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至1997年间,渝中区开全市先河,建成滨江路后,人们才惊异地发现,被遗忘已久的两江沿线,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商贸、交通、文化价值。此后短短几年间,主城各区纷纷在两江沿线大兴土木,一条围绕重庆主城的滨江经济带显露雏形。
重庆滨江路纵横图。 制图/张异
总长度全国第一
全国临江而建的城市不在少数,对滨江带的打造各有特色,但就滨江路而言,重庆无疑是全国第一。
记者从主城各区采访所得数据来看,目前主城建成、在建和规划的滨江路有10条,总长度为140.31公里,包括:5.23公里的长滨路、6.3公里的嘉滨路、40公里的南滨路、11.68公里的北滨路、6.6公里的沙滨路、5.6公里的牛滴路(嘉滨路牛角沱至滴水岩)、8.6公里的九滨路、16.6公里的大渡口滨江路、16.5公里北部新区滨江路、23.2公里的巴南区滨江路。
合围重庆主城区
长滨路、嘉滨路、南滨路、北滨路,这四条修建得最早的滨江路,打下了重庆滨江路发展的基础。从这四条路延伸开来,将是一条沿江把重庆主城合围起来的“滨江环路”。
对接长滨路的,是在建的九龙坡滨江路。九滨路以直港大道为中点,东至黄沙溪,与长滨路延长段相连,西至长江二桥,与大渡口计划于今年底动工的滨江路相连,随后,将形成朝天门至鱼洞长江大桥北桥头的沿江通道。
对接嘉滨路的,是牛滴路。因道路牛角沱起点处,轻轨、大桥、公路交汇,情况复杂,设计施工难度大,牛滴路开工尚未定期,但一旦建成,将在红岩村附近,与沙滨路相连,形成朝天门至磁器口的沿江通道。
南滨路延长段在建,与之对接的,是巴南区滨江路,将形成弹子石至鱼洞长江大桥南桥头的沿江通道。
北滨路将在本月20日打通渝澳大桥的断头,全线贯通。将来,这条路还将过江北城,继续延伸至江北农场处,与北部新区滨江路相连,形成石门大桥至北部新区太阳坝的沿江通道。
而这些沿江通道,又将通过两江之上的桥梁实现互联,从而形成“环路”。来自各区的滨江路工程时间表显示,主城滨江环路基本成型的时间,在2010年左右。
重庆人回归江边
对于重庆这座城市,滨江路的意义不仅限于道路的增添。过去两江沿线的荒僻土地,在滨江路的带动下,迅速繁华。
以北滨路为例,过去,这一带充斥着化工厂、造纸厂等重污染企业,一些田坝夹杂其间,初一看,还以为“不是重庆主城区”。而北滨路建成后,沿江老企业集体搬家,消灭了污染,腾出的地块依山傍水,成为房产商疯抢的宝地。来自北滨路内侧开发办的消息称,沿线土地基本都有主了。除了建成的几条滨江路外,在建或规划的每条滨江路背后,也都昭示了一片土地的复苏。九滨路旁是黄杨新城,北部新区滨江路旁是全市最前卫、高档的嘉陵江景观带。
一位人士称,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重庆人回归老祖宗们沿江而居的生活方式。
面对重庆的滨江路热潮,有人连声叫好,也有人直呼糟糕。叫好的原因多种多样,说糟糕的原因却是剑指一端:滨江路建在江岸上,对江岸的原生态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
面对这样的指责,参与滨江路建设的设计者、建设者们说:“在重庆,要造一条不破坏江岸的滨江路,太难了。”
三大困境难解
一位参与多条滨江路建设的规划专家向记者分析了修建滨江路,在江岸保护方面面临的三个困境。
地形:重庆的江岸,与平原地区不同,缓坡少,陡岸多,有的地方,江岸还紧贴着岩石峭壁,在这些地方修滨江路,只有在江岸上架桥,别无他法。
成本:重庆的滨江路,尤其是早期的滨江路,大多位于城市建成区的边上,民居厂房众多,要避开江岸修路,只有内移,但拆迁成本高得吓人,不现实。
防洪:重庆的江岸,地质条件不稳定,防洪等级差,滨江路在分内的交通功能之外,往往还承担着防洪固岸的功能,因此部分路段必须修成堤岸。
戴着脚镣跳舞
困境难解,但面对宝贵的江岸,滨江路建设的参与者们也在创新一些保护手段。
以九滨路为例,建设方龙九公司人士介绍,虽然未能免俗,九滨路也是堤岸加高架桥的形式,但高架桥选择了轻薄型桥面,桥墩也是全市首现的花瓶状单墩,对江岸的破坏面积小。在可以直通江岸的堤防段,九滨路除了留足了供市民走近江水的通道之外,还计划在堤坝靠江一侧,做玻璃隔断,“走进里面就像进了水族馆,涨潮时,市民可在玻璃隔断内,观赏江水下面的奇景。”
据悉,我市首条不对江岸造成破坏的滨江路,将现身北部新区。北部新区人士坦言,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不菲。
趋势:大家都要搞商业
2002年,南滨路以重庆第一条“景观商业街”的身份正式开街。其迅速蹿红的商业,成为了重庆滨江路的样板。于是,各区的滨江路也开始比照南滨路,大做商业文章。
长滨路重新定位
最早建设的长滨路,在南滨路红火的刺激下,终于按耐不住,重新定位,开始强化其交通之外的商业功能。
在南滨路开街的当年9月,渝中区终于放出了话来:把不上档次的长滨路休闲带重新包装升级,要把部分流失到对岸的“耍娃”吸引回来。为此,渝中区****斥资800万元,对占地6.9万平方米的滨江公园进行了全面改造———30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新增儿童阅览室、体育健身场、网球场、游泳池等。连紧邻的珊瑚公园,也将门票从10元降到了5元。
而最初规划的长滨路,其功能只有:交通、河岸治理、防洪、休闲。
北滨路翻版南滨
虽然一再强调自己并不是南滨路的翻版,但北滨路目前的商业格局,依然让人们看到南滨路的影子。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约有20家餐饮企业进入了北滨路(江北城至嘉陵江大桥桥下)的临时建筑。再往石门大桥方向,除了餐饮外,一些休闲茶楼已经出现。
根据江北区的规划,北滨路委托了中国城市规划院主刀,对黄花园大桥至石门大桥之间共7平方公里的地进行了全方位的策划、包装。其定位,是集经济、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绿色长廊。
做大楼市大蛋糕
虽然不少专家都在都在反对滨江路沿线过度的房地产开发,但以南滨路和北滨路为代表的滨江楼市,还是热火朝天。
南岸曾有开发商带着“感恩”的心情说,南滨路对房地产的拉动至少起了30%的作用。对于各区滨江路的打造,也有业界人士预测:获益最大的将是房地产业。
南滨路的临时建筑拆了,目前这里正在打造一大片高楼。几天前前往北滨路采访时,沿这条滨江路开发的金砂水岸等新楼盘,已显山露水。
据说,由于滨江路带来的热度,使南滨路的楼盘准入门槛顺势提高:容积率不得高于2.5,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行业3年前的预测成为现实:南滨路和北滨路沿线,成为品质楼盘扎堆的地方。
症结:横向出入口少了
9月6日是个雨天,江北嘉陵江滨江路显得很是寂寞:从江北城到嘉陵江大桥桥下这段大约3公里长的滨江路上开车行驶了10分钟,居然只有不到20辆车在路上驶过。而此时是上午10时许———在重庆主城区,这个时段正是车流高峰期。
时隔一天,重庆交通学院教授、交通专家何景华在他的办公室里说了这样一句话:“重庆的滨江路,本来规划的第一功能是交通。但是由于缺少横向的出入口,对车辆的分流并不明显。”
5公里仅3个出口
据悉,在重庆目前通车的滨江路中,渝中区长滨路的车流量是最大的。根据重庆交通学院学生的最新调查结果,渝中区长江滨江路高峰期的断面车流量为每分钟双向143辆。但即便是这样的汽车通行数量,仍被调查者们判为“交通分流能力有问题”。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据说就与这条滨江路的横向出入口少有关。
记者了解到,从菜园坝到朝天门5公里多的渝中区长江滨江路,除了两端各有一个出入口外,中间仅储奇门一个出入口。
与渝中区的长滨路极其相似的是沙坪坝的嘉陵江滨江路:从土湾到磁器口,长度不止5公里,也是除了两端外,中间只有一个出入口。
出入口稍微多一点的,只有通车运行的南滨路和即将全线通车的北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