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向北”如今已不再是一句广告词:渝北宜居启示录
渝北多为浅丘,便于城区各种配套的完备,为打造宜居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日,新浪重庆·城市营销年度盛典活动网上投票结束,在设置的八大奖项中,渝北区一举摘得“宜居之城”、“最具人气的美誉之城”两项桂冠。
坐拥发展空间广阔、地势相对平坦的地理优势、拥有“重庆向北”的政策支持,渝北就能理所当然地成为重庆的“宜居之都”吗?
事实上,在打造重庆宜居之城的背后,渝北苦乐参半。
信报记者 龙丹梅/文 巨建兵/图
得天独厚
在重庆主城,你会选择居住在哪个区域?
近日,新浪重庆·城市营销年度盛典活动网上投票结束,在设置的八大奖项中,渝北区一举摘得“宜居之城”、“最具人气的美誉之城”两项桂冠。而提名理由只有一个,“未来主城宜居之都”。
6月以来,一篇名为《南坪,你将被谁抛弃?》网络的帖子将南岸区推向风口浪尖,由此引申出来的是:困在两江两山之间的重庆主城区,因人口密度超过土地承载能力,而导致出现的交通拥堵、密不透风的楼宇建筑挤占公共空间、绿地萎缩、规划无序等一系列宜居难题。
与之相比较,上天对渝北似乎格外钟爱。“重庆的东、南、西各方都有大山隔阻,唯有向北,多为浅丘,便于城区各种配套的完备,成为宜居之地再自然不过了。”渝北区副区长傅建华说。
这正是渝北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主城其他区域因地域限制,难以拓展相比,渝北拥有主城最大的发展空间。作为重庆北扩的主要拓展区,渝北区城市建设规划面积达到476平方公里,占到了由******批复的重庆城乡总体规划中,重庆主城规划区面积的16%。
“重庆向北”如今已不再是一句广告词:随着市级行政机关总部陆续北移,近两年来,已有70多家市级部门在渝北“安家落户”,重庆未来的行政中心已初具雏形。
在与宜居密切相关的交通上,渝北也得天独厚:位居全国十大机场之列的江北国际机场和新修的重庆北火车站,便坐落渝北区境内。此外,渝邻高速路、机场高速路、绕城高速路以及轻轨三号线、六号线未来也将在渝北区境内交汇。更为难得的是,与之毗邻的还有寸滩深水港。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宜居之城的全部。
2007年9月11日,在中国城市论坛2007北京峰会上,国内首份《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出炉,在“宜居”城市评选中,四大直辖市均无缘前十。有学者就此指出,城市不是越大越好,城市的功能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相反,越大的城市越难于管理,功能越多的城市越容易出现无法兼顾的问题。
那么,渝北将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来打造宜居之城?
文明细节 在建设部组织专家编写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中,一项指标总是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占到1/10比重的社会文明度。 7月的渝北,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地面,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因子,它们悄悄地钻进人的身体,以汗水的形式并再次融入空气。 71岁的费敏秀衣衫湿透,站在渝北广场红绿灯处树阴下的她戴着小红帽,胸前挂着口哨、右手挥舞着小红旗。“吱”,一辆丰田车应声而停,人行绿灯亮起,两旁的行人们开始有序地穿越马路。费婆婆对着驾驶室内的男驾驶员微笑:“谢谢你,一路走好!”体贴的话语让人舒心,小伙子露出羞赧的笑容。 像费婆婆这样的“小红帽”在两路街头随处可见,劝导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捡拾路边的垃圾、义务维护治安秩序、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在渝北,共有10万名戴着“小红帽”的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这个城区里处处都能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人情味。 这是渝北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活动中的一幕场景,类似的场景,处处可见。 “我们的头上,有着92万双眼睛。”渝北区文明办主任万东良抱出厚厚一撂红头文件。文件的高度超过一尺,这些以“重庆市渝北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台头的文件内容五花八门。 小到“关于解决部分车辆闯红灯”、“人行天桥占道经营”、“宠物随地大小便”,大到“公交站台设置不合理、市民乘车难,要求重新设置全区公交站台”,每一项事件都有专门的文件记载,并责成相关部门报送处理意见。 这是渝北区正在进行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活动中的内容之一。92万名渝北居民,人人都可以针对身边不方便的现象进行投诉,件件投诉相关部门都必须回复。 “文件下发后,相关部门3~5个工作日内必须解决文件上涉及的问题,短期内不能解决的也要拿出解决方案。”万东良说,相关部门的处理态度与《领导责任追究办法》挂钩,“最严重的处理办法是分管领导辞职。” 类似于这样的创建活动年年都有,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创建之城”:“国家园林城区、国家卫生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中国优秀旅游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区……”在渝北区,这样的国家级“金字招牌”有20多个。 每一个“招牌”的得来,背后都会带来城市环境的新变化,20多个“金字招牌”汇集到一起,就彻底告别了上世纪80年代初脏乱差、经济发展指标位居全市末位的“江老幺”,成了今天的“未来行政中心”、“建在公园中的城区”。 环保为先 然而,获得这一系列桂冠的背后,却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一数字背后的代价超过百亿元。”渝北区环保局局长郭义给讲了一个故事:去年一家投资规模达到20亿元的国内知名造纸企业有意落户渝北———这样的企业无论落户哪个区,每年所创造的利税都是一个足具诱惑力的数字。渝北区很想留住这个“金饽饽”,力邀它落户区****特地在洛碛为化工企业“量身打造”的工业区。这个工业园与长寿晏家化工园毗邻,建立了大规模化工治理、污染处理设施。但这家企业并不愿意到交通相对偏僻的洛碛,与污染处理的便利相比,它更加青睐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两路、空港、回兴工业园区。 但“环保为先”的准入门槛,让这家知名纸企最终转投其他区县。 |
郭义说,为了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城区环境的破坏,几年来,渝北区先后“谢绝”了220家企业共计上百亿元的投资。 一批在园区创建初期下大力气引进的化工企业,如今业已陆续搬迁。昨天,位于回兴的“重庆新原兴药业公司”大门已经紧闭,厂区已近搬迁一空。 在这批搬迁的化工企业中,不乏年产值过2亿的“汪泉混凝土有限公司”这类企业。从2004年至今,渝北区已搬迁城区内原有的化工企业近300家。 这个城区的产业布局也随着“宜居”的定位进行了调整:位于城区内的回兴、两路、空港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都有着严格的环境限制:高科技、低能耗的企业是园区首选。 有容乃大 事实证明,宜居的环境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据统计,渝北区自1998年以来共引进各类项目1645个,协议引资近100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00亿元以上。 多年来的城市创建打造出了渝北生态环境的名片。生态渝北首先吸引来的,是重庆的房地产开发商。特别是龙溪片区,一开始就高标准高起点,从最初的加州花园,锦锈山庄、龙湖花园,到如今的水晶郦城、鲁能星城等都在房地产市场上广获好评。 大量生态宜居楼盘的涌现,带动了整个渝北的城市化进程。近年来,渝北区每年投资30~50亿元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宽阔亮丽的马路,已成为一道独有的风景线。加上辖区内配套的医院、学校等社会事业项目,一个以生态为特色的宜居城区已初现雏形。到今天,房地产业已成为渝北区的支柱产业。 一个城市是否宜居不仅与生态有关,还与是否拥有健全的公共服务、是否能够保证公众参与更多社区公共事务、是否具有包容外来人口的胸襟有关。中国城市生活质量课题组组长连玉明就曾表示:“宜居不宜居,外来人口说了算。”因为外来人口更能敏感地体味城市是否宽容,他们更有置身其中、度身其外的切身观感。 渝北区房管局做过一个统计:渝北吸引了众多区外的购房者来购房,“在出售的房产中,85%以上的买家是渝北区外、主城区内的购房者。”局 我要投放>>推荐广告![]() ![]()
更多>>网友评论温馨提示:当前还没有评论!欢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