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典重庆

  • 经典CLASSIC
  • 重庆
  • 新闻中心
  • 经济频道
  • 交通频道
  • 重庆图库
  • 中企互联
  • 重庆论坛
  • 圈子
  • 许愿墙
  • 宣传片
  • 摩天迷
  • 企业免费推广,请来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网
    无标题文档
    中国需要一场西进运动 重庆是未来王牌

    【来源】:经典重庆   【时间】:2015-7-28 12:52:07  [发表评论]

      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罗天昊 撰文指出,当下,中国的产业和人口大多集中在胡焕庸线的东侧,西北地区虽国土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却无足够的人口与产业,未来,中国需要进行一场“西进运动”,先造就中国西部的振兴,刚才可以中国西部为跳板,形成与中亚的普遍互补与合作。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半年算账,诸城无恙?

      近日,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笼,各地增速中,以重庆为最,江西、湖北等中部诸雄次之,若以城市论,综合增速,以及综合成长性,未来中国最有希望成为新时代王者之城的,非武汉和重庆莫属。

      现代汽车落户重庆,或是重庆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实体经济振兴的注角。不仅是现代汽车,还有此前的IT等产业,众多欧美企业,最后都钟情于重庆,绝非偶然。

      在大规模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在西部崛起与中部崛起中的辐射能力,在中国产业转移中的特殊地位,三重优势,使重庆成为未来中国不可多得的未来之城。

      两大体系中的未来之城

      要发展速度,还是要青山绿水?

      这是很多地方的艰难选择。

      从2011年至2014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分别为9.2%、7.8%、7.7%和7.4%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同时期的单位GDP能耗,则分别减少2%、3.6%、3.7%和4.8%,呈快速递增趋势。关键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作为穷国,中国未来最优的发展模式也许是,在增速方面,保持一个长期的次高速,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速度。

      对于中国区域经济来说,这种模式亦将产生巨大变局。对于北京,上海等先发区域来说,巨大的治污压力,将制约其未来发展速度,对于青海,西藏等涉及到国家环保底线的区域,恐怕经济方面的大发展,亦是无望。而兰州、河北等既发展滞后,生态环境又不太好的地方,亦不适宜在经济发展领域作太大指望。最大的机会,来自既保持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又相对比较好的地方。

      而重庆最近几年发展速度,远远领先于全国,重庆坐拥江湖山川,生态环境在大城市中优势比较突出,在经济发展和保持生态环境方面,重庆拥有比北京和上海等地更多的弹性空间。可持续发展性更强。同时,在兰州,河北等未来受制环境保护的时候,重庆亦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继续保持相对高速发展,而不至于弄得雾霾重重。

      既要重视物质财富,又要生态环境保底,金山有价,青山无形。金山代表现实,青山留给未来,保持现实与未来的平衡,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显性财富与隐性财富的平衡,积极进取与敬畏底线的平衡,方为正道。

      东部增速已低,西部环境保护任务严重,华北受制于严重破坏的生态。中国未来真正有潜力的地方,就在中南。如重庆,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湖南等地。

      本次河北强行介入,最后落败,其实凸显了外界对其的担忧。京津冀经济圈在国家规划中,涉及到1亿人口,被寄望于成为未来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圈。

      但是,京津冀从诞生一刻起,就被广泛质疑。中国是一个半市场经济国家,珠三角和长三角,基本是市场造就,而京津冀,则与权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资源禀赋方面来说,京津冀并不适合成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极,尤其不合适大搞工业,中国的北方一向缺水,南水北调,福祸难测,如果中国最后成为一个接近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则京津冀的人口和产业,将自有迁移,不可能形成当下的人口密集,工业密集的区域。

      产业的趋同与发展战略的重叠,是中国区域经济战略规划的一大弊端。若由市场选择,京津冀根本不需要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中国未来最大的机会,应该一个是成渝经济圈,一个是长江中游经济圈,武汉和重庆,才是中国未来最大的希望之城。

      中部的尾,西部的头

      在国家大战略中,重庆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北和西南的交汇点。在著名的中国地理战略学家胡焕庸先生划定的人口地理分布线中,重庆在西部的中心。可谓中部之尾,西部之头。

      激流而下,势不可挡。

      国家的崛起,必借助产业崛起,而产业的崛起,必形成产业落差,方才有最大的发展势能。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的崛起,主要是借助欧美和中国之间的产业落差,由此,沿海率先承接欧美和日韩产业转移,实现了东部崛起。

      至于改革中后代,时势已变,中国发展的驱动机制,从单向驱动,变为三重驱动。即,中国仍然承接欧美产业转移,但是,中国内部亦形成了巨大的区域差别,由此产生了国内的产业落差,并由此引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内产业转移,第三大驱动力量,则更显苗头,即中国对于亚洲国家,尤其是东盟和中亚国家之间的产业落差。

      目前,随着中国的逐步崛起,第一种驱动机制,逐步遇到阻力,原因有二,一是欧美制造业的回流,造成对于中国的巨大冲击,贸易保护主义借助全球危机开始抬头。二是,随着中国的逐步崛起,以及逐步的产业升级的冲动,中国与欧美将逐步从互补走向既互补又竞争。这条路,日本和韩国、台湾崛起的时候,曾走过,未来中国也不可避免。宏碁刚开始给欧美做代工,后来成为巨大竞争对手,经过长期努力后实现产业独立,目前,如家电等行业,装备制造等领域,中外企业亦开始同台较量。

      而中国对于亚洲国家的产业落差,尚不明显。

      中国本身不发达,无法与东盟国家形成产业落差,也就无法产生互补性。目前中国与东盟之间是一种平行发展的关系,北部湾无法成为双方资源流动中心,中国提倡多年的北部湾战略之所以一直无法实现,根源也在于此。

      未来,中国若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比东南亚诸国早一步完成现代化,方可形成对东南亚的产业落差,在双方产业互补的基础上,中国可将东南亚变为自己最大的战略腹地,彻底实现大国崛起。******提出的“以高铁换大米”的策略,其实隐含了一种产业互补的关系。

      但是,中国与东盟的互补并不明显,象高铁技术这种中国本土原创的高新技术还不多,目前东盟更多与日本产业互补。

      中国未来最大的动力,来自国内的产业转移。

      随着中国广阔内陆产业转移的完成,中国将形成一个U形曲线产业结构,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研发和高端的产业核心区,以及最终产品的销售中心,而加工制造这个U形曲线的底端集中于中西部。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两大模式,其一西北模式,由于生态保护环境形势严峻,西北集中了中国大片的禁止和限制开发土地,其大规模工业化,必然受到制约。适合转移部分产业,同时发挥本土旅游,农业等特色产业。如青海和内蒙的畜牧业,新疆的棉花等。

      其二是集群策略,尤其适用于中部区域以及西南。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等。在这些区域,应该大规模转移传统产业,并且形成产业集群。重庆成为IT产业基地,以及未来的汽车产业基地,富士康迁移到河南,即是明显的标志。

      未来,在完成集群式的产业转移之后,广大中部,已将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级,而重庆作为中部之尾,西部之头,既是西南制造业中心以及综合经济中心,又是中国中部辐射西部的前沿,由此,重庆将具有非常广阔的战略腹地,是仅此于未来上海、武汉的中国经济第三战略要地。

      新的重庆模式的,一头在内,一头在外,其基础,即是重庆借其中尾西头的辐射能力。而现代汽车落户重庆,很大的原因,亦是希望可形成在中国市场的广泛占领。

      发挥渝新欧的双向作用

      渝新欧贯通中西,重庆一城独大。

      2011年始运的重庆-新疆-欧洲(渝新欧)国际铁路,开辟了中国对于欧美的陆路交通。被寄托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欧洲的重望。重庆从一个内陆城市变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在20多年来所有国内开通的新欧洲货运中,唯有重庆始发的“渝新欧”目前实现常态化运行,占了货运总量8成以上。由此,渝新欧成为重庆的国际化核心战略资源和最大比较优势。借助渝新欧铁路,在重庆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快速抵达欧洲。

      但是,渝新欧铁路的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其一是,目前主要运输笔记本电脑、机械电子产品和汽车零配件,还缺少更多的产品,二是运回中国的货物还比较少。

      而产品的缺少,反应的是产业问题。一个是,长江经济带的其他城市,仍然还是多借助海路发展对欧美交易。二是,重庆还未发挥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带动作用,虽然与欧美形成了互补,但是,中亚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中国不仅存在对于欧美的反向产业落差,更应该形成对于中亚的正向产业落差。

      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相互价值在哪里?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额为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大约是建交之初的100倍。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但是,在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着一大问题。中国与中亚之间的贸易,并不对等,中国的进口远大于出口,表明双方的需求关系不对等。

      中国需要中亚的石油,但是,中亚诸国并不需要中国。中亚诸国工业处于低端水平,而中国西部更是工业不振。由此,中国的制造业在中亚并无用处之地,欧美的高端产品,才是畅销货。

      以哈萨克斯坦为例,最有说服力,除中国外,其他几个贸易大国分别为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可以看出,除中国外,其它均为发达工业国家。

      当下,中国的产业和人口大多集中在胡焕庸线的东侧,西北地区虽国土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却无足够的人口与产业,未来,中国需要进行一场“西进运动”,先造就中国西部的振兴,刚才可以中国西部为跳板,形成与中亚的普遍互补与合作。

      如中国西部振兴,则未来,健全的工业体系,精良的制造,相对高端的技术,刚才是中亚诸国所需。中国与中亚诸国,才真正形成产业互补,丝绸之路经济带,方才腾飞。

      而在西部诸城市中,其实只有重庆等主要城市具备这种大规模的工业化的条件与可能性。尤其是重庆,已经成为西部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最大的物流业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虽以新疆为前沿,却最终以重庆为驱动。




    我要投放>>推荐广告



    更多>>网友评论


    温馨提示:当前还没有评论!欢迎发表评论!

      用户名
      评 论
    验证码   

    新闻中心>>相关新闻

    一江清水两岸翠——重庆绘就山水之城

    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以钉钉子

    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重庆要做

    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智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 上半年经济运

    闲置厂房变为商业地标 重庆又一城市

    物畅其流 央企助力重庆打造内陆开放

    “轨道上的都市区”建设大提速

    一江清水两岸翠——重庆绘就山水之城

    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以钉钉子

    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重庆要做

    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智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 上半年经济运

    闲置厂房变为商业地标 重庆又一城市

    物畅其流 央企助力重庆打造内陆开放

    “轨道上的都市区”建设大提速

    更多>>论坛新帖

    更多>>最新视频

    培养造就创新型的人才,促进科技自立

    中国的|大足石刻,有点东西!

    全球连线|加拿大“网红”体验中国式

    全球连线|加拿大“网红”体验中国式

    重庆奉节:层层梯田景如画 绿水青山

    航拍五月三峡 赏看江山如画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

    重庆多地现日晕奇观

    三峡橘海又到“花果同树”时

    走进企业看信心|高效“全球购”在这

    重庆巫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花开

    重庆江边浮现“小方块” 扎堆成片犹

    更多>>图片新闻

    祈个福>>最新祈福

    ZKE|发财发财发财,平安幸福!

    深圳重庆人|菩萨保佑我早日在深圳全款买

    柏塆人|寻找小学同学刘春兰,万州区

    不孝子|妈妈我想好您,您在那边还好

    李宇|祝愿我身体没有疾病,舒舒服

    李宇|祝愿我尿频疾病痊愈,舒舒服

    李宇|祝福我舒舒服服的身体。

    甲乙|重庆更美好

    创金|创金MBR膜超滤膜

    李宇|祝福我舒舒服服身体,尿频疾

    更多>>投票调查


    你希望从经典重庆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
    重庆房产置业方面的最新信息
    重庆统筹城乡方面的及时信息
    重庆美食方面的信息
    二手,黄页,招聘,交友方面的信息
    有关重庆生活方面的及时信息
    有关重庆发展的最新信息
    重庆高楼大厦最新资讯
      

    更多>>实用工具

    手机归属地查询 快递查询

    万年历 手机话费查询

    常用电话号码 邮编查询

    QQ强制对话 QQ号码吉凶

    地图查询 股市行情查询

    IP地址查询 预产期自测

    英文词典、翻译 交通标志大全

    生男生女 列车时刻表

    车牌号码查询 中国朝代表

    古书排版 身份证号码查询

    火星文转换 全国著名医院查询

    下载地址转换 绕口令

    电视节目 购房计算器

    两日距离天数计算 网速测试

    ICO图标生成 汉字转换拼音

    重庆论坛!
    收藏本站吧
    (收藏后不再显示此按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