013年11月6日,手术时一滴HIV携带者的血液溅进她的眼睛,这意味着感染HIV几率为3‰。

      在综合各方专家建议后,她开始接受阻断治疗。但阻断药物有严重的副作用,没吃几天,周勤就出现了精神恍惚、手指麻木、肌肉酸痛抽搐等症状,但她依然坚持在临床一线,一丝不苟地接诊病患。

      幸运的是,一个月后,HIV检测显示,周勤并未感染。“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不管在哪都要救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条条生命。”周勤说。

      除了艾滋病,巴新还是结核病、疟疾、登革热、伤寒等疫病的流行区。由于医疗队会在驻地诊治患者,各种病患登门,潜伏着致命危险。

      2016年5月6日,第7批援巴新医疗队副队长、骨科专家何盛江因感染登革热倒下了;同一日,肿瘤内科医生邓红彬中招;到晚上8时,队长张劲松也感染了;5月9日,泌尿外科医生潘永军发病……

      10人的医疗队,因登革热先后病倒7人。怎么办?没感染的医生继续坚守,其他医生则在初步恢复后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

      “既然来了,那就是接受了国家交给的硬任务,必须完成!”他们带着这样的信念,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直到顺利完成援外任务。

      巴新治安状况堪忧,面包车玻璃窗罩上铁网,给每名医生配备了防弹背心

      除了传染病,巴新的社会治安状况也令人担忧。

      每个工作日早上7时45分,一辆玻璃窗罩着铁网的面包车会从莫港总医院出发,到驻地接医疗队员上班;下午4时,面包车又将医疗队员送回驻地。

      面包车的玻璃窗罩着铁网,这种特别的设计是为了防止街头抢劫。2014年6月,多名歹徒曾持枪堵在中国医疗队驻地的大门口,抢夺医疗队的车辆。事件发生后,中国****为医疗队增聘当地武装保安,并给每名医生配备了防弹背心。

      “我离枪声最近的时候,感觉只隔着一堵墙。”队员唐万丽说,为安全起见,即使休息时间,队员们也只能待在装有铁丝网和配备保安的驻地。驻地就是10名援巴新中国队员唯一的活动场所,一个60×15米的空院子就是大家的运动场。

      为了解压,黄警锐把驻地楼内的一小片空地变成了健身房,没事儿就举个重,和同事比赛一下平板支撑。唐万丽则在小院的一角开出了一溜小小的菜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空心菜等农作物。

      开展手术超1万台,带去近20个专科领域适宜新技术近300项

      “我建议马上手术!”

      “可我们从来没给这么小的婴儿做过手术,更别说是脑部手术了。”

      “继续拖下去,若破溃造成颅内感染,孩子就会死,我们绝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生命!”

      2017年7月5日,莫港总医院新生儿病房,黄警锐与当地医生争论起来。

      争论的起因是一名出生仅两周的女婴,头部长了巨大囊肿,有20×20厘米大小,并溢出大量脑脊液,情况十分危急。当地医生为了防止脑脊液外漏,用保鲜膜包住了囊肿。

      面对这么一条小生命,黄警锐不忍放弃。巴新医生再三考虑后,同意了黄警锐的意见。黄警锐和唐万丽立即会同当地手术团队进行了周密细致的讨论,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第二天,手术顺利进行,仅用时一个多小时。

      还来不及高兴,术后恢复过程中,因为天气炎热和营养缺乏等原因,女婴的手术伤口出现了破溃。当地的医疗条件非常有限,像双氧水这样的国内常规用药,在莫港总医院竟然不能保证提供。

      黄警锐便自己到莫港的各个药店去买双氧水,并坚持每天给女婴换药。出院那天,孩子母亲请黄警锐给女儿取一个中国名字,黄警锐为这个女婴取名“MULAN(木兰)”:“希望她像中国古代的女英雄花木兰一样勇敢坚强,健康成长!”

      经过这件事,当地医护人员不禁向黄警锐竖起大拇指:“China,so great(中国真棒)!”

      除了在医院接诊,医疗队还在中国驻巴新大使馆的帮助下,到当地偏远地区开展义诊,从西高地省的哈根到马当省的巴萨穆克,几根凳子、几张桌子,屏风一围就是一个诊室。

      第9批援巴新医疗队队长何卫阳感慨地说:“我们开展面对面义诊,免费发放药品。那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看过医生,甚至有人从100公里外的部落赶来看病。”

      22年来,医疗队累计诊治巴新患者16.4万人,用行动谱写大爱之歌,也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人”。

      事实上,医疗队凭借精湛的医术创下了多个“第一”——第一例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第一例神经内镜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清除+颅内异物取出术、第一例血液透析患者……医疗队在当地已开展手术超1万台,带去神经外科、颌面外科、血管介入等近20个专科领域适宜新技术近300项。中国巴新友好微创外科中心也在莫港总医院挂牌运行,有效改善了受援医院的医疗环境,提高了当地临床诊疗水平,为当地医疗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授人以渔,带教培训当地医务人员9332人次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这是医疗队秉承的理念。22年里,他们悉心传授诊疗知识和经验,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第12批援巴新医疗队医生鲜鹏记得,当他让当地医生Munguas主刀一台腹腔镜手术时,这位40多岁的男医生高兴得像个得了奖的七八岁孩子。“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做吗?我感觉还不够熟练,算了,我还是协助你吧。”Munguas有些语无伦次。

      “拜托,兄弟,自信一点!你都练习了这么久了,况且我会在旁边协助你的。”鲜鹏拍拍他的肩膀,还跟他来了一下碰拳礼。

      手术很顺利,病人右肾9cm大小的肾囊肿被顺利去顶减压。这是当地医生做的第一台腹腔镜泌尿手术。

      “我国虽然向巴新提供了微创手术的设备,但只代表那里具备了微创手术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微创手术的技术。”鲜鹏说,他们举办腹腔镜技术培训班,从理论到实际操作,让当地医生接受系统培训。

      数据显示,22年里,医疗队共带教培训当地医务人员9332人次。不仅如此,重庆还接收了40名受援国医生来渝进修。

      去年,已是重医附一院泌尿外科主任的何卫阳身边跟了一个“洋徒弟”——来自巴新的斯考勒医生,她是巴新第一个加入泌尿科团队的女性医生。

      “我第一次看何教授做微创手术时,可以用‘震撼’来形容。”斯考勒说,“以前我们做手术都是开放式的,对病人伤害大,一天最多做两台手术。”半年后,斯考勒回到了巴新,目前已能独立进行微创手术。

      最亏欠的是家人,但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影响当地的一批批人

      “新生儿科是第一次选入巴新援助项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想再留一年,我有信心,能够有效降低莫港总医院的新生儿死亡率。”2022年2月的一天,第11批援巴新中国医疗队队员刘振球向队长陈国柱申请。

      “你家里怎么办?”沉默了一会,陈国柱问。此时,刘振球已在巴新待了10个月,他的双胞胎儿子仅8岁。

      陈国柱明白刘振球的苦心:当时,莫港总医院新生儿患儿死亡率在120—210‰,巴新全国新生儿死亡率约39‰,这个数据很高,是中国新生儿死亡率的近10倍。

      “我也很想念妻儿,和孩子妈妈谈了几次,她选择支持我。”刘振球说。

      2022年8月10日,第11批援巴新医疗队回渝。8月11日就是刘振球双胞胎儿子的9岁生日,留在巴新的刘振球发回了一段视频:“亲爱的儿子皮皮和蛋蛋,爸爸想你们了,但爸爸不后悔离开你们和妈妈这么远,和很多为国家默默付出的人相比,爸爸只做了一件小小的事情……”

      医疗队员基本上都是医院的业务骨干,三四十岁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第11批援巴新医疗队队员郑军,父亲患有肺癌,出国前又正值儿子小学升初中的关键时期,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妻子身上。援巴新期间,妻子患上了“胃印戒细胞癌”。

      “当时,我人都懵了,心中满是愧疚与亏欠。”郑军说,医院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专家会诊,妻子顺利进行了手术,他这才安下心来。

      为什么要援外?医疗队员们经常会被问到这个问题,也会经常自问。在巴新的日子里,他们越来越肯定地给出这个回答——

      一个人,经过努力可以带动一个人,而整个中国医疗队在巴新20多年的努力,可以影响到这里的一批批人。长此以往,巴新医疗的发展,一定会留下中国的印记,就如同路边的花儿,每朵虽然不那么起眼,但连成片后,却是如此绚烂多彩。




    我要投放>>推荐广告



    更多>>网友评论


    温馨提示:当前还没有评论!欢迎发表评论!

      用户名
      评 论
    验证码   

    新闻中心>>相关新闻

    成渝中线高铁科学城站六线道岔特大桥

    骑手友好场景建设,推进成效如何?

    重庆将全面推行“一卡通”服务管理新

    反内卷!去班味!这届年轻人正在重新

    骑手友好场景建设,推进成效如何?

    重庆传统商超密集“变身”,能否激活

    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重庆黄连产量占全

    深化“警信协同、科技赋能” 重庆联

    成渝中线高铁科学城站六线道岔特大桥

    骑手友好场景建设,推进成效如何?

    重庆将全面推行“一卡通”服务管理新

    反内卷!去班味!这届年轻人正在重新

    骑手友好场景建设,推进成效如何?

    重庆传统商超密集“变身”,能否激活

    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重庆黄连产量占全

    深化“警信协同、科技赋能” 重庆联

    更多>>论坛新帖

    更多>>最新视频

    培养造就创新型的人才,促进科技自立

    中国的|大足石刻,有点东西!

    全球连线|加拿大“网红”体验中国式

    全球连线|加拿大“网红”体验中国式

    重庆奉节:层层梯田景如画 绿水青山

    航拍五月三峡 赏看江山如画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

    重庆多地现日晕奇观

    三峡橘海又到“花果同树”时

    走进企业看信心|高效“全球购”在这

    重庆巫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花开

    重庆江边浮现“小方块” 扎堆成片犹

    更多>>图片新闻

    祈个福>>最新祈福

    ZKE|发财发财发财,平安幸福!

    深圳重庆人|菩萨保佑我早日在深圳全款买

    柏塆人|寻找小学同学刘春兰,万州区

    不孝子|妈妈我想好您,您在那边还好

    李宇|祝愿我身体没有疾病,舒舒服

    李宇|祝愿我尿频疾病痊愈,舒舒服

    李宇|祝福我舒舒服服的身体。

    甲乙|重庆更美好

    创金|创金MBR膜超滤膜

    李宇|祝福我舒舒服服身体,尿频疾

    更多>>投票调查


    你希望从经典重庆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
    重庆房产置业方面的最新信息
    重庆统筹城乡方面的及时信息
    重庆美食方面的信息
    二手,黄页,招聘,交友方面的信息
    有关重庆生活方面的及时信息
    有关重庆发展的最新信息
    重庆高楼大厦最新资讯
      

    更多>>实用工具

    手机归属地查询 快递查询

    万年历 手机话费查询

    常用电话号码 邮编查询

    QQ强制对话 QQ号码吉凶

    地图查询 股市行情查询

    IP地址查询 预产期自测

    英文词典、翻译 交通标志大全

    生男生女 列车时刻表

    车牌号码查询 中国朝代表

    古书排版 身份证号码查询

    火星文转换 全国著名医院查询

    下载地址转换 绕口令

    电视节目 购房计算器

    两日距离天数计算 网速测试

    ICO图标生成 汉字转换拼音

    重庆论坛!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