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代表团审议****工作报告会场向中外媒体开放——
闪光灯、摄像机、长短镜头、互联网……人民大会堂四川厅,鲜花吐艳,灯火辉煌。象征着四川特色的九寨沟山水屏风,把这里装点得分外漂亮。
7日下午,四川代表团审议****工作报告会场向中外媒体开放。人民大会堂四川厅为中外记者辟出多排座位。
下午2时30分,离讨论开始还有半个小时。闻讯前来采访的境内外媒体记者早早来到会场,架设备、放话筒,抢占有利位置。
考虑到大多数记者听不懂四川话,省委****、省人大****会主任、四川代表团团长******特意提醒发言的代表:“能说普通话的,请大家尽量说普通话。”一句话,让记者们倍感亲切。
瞅着其他代表发言的间歇,葛红林代表被记者请到四川厅的屏风背后———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等焦点话题,没能难住他。
香港大公报记者贾磊第二次来四川代表团,他坦言,和去年相比,更感受到了四川强烈的开放意识。“四川是西部大省,机会很多,关注度高。”他说,今天来想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定位,二是改革开放30年,作为小平故乡,如何纪念。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陈瑛一来,就拿着名册到处找攀钢的老总,她关注四川的经济发展,一一列举四川的品牌:大熊猫、九寨沟……“我还喝过五粮液。”她幽默地说,四川很漂亮,川菜很辣。
签到桌前,不停地有媒体记者进来,偶尔还排起了队。路透社、韩国联合通讯社、道琼斯通讯社、香港文汇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电视台……前来旁听和采访的中外媒体共有75家。
“根据大会安排,我们把时间留给在场的中外记者朋友。”******话音刚落,中外记者纷纷站了起来举手提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抢先得到机会,“四川提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宏伟目标,请问刘****,提出这一目标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她对四川的情况显然很熟悉。
******耐心、详细作答。
“请问蒋巨峰省长,四川去年的惠民行动效果如何,今年有什么打算?”人民日报记者从民生角度发问。
记者们抛出的问题都是目前四川的热点话题。道琼斯通讯社记者彭文艳,则把目光投向了四川的资源开发。她从中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周原代表那里得到了回答。
“我是四川人,始终关心着家乡的发展。请问,按照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决策,有哪些措施使‘蜀道难’变‘蜀道通’?”第一次举手,央视名嘴王小丫未能如愿,第二次,她把手举过头顶,终于被点提问。
预定的结束时间到了,而举手要求提问的记者还很多。尽管还有很多人没有发言的机会,但许多人表示一定要去四川看看。
“今天,我对四川的了解更加全面了,印象也更加深刻了。”韩国联合通讯社记者洪齐成提着长短镜头,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
有问必答,坦诚相对。问答之间,中外媒体记者感受到了一个开放的四川,一个站在新起点上生机勃发的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