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根本出路在扩大开放,最大动力也在扩大开放,重庆人必须做出科学的定位,有勇气把自己置身于开放的前沿。”
“重庆要取得更大发展,关键在解放思想,核心是扩大开放。”
——******
开放的重庆,正在用纵尺、横尺、“314”总体部署这“三把尺子”在纵比中找信心、在横比中找差距、在“314”总体部署中找目标定位,从区域、全国、世界3个视角去审视重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借助“解放思想”所释放的巨大生产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城市,走一条不同于沿海的创新模式,推动重庆又好又快发展。
规划目标
重庆未来5年有大动作
5个领域5个翻两番
去年6月,重庆被批准为全国首个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背后,是重庆未来5年要进行两万亿元人民币投资的庞大计划。今年4月初,**********委员、重庆市委**********和重庆市****王鸿举分别带领庞大党政考察团赴长三角、珠三角考察。在4月21日下午与上海、浙江、福建、重庆等地知名企业负责人座谈时,******表示,“今后五年是重庆50年一遇的建设发展机遇,重庆未来五年将有大动作,欢迎企业到重庆实现新的发展。捷足者先登。”
2012年:5个领域5个翻两番
市外经贸委主任李建春说,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初步目标是:争取到2012年,开放型经济在进出口、服务贸易、实际吸收外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口岸吞吐量等5个领域实现“5个翻两番”。届时,重庆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到300亿美元、服务贸易将达到50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50亿美元、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数将达到100万人次、国际货运量2000万吨。
开放型:打造5个百亿市场
市外经贸委称,发展开放型经济,扩大出口和启动内需必须齐头并进。将通过建设城乡商贸统筹试点区,在3到5年内,把重庆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和中国西部的商业中心。具体指标包括,建立3个百亿商圈,打造5个百亿市场,以形成对周边的辐射。
引进来:93家世界500强入驻
截至去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累计有93家入驻重庆,其中46家投资开办了82家子公司,47家设立了分公司、办事处或代表处。去年,我市利用外资项目263个,合同外资407369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08912万美元。
走出去:一年5000万扶持渝企
重庆作为西部内陆城市,在“引进来”的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大批渝企开始拓展国际市场,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有近150家企业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境外投资。市外经贸委介绍,市****每年用于支持“走出去”的财政资金将不少于5000万元。
全方位:不光是建“大工厂”
“重庆的大开放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工业经济领域,不光是建‘大工厂’。”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认为,立足全球视野搞好城市总体规划也很重要,提升城市软实力,把重庆打造成西部旅游重要目的地和人才集聚地。
重庆模式
部市合作 重庆模式引领内陆开放
“内陆开放与沿海的不同是,重庆的‘引进来’不同于沿海的‘大进大出’,而是更多关注于内需型经济。必须依据内陆实际,探索一条‘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道路。”市外经委主任李建春分析说,去年10月13日,商务部与重庆市签署《共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合作备忘录》,开创了部市共同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创举。
李建春称,双方合作内容,包括6个探索,以及20条具有创新性质的内容。商务部将批准重庆设立西部首个承接沿海加工贸易转移的基地,并承诺将支持重庆与沿海省市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加工贸易向重庆梯度转移,有针对性地解决库区移民就业。另拟共建的还有服务外包基地、劳务基地和中医药出口的创新基地。
李建春称,重庆打造开放型经济的试验之路,不应是简单的复制,应该开辟一条“重庆模式”的道路。内陆开放的新路,应该是重点发展服务贸易,而不适合走沿海地区“大进大出”的老路。因为重庆地处内陆,不管是通过水路或铁路,出口成本高,竞争力自然就下降。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外包,一向被视为内陆城市突破地理限制、融入国际市场的好办法,因此,这将成为重庆未来开放型产业发展的重点。商务部已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重庆的人才培训、服务外包企业国际资质认证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重庆软件出口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
破解之道
拟设保税港 建西部口岸物流枢纽
在商务部的支持下,重庆拟建国内首个内陆保税港区,以打造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增强重庆对国内外市场的辐射功能。相关审批材料已经上报,等待批复。
保税港区争取年内开工
“争取年内保税港区开工建设,以利用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将重庆建成西部口岸物流枢纽”。市外经委有关人士称,如果保税区申请成功,在重庆报关后,重庆的出口企业就能立马领到产品出口退税资金,使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有利于吸引更多外资。而此前重庆的出口产品,须到上海才能领产品出口退税,最快需要2个月的时间,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重庆保税港惠及整个西部
一旦保税港建成,重庆将成为西部出口主要通道,除重庆企业,整个西部都将获利。保税港区也将会吸引周边地区外贸货物到重庆经长江水运出口,带动和推动以重庆为圆心、半径500公里、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区域的经济发展。专家预测,保税港区成立之后,重庆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吸引四川地区超过1/3的企业。保税港区的建立,意在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一旦保税港区建成,重庆将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对外开放型城市”。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所所长李勇表示。
他山之石 浙江经验: 品牌战略提升市场地位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成规模、上档次;市场建设有特点、有活力;对外贸易多品种、有品牌。浙江民营经济有一个很大特点,在发展市场、企业的同时,能培育出自主创新的品牌。过去10年,中国外贸大发展,但自己的品牌少,多为贴牌出口,利润很薄,替人打工。未来10年,对于中国至关重要的是培育更多自主品牌。比如,温州、台州、绍兴等地的小企业已形成了成千上万家喻户晓的品牌;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已发展成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小商品市场,宁波港已跻身世界大港行列。 市社科院专家表示,对于重庆的借鉴意义在于,品牌提升,把小商品做大做强,用品牌战略提升地位,带来市场。在重庆也有很多重庆造商品走出了国门,但在国际上没有形成大的影响力。此外,浙江民营为本,形成尊重创业,尊重追求个人财富积累的风气也很重要。****要靠解放思想,营造重商氛围,培育鼓励创业实干的环境;企业要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真正形成全球战略思维。 上海经验: 五个大手笔值得重庆学习 黄奇帆在考察上海后的交流会上表示,上海有五个大手笔值得重庆学习: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外高桥保税区;亚洲最具规模的上海化工业区;以大小洋山为代表的上海港;我国最具创造潜力的张江高科技园;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金融改革配套示范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两相比较,大家还找到重庆在解放思想中的问题。我市具有战略眼光和宽阔视野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还很稀缺;一些干部习惯按程序复制性工作,不习惯按规律创造性工作;习惯于津津乐道讲成绩,不习惯认认真真找问题;一些人则只满足于“一日三餐九碗饭”,创业意识淡薄。 广西经验: 挖掘重庆会展经济效应 近年来,广西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中国—东盟贸易博览会,借助这一平台,掀开了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的崭新篇章,正在向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的目标迈进。比如,防城港市围绕建成大西南货物集散与疏运大港、环北部湾工业大港的目标,加快港口大泊位、深航道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出海出境国际大通道。 成立仅仅3年的北海出口加工区,年进出口总值已经超过先期成立的重庆出口加工区,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出口加工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成都。 对于重庆的借鉴经验在于,重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改善硬件设施,加强高规格国际会议的举办,赢得更多的机会。和临近的成都比较,重庆在做会展的硬件上和近邻成都比差远了,只有眼 我要投放>>推荐广告![]() ![]()
更多>>网友评论温馨提示:当前还没有评论!欢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