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门片区治理效果图。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新华网重庆12月31日电 31日,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朝天门片区治理提升工程开工,标志着两江四岸核心区进入了全面加速实施阶段。
“朝天门片区是重庆城市的符号,是重庆历史的坐标,本次治理提升项目是两江四岸核心区的‘一号工程’,也是‘画龙点睛’之笔。”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两江四岸核心区朝天门片区治理提升工程包含朝天门广场段、洪崖洞段、东水门段,总长2.4公里,总用地面积约27.43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12.8公顷),总投资28亿元。
项目将对朝天门广场、码头、2.4公里消落带进行生态治理和品质提升,提高防洪抗灾能力;打通洪崖洞-朝天门-东水门(湖广会馆段)分别在180和196标高处5至7米的步行系统,观光电瓶车可无障碍通行;激活朝天门广场下6万平米的建筑空间,成为市民、游客文化休闲、消费的地标性公共区域;恢复朝天门码头、磨兜码头、民国新码头和大梯道,梳理现状码头泊位,将14处泊位调整为6处,打造开敞的沿江岸线。
“实施朝天门片区治理提升,对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延续城市文脉、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该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