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重庆市渝中区,今年82岁的重庆大轰炸幸存者粟远奎正站在一副反映大轰炸题材的画作前怔怔地出神。他说他闭上眼,依然能回忆起防空洞里那一双双“熟睡”着的人脸。本版图片均由 彭博摄
新华网重庆频道6月5日电(记者 彭博 邓婷)6月5日,对于许多重庆年轻人而言,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周五、雨季、拥挤的公交与地铁、依然需要处理的工作与日复一日的上班······然而,对74年前就生活在这座山城里的人而言,定格在那年夏季的空气中的,是刺耳的防空警报声与扑面而来的死亡。
粟远奎今年82岁,1933年出生的他,脸上堆满了岁月流逝的斑驳痕迹。如果让时光回溯到七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粟远奎在一开始还只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孩。
“我家里从1940年开始计算的话,我家里有八口人,有我父亲母亲,哥哥和两个姐姐,加上我和两个弟弟。在抗战期间轰炸重庆这个期间,最开始看到有日本人飞机来时是1938年,当时还觉得很好奇,因为没看到过天上还有飞机,还在数一架两架。”忆起战火波及之前的重庆,粟远奎的脸上浮现出了温暖又朦胧的笑容。
当时似乎大人们都在忙碌与谈论着什么重要的事情,但年幼的粟远奎并不十分懂得这些事情具体的“形状”,重庆大街上放佛一夜之间就多了许多穿军装的人与奔驰的车辆,原本宁静的城市很快变得热闹了起来,这一切都让粟远奎与小伙伴们觉得十分新奇。
然而,在随之而来的5月3日、5月4日里,那些原本看起来新奇而有趣的飞机,忽然之间就“慷慨”地向这座城市带来了火焰与死亡。
“1939年5月3日、5月4日,就是重庆大轰炸五三五四惨案,说它是惨案是因为日本采取了疲劳轰炸,连续几天的轰炸,突出的就在5月3日、5月4日。那个时候我才六岁多一点。那个时候才开始有了恐怖的心理,才知道飞机炸了要炸死人,要炸垮房子,这个图就是五三五四大轰炸的写照。”粟远奎用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摸着墙上那副反映重庆大轰炸的画作,“当时重庆的房屋都是竹木结构占多,楠竹和木头这样的建筑,加上日本轰炸的时候有大量的燃烧弹,那个时候的消防设施又比较落后,像现在的消防水车都很少很少,多数还是当时的摇摇水,就是人工辅助上下摇动的水泵抽水起来,水也少。加上摇的压力也不够,所以燃烧得比较快。烧啊烧啊,很快就把山城重庆中心区就烧成一片废墟。”
“因为我的家隔瓷器街的防空洞很近,大概只有60公尺,所以我们就进防空洞了,解除警报一出来,从防空洞出来我家里面100多个平方米的房子就被夷为平地,看到自己的家破了,财产损失了,都很伤心。我们变成了无家可归了。房子垮了,所以父亲、哥哥就互相在地下找遗物,我们当小孩也不知道找什么,只有觉得自己喜欢的就找出来,母亲一边哭一边翻。但一些离防空洞比较远,又没有防空意识的家庭就比较惨了,尸体基本上每家每家都抬在马路上摆起,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尸体。现在还记得到。”粟远奎说道。
在粟远奎幼小的心目中,涂着日本旗的飞机与爆炸、火焰、尖叫、死亡牢牢地紧锁在了一起,并在数十年间死死钉在他的心底挥之不去。
然而,他当时并不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