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民政部、商务部联合印发了《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重点提出了到2025年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总体目标,并就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实施与监督、标准化能力建设及标准国际化等四个方面,确定了10项重点任务。养老和家政服务业,是事关民生福祉、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领域,加强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有利于形成规范化、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的行业发展新局面。
首先,加强养老标准化建设确有必要。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截止2023年1月,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70岁及以上人口为2.41亿,占总人口17.3%,这意味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一般认为,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达到10%,即为老龄化社会),社会整体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年人获得的幸福感,加强养老标准化建设,给更多老人以足够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有利于激发该部分群体消费潜力,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或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风口,推动中国经济向上、向好发展。
其次,加强家政服务标准化确有需求。前期,家政从业人员一直处于较为微妙的行业位置,因其居家工作的性质,导致部分从业人员时常会模糊个人生活与工作职业的界限,使得不少家政从业人员存在“反正在家也是做家务,不如去别人家做还能多份收入”的想法,致使相关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对行业标准知悉不明、对工作标准定位不高。明确家政服务行业服务标准,加强对从业人员整体技能培训,既能促进整体行业从业者素质提高,又能使给受众获得更专业的服务,提升社会整体幸福感。
笔者认为,对于养老和家政服务从业者,除需从“硬件”上提升家务、厨艺、护理等职业技能外,还要从“软件”上加强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培塑,相关平台、中介在雇佣人员时,可加入互评板块,建立完善的雇主、雇佣评价反馈机制,对于确实存在道德问题或职业素养明显不足的从业者,应坚决不予雇佣;对于职业素养高、德才兼备的从业者,可按级划分、进行分级报价,这样既能鼓励相关从业者提供更为优质的行业服务,又能凸显市场“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规则,给予消费者更为公开、更加透明的消费体验。(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