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的车轮辗过辉煌的10年,深处内陆的重庆,该如何重新审视自己在中国版图上的坐标,续写光荣与梦想?
●以大开放促更好更快的发展战略,将是重庆成就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乡统筹直辖市的基本路径。
大幕开启 西部崛起期待重庆发力
重庆日报:2007年堪称又一个“重庆年”,******总****的“314”总体部署为重庆导航定向。站在新的起点上,你们认为,重庆该如何作出新的角色定位?
胡星斗:可以说,重庆前进的大幕方才开启,未来,重庆应该成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这是历史的选择。
重庆日报:为什么说是历史的选择?
胡星斗:30年前深圳还只是一个渔村,谁会料想到今天能够和香港媲美,是邓小平的选择让深圳崛起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上世纪90年代,******把半农村的上海浦东定为最新的经济特区,现代中国光彩熠熠的摩天大楼随即从这片沼泽地上拔地而起。
到了新的历史时期,******总****对重庆作出的“314”总体部署,是党和国家******一脉相承、高瞻远瞩地对区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相比之下,重庆现在的基础和条件要好于起步之初的深圳和浦东。
不少专家都已形成共识,重庆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地处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特大城市,又地处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承东启西、南北沟通的结合部,重庆已经具备了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火车头的潜力。
再者,中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受****、资源、环境、社会矛盾等多重条件约束的新时期,进入到改革的深水区,要解决西部发展相对滞后和城乡二元矛盾突出的问题,就必须在西部开发一个能够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重庆理应扮演这个角色。
魏后凯:应该说,西部的增长极将会出现多个,但重庆必然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来看,通过发挥增长极的作用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通过城市带的建设来培育新的增长极。
****再次强调应该说是有深意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无疑将中国经济发展带到了一个高度,但是辐射范围仍然有限,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是没有完全解决的。如国家本想以浦东的开发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但今天看来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是流域太大,沿线还有重庆、武汉等重要区域。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长江上游构建一个经济中心,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便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关键就看重庆如何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了。
重庆日报:今年的《****工作报告》围绕“314”总体部署,已对实现这些目标提出了未来5年的具体奋斗指标。 廖元和:是的,《****工作报告》可以说是对贯彻实施“314”总体部署的破题。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重庆有望成为中国西部水陆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中心,成为撬动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战略支点。 应该说,这是重庆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乡统筹直辖市的关键性工作。 重庆日报:在连日来的“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工作报告》时,都认为目标提得非常具体而且鼓舞人心,已经吹响了重庆“加快”和“率先”发展的“集结号”。如果按照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5年后再来考量重庆经济实力,重庆会站上一个什么样的新高度? 廖元和:未来5年,是重庆实行“314”总体部署的关键时期。 到2012年如果力争“六个翻番”、实现“六大功能”、优化“四大结构”等目标都能完成,不仅重庆的发展会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对整个西部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也会大大增强。 重庆需要牢记的是,必须树立和坚持时代精神和全球眼光,以大开放的战略,让“加快”和“率先”的发展步伐一刻不能放慢。 重庆日报:未来西部的每个地区同样不会放慢发展的脚步,重庆的地位和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将如何体现? 胡星斗:在我看来,一个地区的重要性如果仅用数据来衡量,那是非常片面的。可以肯定,重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各项经济指标横向比较在西部地区会有一定优势,但在全国范围内还不会太突出,不过,重庆正在进行的各种改革试验,对西部乃至中国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仅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田”,再到全国首个城乡总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获批,使重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试验场。可以这么说,这些试验中无论哪一项,无不触及中国改革的敏感地带,难道这还不比GDP重要? 未来,这些试验的进行也必然会拉动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终究有一天让重庆在经济实力上有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成为西部的龙头,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深圳和浦东。 开放战略 释放试验政策“洼地效应” 重庆日报:事实上,“314”总体部署后,一系列政策利好先后“降临”重庆,包括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惟一的城乡商贸统筹综合试点区、全国首个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试点、部市共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田”、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全国银行间市场产品创新试验区、金融综合经营改革试点区等,重庆俨然已成为一个政策“洼地”,这对重庆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廖元和:党的十七大对中国未来经济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时,在8条战略中,第三条是关于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八条是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由此看来,重庆进行的种种试验并非是孤立的。 我认为,如何把对外开放和城乡统筹结合起来,才是重庆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重庆日报:是的,从近来国内外媒体对重庆的报道看,如何将各种试验政策效应释放成重庆发展的动力,已引起各方关注,未来,这个课题该如何破解呢? 廖元和:重庆要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首先就要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先锋、桥梁和纽带。 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将会为重庆的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在大开放中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重庆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乡统筹的直辖市的基本路径。 |
魏后凯:从国际经验看,市场经济国家对外资的区域性优惠大多集中在各种问题区域,如落后地区、萧条地区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资实行的区域性优惠则恰好相反,这不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下,一些地区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缺乏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对项目审批把关不严,给发达国家转移污染产业和夕阳产业提供了机会。同时,国内一批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贸易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引起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
鉴于此,我认为重庆在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试验中,必须实行以开放促和谐的新型开放战略,切实依靠对外开放促进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重庆日报:新型开放战略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重庆来说,应该如何进行?
魏后凯:可以依靠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尤其要在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引进上做文章,鼓励他们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
在我看来,加快服务外包、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是一个比较好的突破口。另外,在进行产业规划时,重庆有必要设立自己的技术、产业和环境标准,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增长极
这个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提出来的。弗郎索瓦·佩鲁认为,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作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推进性单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极。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
因此,增长并非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这些增长点或增长极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增长极理论有几个