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外准备了刀叉
员工秀奥运会徽
展示新菜谱
重庆人到北京,可能不适应种种,但绝不可能不适应北京的饮食。在这里,麻辣风暴早已席卷全城,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能找到打着“重庆”旗号的餐馆,生意非常好。尽管温和的北京人已习惯“毛血旺”的火爆味道,不过当奥运来临,这些餐馆还是为云集在京的老外们进行着多种改变,毕竟,让老外们把“毛血旺”理解成“长毛的血旺”,很容易吓坏他们。
变菜名 请教奥组委人员
昨日中午12点,记者来到位于朝阳门外的陶然居,刚一落座,服务员就为记者递上一本制作精美的菜谱。记者注意到,在这份菜谱上,所有的川菜名都采用了非常直白的翻译,比如“毛血旺”就被翻译成了“麻辣血”,“麻婆豆腐”翻译为“麻辣豆腐”,而夫妻肺片则被翻译成“猪心舌做成的麻辣凉菜”。
这位服务员告诉记者,这份菜单是他们今年6月刚刚投入使用的,有一些菜名还请教了奥组委、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在此之前,他们的菜名都是采取直译的方式,比如麻婆豆腐是“满脸长满雀斑的老太婆做的豆腐”,夫妻肺片则是“丈夫和妻子的肺”,红烧狮子头则是“烧红了的狮子脑袋”,听上去不仅不雅,而且外国人多半也不能理解。而新菜单使用之后,外国人点菜很少有摸不着头脑的情况。
讲英语 中文注音很实用
记者在餐馆注意到,每当有外国客人光顾时,服务员都会给他们摆上两套餐具,除了传统的筷子,还会摆上外国人惯用的刀叉,不过大多数外国人对于餐馆给他们的特殊照顾并不买账,服务员告诉记者,“许多外国人来吃饭就是为了感受中国的文化,他们宁愿拿筷子串着食物吃,也不愿使用他们熟悉的刀叉”。
而为了更好地为外国客人服务,学英语也成了服务员平日的必修课。不过,对于大多数只有初中文化的服务员而言,学外语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不过他们自有妙招。该店的牟经理为记者展示了服务员们学习外语的“课本”,记者看到,“let's go(走)”上面用中文标注了汉字谐音“勒次勾”,而 “one hundred and twenty(120元)”则成了“玩韩坠得安得团梯”。
如果来的外国人不会讲英语怎么办?这时候服务员就要采用肢体语言,在表达辣的意思的时候,他们就会伸出舌头,用两只手不断扇风。
定味道 不为外国人减麻辣
外国人吃重庆菜,餐馆是否会为他们进行改良呢?答案是否定的。牟经理表示,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吃饭都一视同仁,“如果味道变了,外国人恐怕就不来了,他们来这里吃饭就是来进行麻辣体验的”。为了让菜品能够保持重庆的原汁原味,对此,许多菜品的原材料都是从重庆直接运到北京,“这里面有很多讲究,做重庆菜最好的辣椒是贵州的,这种辣椒的特点是香辣,而北京本地的辣椒则是干辣,做出来的菜不地道”。
记者 巫天旭 张斯瑜 范天亮 罗翔 胡敏北京专电 首席记者 史宗伟/摄
链接
外国人最爱麻婆豆腐
奥运期间,外国客人来重庆餐馆喜欢吃什么呢?牟经理表示,麻婆豆腐几乎是所有外国客人必点的菜。此外,毛血旺、辣子田螺、盐煎肉都比较受欢迎。不过,许多外国人都不喜欢吃动物内脏,因此,像夫妻肺片这样的菜人气就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