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感受到足够的爱和自由,不存在被压抑的问题,他的心理就会健康地发展,他的行为就会遵从内心的指引和需要,很少出现失控和过激的表现。如果孩子在某处遭受过压抑,他对爱和自由的需求被大大限制,那么他一旦遇到能够释放的宽松环境,就会拼命释放,呈现出矫枉过正的病态行为。就像一个饿急了的人,遇到丰盛的食物,一定会食用过量。
泰安问题孩子学校认为改变性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调整步伐,从而达到在亲子教育上的步调一致呢?
1、维护夫妻感情
夫妻和睦是家庭教育最美的底色,如果没有这层底色,即使父母双方的教育理念再一致,孩子也无法从家庭中获取爱和快乐。
2、放下固执,共同学习
夫妻双方在家庭里的地位必须是平等的,不存在一方控制、一方顺从的关系。当教育理念起冲突的时候,双方都应该心平气和地反思自己。多学习相关知识,多在教育中实践,多观察孩子的反应,心里有孩子的父母一定能判断出哪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更好。
3、不要在孩子那里“争宠”
泰安问题孩子学校发现有的大人做了父母之后,心理依然不成熟,他们会试图在孩子那里“争宠”,甚至用溺爱和娇纵来博得孩子的好感,让孩子爱自己更多一点。
父母千万不要这么做,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里,父母在孩子的心里应该是一个整体,爸爸和妈妈同样地爱着他,他也会同样地爱着爸爸和妈妈。父母对孩子必须保持一致的有原则的爱,不能让孩子有怕的感觉,也不能让孩子觉得某一方更爱自己,自己可以在那一方面前更自在、更随意,甚至无法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